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晓芳

作品数:71 被引量:56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3篇动脉
  • 52篇冠状
  • 51篇冠状动脉
  • 49篇介入
  • 47篇预后
  • 39篇冠状动脉介入
  • 36篇介入治疗
  • 32篇经皮冠状动脉...
  • 31篇动脉介入治疗
  • 31篇冠状动脉介入...
  • 25篇经皮冠状动脉...
  • 20篇远期
  • 18篇心病
  • 18篇冠心病
  • 17篇远期预后
  • 15篇介入术
  • 11篇血小板
  • 11篇综合征
  • 10篇动脉疾病
  • 10篇急性冠状动脉

机构

  • 5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9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武汉亚洲心脏...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杜克大学

作者

  • 71篇唐晓芳
  • 67篇袁晋青
  • 57篇杨跃进
  • 55篇高润霖
  • 55篇许晶晶
  • 52篇乔树宾
  • 49篇徐波
  • 49篇宋莹
  • 47篇王欢欢
  • 45篇陈珏
  • 45篇高展
  • 45篇蒋萍
  • 40篇赵雪燕
  • 39篇姜琳
  • 36篇宋雷
  • 29篇张茵
  • 29篇高立建
  • 28篇姚懿
  • 23篇刘如
  • 15篇何晨

传媒

  • 18篇中国循环杂志
  • 13篇中华心血管病...
  • 13篇中国分子心脏...
  • 8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9篇2020
  • 13篇2019
  • 14篇2018
  • 1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9篇2011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入院时高血糖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通过对单中心大样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结果的分析,探讨患者入院时高血糖对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10724例PCI患者,排除入院24小时内未测空腹血糖患者228例,排除稳定性心绞痛和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4210例,最终纳入ACS患者共6286例。根据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空腹血糖<7.0 mmol/L,n=4872)和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0 mmol/L,n=141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高血糖对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影响。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正常血糖组有15.8%患有糖尿病,空腹血糖水平为(5.33±0.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17±0.72)%;高血糖组有73.8%患有糖尿病,空腹血糖水平为(9.47±2.57)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12±1.57)%。冠心病危险因素及既往病史方面:与正常血糖组相比,高血糖组患有高血压的比例(67.4%vs.62.5%,P<0.001)、高脂血症的比例(70.2%vs.64.4%,P<0.001)、既往有PCI史的比例(30.6%vs.19.3%,P<0.001)均较高。冠状动脉病变比较:三支病变的比例高血糖组高于正常血糖组(46.7%vs.38.2%,P<0.001)。入院病情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的比例高血糖组高于正常血糖组(39.7%vs.27.0%,P<0.001)。(2)住院期间MACCE发生率比较:与正常血糖组相比,高血糖组的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和心原性死亡率均较高(0.5%vs.0.1%,P=0.007;0.4%vs.0.1%,P=0.021),高血糖组的MACCE发生率高于正常血糖组(2.1%vs.1.4%,P=0.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糖是住院期间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76,95%CI:1.062~16.426,P=0.041;OR=5.068,95%CI:1.176~21.834,P=0.029)。结论:入院时高血糖的ACS患者的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心原性死亡率、MACCE发生率增高。高血糖是住院期间全因死亡和心原�
许连军宋莹许晶晶高展唐晓芳王欢欢刘如蒋萍姜琳高立建张茵宋雷赵雪燕陈珏高润霖乔树宾杨跃进陈纪林徐波袁晋青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血糖血糖变异性
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预后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预后。方法:连续纳入阜外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2452例行PCI的女性冠心病患者,比较早发(发病年龄≤60岁)组患者(n=905)与非早发(发病年龄>60岁)组患者(n=1547)的临床特点以及PCI术后2年随访期间预后。结果:与非早发组比较,早发组中患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病史及三支病变的比例较低,有冠心病家族史及单支病变的比例较高(P均<0.05)。2年随访结果显示,早发组与非早发组比较,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vs 12.0%,P>0.05);早发组全因死亡(0.4%vs 1.9%)和脑卒中(0.9%vs 2.3%)发生率低于非早发组(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对于女性冠心病患者,年龄是介入术后2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3.352,95%CI:1.146~9.801,P=0.027),且陈旧性心肌梗死(HR=3.125,95%CI:1.322~7.385,P=0.009)、脑卒中病史(HR=2.246,95%CI:1.040~4.851,P=0.039)、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HR=6.074,95%CI:2.120~17.401,P=0.001)均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好的心功能是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HR=0.947,95%CI:0.908~0.988,P=0.011)。结论: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非早发女性患者存在差异;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2年随访期间全因死亡及脑卒中的发生率均低于老年女性患者;校正多种危险因素后,年龄是女性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2年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唐晓芳宋莹许晶晶王欢欢姜琳蒋萍姚懿赵雪燕高展高立建张茵陈珏乔树宾杨跃进高润霖徐波袁晋青
关键词:冠心病女性临床预后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支架血栓形成的防治被引量:1
2011年
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的水平发展很快,但支架血栓形成仍是临床尚未能最终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冠状动脉支架血栓的新概念、发生率、发生机制和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唐晓芳袁晋青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血栓
直接胆红素对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 探讨直接胆红素水平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3年1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PCI的ACS患者6431例.根据入院时直接胆红素水平,以三分位法将患者分为低胆红素组(〈2.2 μmol/L,2 219例),中胆红素组(2.2- 3.0 μmol/L,2 016例)和高胆红素组(〉3.0 μmol/L,2 196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PCI术后2年发生的临床不良事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卒中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结果 (1)低、中和高胆红素组的男性比率分别为66.5%(1 475/2 219)、78.0%(1 572/2 016)和86.2%(1 892/2 196),体重指数分别为(25.7±3.1)、(26.0±3.3)和(26.0±3.2)kg/m2,陈旧心肌梗死病史的比率分别为11.9%(264/2 219)、13.0%(263/2 016)和14.9%(328/2 196),目前吸烟的比率分别为56.3%(1 249/2 219)、59.1%(1 192/2 016)和60.0%(1 317/2 1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2)术后2年,低、中和高胆红素组的全因死亡比率分别为0.8%(17/2 219)、1.8%(36/2016)和1.5%(33/2 196)(P=0.011),心原性死亡比率分别为0.5%(12/2 219)、1.3%(26/2 016)和0.6%(13/2 196)(P=0.010),心肌梗死比率分别为2.2%(49/2 219)、2.4%(49/2 016)和1.4%(31/2 196) (P=0.044),血运重建比率分别为8.8%(195/2 219)、8.3%(168/2016)和8.9%(196/2 196)(P=0.783),卒中比率分别为1.4%(30/2 219)、1.1%(22/2016)和1.9%(42/2 196) (P=0.076),支架内血栓形成比率分别为0.9%(19/2 219)、1.2%(24/2016)和0.7%(15/2 196) (P=0.21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低胆红素组比较,中胆红素组的全因死亡风险增高(HR=2.23,95%CI1.23- 4.05,P=0.009);高胆红素组与低胆红素组的全
许连军宋莹许晶晶高展唐晓芳王欢欢刘如蒋萍姜琳姚懿高立建张茵宋雷赵雪燕陈珏高润霖乔树宾杨跃进徐波袁晋青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胆红素预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不同性别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7
2019年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同性别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并分析PCAD患者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在阜外医院诊断为PCAD并行PCI的患者4 744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介入治疗资料,并随访术后2年内MACCE、出血等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不同性别PCAD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床事件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各临床事件发生率在两性间的差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性别是否为PCAD患者PCI术后2年临床事件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MACCE及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的4 744例患者中,男性3 390例(71.5%),年龄(47.0±5.4)岁;女性1 354例(28.5%),年龄(57.0±5.8)岁.与女性患者比较,男性患者的体重指数、高脂血症比例、吸烟比例、心肌梗死比例、既往PCI比例、术前肾小球滤过率、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例以及采用桡动脉途径、使用血管内超声、慢性闭塞病变的比例均较高(P均<0.05),而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既往卒中史比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以及使用钙通道阻滞剂的比例均较低(P均<0.05).2年随访结果显示,女性患者BARC 1型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6.9% (92/1 343)比3.7%(126/3 378),P<0.001],而MACCE、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和靶病变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卒中以及BARC 2~5型出血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PCAD患者PCI术后2年随访期间BARC 1型小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80,95%CI 1.392~3.416,P<0.001),但不是MACCE和BARC 2~5型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PCAD患者PCI术后2年�
唐晓芳宋莹许晶晶王欢欢姜琳蒋萍姚懿赵雪燕高展杨跃进乔树宾高润霖徐波袁晋青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性别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8
2019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连续纳入2013年1至12月于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合并MVD的患者1433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预测2年全因死亡的最佳临界值,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主要临床终点为2年全因死亡,次要终点是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复合终点。结果ROC曲线结果显示NLR预测2年全因死亡临界值是3.39(曲线下面积是0.765,敏感度71%,特异度73%)。纳入的1433例患者中,396例(27.6%)NLR≥3.39,归为高NLR组,1037例NLR<3.39,归为低NLR组。高NLR组患者中既往心肌梗死、PCI、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发生的比例均明显高于低NLR组(P均<0.01)。与低NLR组相比,高NLR组患者年龄较大、中性粒细胞计数较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高(P均<0.001),而淋巴细胞计数较少、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较低(P均<0.001)。2年随访结果显示,高NLR组患者2年全因死亡率[5.1%(20/396)比0.8%(8/1037),P<0.001],MACCE发生率[21.7%(86/396)比12.6%(131/1037),P<0.001)],心原性死亡率[4.0%(16/396)比0.7%(7/1037),P<0.001]均明显高于低NLR组,支架内血栓和血运重建发生率均高于低NLR组(P均<0.05),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卒中和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3.39是AMI合并MVD患者全因死亡(HR=3.23,95%CI1.38~7.54,P=0.007)和MACCE(HR=1.58,95%CI1.19~2.10,P=0.002)的独立预测因子。NLR与hs-CRP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41,P<0.001)。结论NLR是AMI合并MVD患者远期全因死亡和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具有很强的预测价值。
徐娜唐晓芳许晶晶姚懿宋莹刘如姜琳蒋萍王欢欢赵雪燕陈珏高展乔树宾杨跃进高润霖徐波袁晋青
关键词:心肌梗死预后
血小板膜受体P2Y12基因多态性(C34T和G52T)与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服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受体P2Y12基因多态性(C34T和G52T)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收住我院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268例,正规服用氯吡格雷12个月。采用MassARRAY时间飞行质谱及TaqManAssay检测入选患者血小板受体P2Y12基因C34T和G52T两个位点,按基因型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术后1年间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诊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心绞痛复发等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选病例按G52T位点基因型分为H1/H1型(n=195)和H2携带者(H1/H2和H2/H2,n=73)两组,H1/H1组双支病变比例高于H2携带者组(P约0.05),两组患者其余临床基本资料均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跃0.05)。PCI术后1年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诊血运重建术等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H2携带者明显高于H1/H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vs援5.1%,P约0.05)。一年累计生存率H2携带者要低于H1/H1组(HR=2.543,95%CI:1.033~6.259,P=0.042)。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急诊血运重建术和死亡的发生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跃0.05),但H2携带者心绞痛复发率高于H1/H1组,有统计学差异(P约0.05)。入选病例按C34T位点基因型分为CC型(n=174)和CT/TT型(n=94)两组,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均匹配(P跃0.05)。PCI术后1年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和一年累计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跃0.05)。结论血小板膜受体P2Y12基因H2携带者可能是中国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服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C34T位点多态性和介入治疗后服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唐晓芳何晨袁晋青孟宪敏杨跃进秦学文乔树宾刘海波吴永建姚民陈珏尤士杰吴元李健军戴军陈纪林高润霖陈在嘉
关键词:冠心病氯吡格雷
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短期抗凝治疗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择期PCI治疗的9 769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抗凝治疗分为2组,抗凝组术后给予短期较低剂量的常规抗凝治疗(依诺肝素0.4 ml 1次/12h或磺达肝癸钠2.5 mg 1次/d皮下注射,至术后2~3 d),进行30、180 d及2年的随访,记录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卒中、支架内血栓、出血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及卒中)发生情况.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出1 755对患者,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匹配前后组间的远期预后差别.同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术后抗凝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 755(18.0%)例患者未接受术后抗凝治疗,8 014(82.0%)例接受了术后抗凝治疗,其中5 666(58.0%)例接受依诺肝素抗凝,2 348 (24.0%)例接受磺达肝癸钠抗凝治疗.与无抗凝治疗组比较,抗凝治疗组年龄更小,女性比例更低,肾功能不全比例更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比例更高(P均<0.05).抗凝治疗组左主干病变比例及分支受累比例更高(P均<0.05);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比例更低,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比例更高,单纯球囊扩张比例更低(P均<0.05).9 717(99.5%)例患者完成了2年随访.与无抗凝治疗组(1 755例)比较,抗凝治疗组(8 014例)30 d全因死亡率[0.05%(4例)比0.46%(8例),P<0.001]和卒中[0比0.11%(2例),P=0.003]风险较低,180 d全因死亡率[0.17%(14例)比0.57%(10例),P=0.002]、血运重建[2.07%(166例)比3.71%(65例),P<0.001]及MACCE[3.49%(280例)比5.47%(96例),P<0.001]较低,2年血运重建[7.61%(610例)比12.84%(225例),P<0.001]及MACCE(10.92%(875例)比16.01%(281例),P<0.001)较低.Cox回归分析显示,抗凝治疗是30 d全因死亡(HR=0.17,95%CI 0.05~0.62,P=0.007)、180 d全因死亡(HR=0.37,95%CI 0.16~0.87,P=0.023)和MACCE (HR=0.74,95%CI 0.58~0.94,P=0.013)及2年MACCE (HR=0.71,
宋莹唐晓芳许晶晶王欢欢刘如蒋萍姜琳高立建张茵宋雷许连军赵雪燕高展陈珏高润霖乔树宾杨跃进徐波袁晋青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抗凝治疗预后
合并右束支阻滞的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189例心电图显示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为本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入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例。最小年龄38岁,最大年龄86岁,平均年龄(61±10)岁,其中男性154例,女性3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由心电图分析确定。采用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及右心室造影检查,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定右心室射血分数。所有资料采用SAS软件处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189例患者中根据造影检查结果,确诊为冠心病者134例,其中男性11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2±9)岁。排除冠心病者55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7±10)岁。与不合并冠心病者相比,冠心病合并RBBB者,年龄较大,男性多见,糖尿病、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分别占35%、24%和40%。病变部位:前降支受累者最多见,占85.1%,其次为右冠状动脉占62.7%,回旋支受累者57.5%,累及右主干者11.9%。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合并RBBB的冠心病患者,其独立预测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增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者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危险因素越多,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发生率越高。结论大多数合并RBBB的冠心病患者,其临床特征包括:高龄、男性、多合并糖尿病或/和高血压,既往有心肌梗死史。当右束支传导阻滞伴不明原因胸痛或心电图异常难以解释时,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确定缺血性心脏病及病因诊断。
金辰李卫杨跃进唐欣然李娜王杨唐晓芳乔树宾吴永健颜红兵袁晋青
关键词:右束支阻滞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联合对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远期预后的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评估入院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联合对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293例患者,根据MPV及PDW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3组:低(MPV+PDW)组(n=2019);MPV+PDW异常组(即高MPV+低PDW或低MPV+高PDW,简称MPV+PDW异常组,n=333);高(MPV+PDW)组(n=1941)。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基线资料分析表明,与低(MPV+PDW)组患者相比,高(MPV+PDW)组患者合并糖尿病者更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更低,糖化血红蛋白更高,使用β受体阻滞剂比例更低(P均<0.05)。与低(MPV+PDW)组比较,高(MPV+PDW)组患者心原性死亡率更高[17(0.9%)vs 5(0.2%),P=0.021],全因死亡发生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3%)vs 16(0.8%),P=0.298]。Kaplan-Meier分析表明,高(MPV+PDW)组患者心原性死亡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log-rank P=0.02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接受PCI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高(MPV+PDW)组患者的2年心原性死亡的发生风险显著高于低(MPV+PDW)组患者(HR=3.497,95%CI:1.155~10.586,P=0.027)。结论:在接受择期PCI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高MPV高PDW与远期预后不良相关。
蒋萍宋莹许晶晶唐晓芳姚懿姜琳王欢欢赵雪燕高展陈珏宋雷高立建张茵杨跃进高润霖乔树宾徐波袁晋青
关键词: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