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翠艳

作品数:29 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文学
  • 7篇文化科学
  • 3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3篇文学
  • 7篇教育
  • 6篇新文学
  • 6篇女性
  • 5篇作家
  • 3篇性文学
  • 3篇女性文学
  • 3篇周刊
  • 3篇左翼
  • 3篇文化
  • 3篇文学运动
  • 3篇现代女性
  • 3篇小说
  • 3篇高等教育
  • 2篇代文
  • 2篇中国新文学
  • 2篇苏雪林
  • 2篇题材
  • 2篇女子
  • 2篇女子高等教育

机构

  • 22篇中国劳动关系...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7篇王翠艳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红楼梦学刊
  • 2篇文艺研究
  • 2篇中国图书评论
  • 2篇现代中国文化...
  • 2篇励耘学刊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新文学史料
  • 1篇现代中文学刊
  • 1篇中国高教学会...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视教育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刍议
本文以作者从事文化产业管理及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学科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体会及对国内外高校开设同类专业情况的调研分析为基础,对影视教育在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及其实施方案谈一点自己的浅见,求教于各位方家。
王翠艳
关键词:影视教育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文献传递
从衰颓“古城”到受难的“母亲”城——1927-1937年左翼作家笔下的北平形象被引量:1
2019年
1927-1937年既是北平城市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同时也是新文学的北平书写趋于自觉的时代。如果说京派作家笔下的北平更多是一种具有精神乌托邦意义的文化鉴赏,左翼作家笔下的北平则是现实忧思的产物。无论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上海左翼作家笔下的颓废"古城",还是"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左翼作家笔下的"危城"与受难的"母亲"城,都以鲜明的时代烙印和作者强烈的生命体验,成为北平形象建构与记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王翠艳
关键词:左翼作家
女子高等教育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为个案
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诞生与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不仅同步,而且关系相当密切。不同于新文学第一代男性作家的多数负笈海外和传统女性作家的闺阁受教,现代女性作家的出现和女性文学的发生基本属于国内女子高等教育的产物。女子高等教育及其校...
王翠艳
关键词:女性文学女子高等教育文化冲突审美表现
女子高等教育与现代女性“为人”与“为文”的自觉——以女高师作家为例看新文学第一代女作家的知识结构与教育背景
2007年
不同于新文学第一代男性作家的多数负笈海外和传统女性作家的闺阁受教,现代女性作家的出现和女性文学的发生基本属于国内女子高等教育的产物。闺阁教育的式微、启蒙思想的输入、注重写作训练的国文教育及以新文化运动启蒙知识分子为中心的师资构成等要素交互渗透,使得女大学生具有了迥异于传统女性的教育背景与知识结构,这既为具备主体意识的"新女性"的产生准备了必要条件,同时也为"新女性"与"新文学"的结合提供了偶然的历史契机。正如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依赖于北京大学师生共同开创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样,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也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建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女性"为人"与"为文"的意识逐渐觉醒的历史进程中,肇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子高等教育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王翠艳
关键词:女子高等教育
激活被遮蔽的历史的“另一面”——评李兴叶匈奴题材历史小说《帝国的草原》
2006年
尽管我们的文学叙述中向来不乏关于“匈奴”的描绘,但在汉族中心与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之下,他们都是作为与野蛮、杀戮、掠夺相伴相生的“敌人”形象而出现的。我们不仅对诸如“马踏匈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之类的表达方式熟诵如流.而且也习惯于在各种文本中对匈奴进行进一步的边缘化与妖魔化书写(如形形色色的文姬题材和昭君题材故事)。作家李兴叶2006年1月出版的《帝国的草原》三部曲,则踏出了上述传统的窠臼——不再拘泥于对汉匈民族的矛盾的书写.而将重心聚焦于匈奴崛起的历史过程。小说通过对“飞镝弑父”、“马踏东胡”、“白登之围”等三组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不仅完成了对狼性、神性、人性集于一身的草原英雄冒顿形象的成功塑造。
王翠艳
关键词:历史小说匈奴草原题材帝国遮蔽
“五四”女作家苏雪林笔名考辨被引量:4
2008年
曾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的苏雪林被公认为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代女作家。冰心曾以当事人的身份回忆:“五四时代,我们的前辈有袁昌英和陈衡哲先生,与我们同时的有黄庐隐、苏雪林和冯沅君”^[1];阿英(钱杏邨)在1930年即撰文指出“苏绿漪(苏雪林)和中国的新文艺运动,是有着很久的关联的”^[2]
王翠艳
关键词:苏雪林女作家中国新文学考辨笔名
思想遇合与人事机缘——周作人任教燕京大学缘由考辨被引量:5
2013年
章门弟子、留日背景的周作人1922年进入素来倚重英美知识分子的燕京大学任教,且担任的是其五年前在北大曾经坚决拒绝的国文教学,这一选择背后的动因颇为复杂和微妙。细加缕析,其外因可以归结为胡适的斡旋和司徒雷登改造燕大国文学科的努力,内因则是周氏该时期对基督教的肯定立场及其在北京大学的边缘地位。以上种种,既有"奇妙"的思想遇合,亦属"琐屑"的人事机缘,它们的复合作用,促成了周氏就任燕京大学中国新文学部主任的选择。
王翠艳
关键词:人事考辨国文教学章门弟子
1928—1937年北平的大学教育与女性写作——以燕京大学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23年
在政治、教育、文化等多重历史酵素的复合作用下,燕京大学成为1928—1937年间北平女性写作的一个中心,涌现出以林培志、李素英、李满桂、谭超英、郭心晖等为代表的一批女性作家。燕京大学女作家群的聚结,首先是该校发达的女子教育和活跃的校园文化的产物,同时亦与学校借助课堂教学及师生人际网络传递的文学资源和写作经验密切相关。作为一个学院风格鲜明的作家群体,燕京大学女作家群揭示了五四女性文学尚来不及提出、20世纪30年代又被革命文学的时代潮流所遮蔽的女性常规性命题,同时也标志着女性学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确立与发展。
王翠艳
关键词:女子教育人际网络女性文学
新教育场域中的女性文艺景观——20世纪20年代燕大女校演剧活动考述被引量:3
2015年
由于燕京大学对社会福利活动的推崇、课程设计中对戏剧演出的重视,以及北京爱美剧运动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原因,燕大女校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活跃的戏剧演出氛围并引起主流文化圈的重视。燕大女校的演剧类型,主要集中于欧美戏剧经典和同时代剧作家创作的话剧作品两类。这些演剧活动既推动欧洲戏剧经典的传播和写实主义表演艺术的成熟、提升中国校园戏剧的演剧水平,同时也以其具有明显过渡性的表演形态,为女性解放和新演剧艺术推进的艰难留下真实的历史写照。
王翠艳
关键词:教育场域女性解放
探寻左翼文学运动的“北平路径”与“北平经验”——北平左翼文学运动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2021年
北平左翼文学运动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一个较为薄弱的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末北平左联作为独立的认识对象进入学界视野以来,这一情形有所改观,但相对于该运动的客观成就与代表意义,该领域的研究还远未达到充分的程度。
王翠艳
关键词:左翼文学运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