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佳佳

作品数:23 被引量:88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体外反搏
  • 10篇动脉
  • 8篇增强型体外反...
  • 8篇体外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4篇心绞痛
  • 4篇心脏
  • 4篇绞痛
  • 3篇心病
  • 3篇心肌
  • 3篇血管
  • 3篇术后
  • 3篇体外反搏治疗
  • 3篇内皮
  • 3篇介入
  • 3篇经皮冠状动脉...
  • 3篇冠心病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电图

机构

  • 23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郑州大学第三...

作者

  • 23篇赵佳佳
  • 19篇张辉
  • 11篇樊俊雅
  • 10篇杨展
  • 9篇张海涛
  • 5篇张利娟
  • 4篇张丽娟
  • 3篇张宝凤
  • 2篇李黎
  • 2篇孙利强
  • 2篇王武亮
  • 1篇付艳芹
  • 1篇李晶
  • 1篇刘素花
  • 1篇简立国
  • 1篇王晨阳
  • 1篇法宪恩
  • 1篇张丽华
  • 1篇郅青

传媒

  • 4篇河南医学研究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内科
  • 1篇华夏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6
  • 5篇201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且确诊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25例)和观察组(药物联合EECP治疗,25例),EECP每天2次,每次45 min,压力范围0.025~0.045 MPa,3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共计30 d。在入院第1天和第30天分别测量血管内皮素(ET)、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心肺运动的无氧阈值(AT)、左室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多普勒E峰及E峰/A峰比值(E/A)。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T、Hcy和hs-CRP均明显降低,FMD、AT、E峰和E/A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ET、Hcy和hs-CRP下降更明显,FMD、AT、E峰和E/A升高更明显(均为P<0.05)。结论 EECP治疗能够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左室舒张功能,提高运动负荷能力,并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
张照赵佳佳樊俊雅刘贞刘苗苗张辉
关键词:反搏动术C反应蛋白质无氧阈
体外反搏逆转新发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一例
2015年
1病历资料 患者,男性,75岁,主因“间断心前区不适10年,加重1月”于2014年9月15日入院。10年前劳累时出现心前区不适,多次行心电图示实性心律,心电图大致正常,末行诊治。
赵佳佳杨展张利娟张海涛张辉李黎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体外反搏心肌缺血右束支传导阻滞
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近期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2023年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近期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16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3个月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为预后不良组(34例),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为预后良好组(82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术后1 d、术后1个月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差值水平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支架数目、支架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术后1d、术后1个月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差值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LVEF、支架数目、支架直径,以及术后1 d、术后1个月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及其差值均是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ΔsTLT-1、ΔCX3CL1、ΔNT-proBNP高水平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是低水平者的0.462、0.336、0.417倍。结论 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为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变化情况可帮助临床预测预后。
张海涛栾献亭张辉赵佳佳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EECP辅助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辅助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EECP辅助治疗,疗程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1%)显著高于常规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显著降低(缩短),研究组患者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峰值流速变化率(ΔVpe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FMD、ΔVpeak均显著升高,研究组患者的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的N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补体C1q、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1q、CTRP1水平均显著降低,研究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内,研究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3.9%)显著低于常规组(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EECP辅助治疗能显著提高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缺血及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张静赵佳佳
关键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增强型体外反搏
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50例和反搏组50例,按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 L/(min·1.73 m^2)及eGFR<60m L/(min·1.73 m^2)将两组患者再分为两个亚组。药物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30 min/次,2次/d,总计20 d。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N末端B型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含量。比较各组治疗前后Cys-C、NT-proBNP及eGFR。结果治疗后药物组与反搏组SCr、Cys-C、NT-proBNP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eGFR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治疗后药物组与反搏组SC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ys-C、NT-proBNP、eGFR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反搏高eGFR亚组与药物高eGFR亚组患者治疗后Cys-C、NT-proBNP较治疗前均降低,eGFR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但两亚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反搏低eGFR亚组与药物低eGFR亚组患者治疗后Cys-C、NTproBNP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eGFR较治疗前提高(P<0.05);两亚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体外反搏可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尤其是eGFR<60 m L/(min·1.73 m^2)时的肾功能。
樊俊雅赵佳佳杨展张丽娟张照刘贞张辉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慢性心力衰竭体外反搏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
3种治疗方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3种不同治疗方案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的疗效,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及心脏康复治疗对PCI后患者心功能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PCI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例。A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B组接受常规药物联合心脏康复治疗,C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心脏康复+EECP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红素(TBIL)]}、同型半胱氨酸(Hcy)、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6 min步行距离(6MWD)]及SF-36量表评分变化情况;记录并比较3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LDL-C/(HDL-C+TBIL)及Hcy水平低于治疗前,且A组、B组、C组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MWD、LVEF、SF-36量表各项评分高于治疗前,A组、B组、C组LVEF、6MWD呈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评分中,C组社会功能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社会功能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评分A组、B组、C组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呈显著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
林宁宁赵佳佳樊俊雅田欣雨张辉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增强型体外反搏心脏康复预后
巨大无痛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一例
2015年
患者男性,71岁,因“间断头晕5年余,咳嗽4月”于2014年4月24日入院。5年前因测血压205/106mmHg(1mmHg=0.133kPa)被诊断“高血压”,此后间断于头晕时口服降压药物,时测血压均高于200/100mmHg。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少量白色黏痰,无发热、胸闷、胸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未在意,未行诊治。
赵佳佳杨展张利娟张宝凤张海涛张辉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尿酸的影响,探讨EECP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5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接受单纯型标准药物治疗的54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标准药物和EECP治疗的51例患者为反搏组(EECP组),行2周治疗,观察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尿酸(UA)的血清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Hcy、 UA值[对照组(16.56±7.07)μmol/L,(278.09±114.81) μmol/L;反搏组(11.33±4.01)μmol/L,(207.11 ±89.73)μmol/L]较治疗前[对照组(22.87±7.13)μmol/L,(311.16± 101.74)μmol/L;反搏组(23.69±6.28) μmol/L,(328.43±110.62)μmol/L]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组治疗前后Hcy和UA的差值[(11.67±4.49)μmol/L,(120.88±69.33)μmol/L]均高于对照组[(5.63± 1.91) μmol/L,(40.73±13.76)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的血清水平,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
张海涛杨展张丽娟赵佳佳樊俊雅张辉
关键词:增强型体外反搏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
体外反搏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EECP)治疗心脏X综合征(CSX)的近期临床疗效,为CSX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由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CSX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反搏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EECP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患者EECP治疗前1周及出院后1周心绞痛发作次数、静息心电图,入院时及治疗结束时运动耐量(包括运动总时间及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治疗前(P<0.05)。反搏组患者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运动总时间、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运动总时间、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运动总时间长于入院时(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运动总时间、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长于入院时(P<0.05)。结论 EECP是治疗CSX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佳佳杨展张利娟刘素花张宝凤张海涛樊俊雅张辉
关键词:微血管性心绞痛反搏动术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自1980年 Furchgott 等在血管内皮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后,血管内皮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多种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推手。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环节,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子。但与动脉粥样硬化不同,内皮功能障碍是可逆的、可治愈的。因此,延迟和逆转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逆转失调的内皮功能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趋势。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检测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危险分层、疗效评价、病情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赵佳佳杨展张利娟张宝凤张海涛杨历皓张辉
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