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双双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药物性
  • 3篇药物性肝损伤
  • 3篇肝损伤
  • 2篇短期预后
  • 2篇血流
  • 2篇血流量
  • 2篇药物
  • 2篇预后
  • 2篇衰竭
  • 2篇急性肝
  • 2篇肝血
  • 2篇肝血流
  • 2篇肝血流量
  • 2篇DILI
  • 1篇胆酸
  • 1篇胆酸治疗
  • 1篇熊去氧胆酸
  • 1篇熊去氧胆酸治...
  • 1篇药物不良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机构

  • 5篇贵阳医学院
  • 5篇解放军第八五...

作者

  • 5篇孙双双
  • 4篇傅青春
  • 3篇倪鎏达
  • 3篇陈成伟
  • 2篇江甫柱
  • 2篇张懿
  • 2篇程明亮
  • 2篇吴婧
  • 1篇周丰
  • 1篇施莉琴
  • 1篇李莉
  • 1篇王晓今
  • 1篇金银鹏
  • 1篇吴银霞
  • 1篇李震宇
  • 1篇杨峻
  • 1篇臧祖胜
  • 1篇姜婷

传媒

  • 5篇肝脏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药物性脂肪肝被引量:2
2014年
药物性肝损伤(DILI)为最主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由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肝脏损伤、药物性脂肪肝是DILI的基本临床病理类型。近几年随着药物应用种类增加, DILI的发生率逐渐增高,药物性脂肪肝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多种药物可导致脂肪肝,如胺碘酮、丙戊酸钠、四环素、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三苯氧胺和它莫昔芬等,临床上有时很难区分是药物导致的脂肪变或脂肪性肝炎还是药物使潜在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恶化[1]。药物与脂肪性肝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关注。本文就药物性脂肪肝的病理学类型、发病机制、诊断等方面进行概述。
孙双双傅青春
关键词:药物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病理类型药物不良反应DILI药物性肝损伤
有效肝血流量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短期预后评估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索有效肝血流量(EHBF)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短期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 ACLF 患者的临床资料,以3个月内死亡为终点,在确诊 ACLF 后24 h 内采用脉搏染料光密度法测定 EHBF、ICGR15值,同时记录24 h 内各项临床化验指标。结果63例患者中21例死亡;EHBF 与 ALT、TBil、DBil 、Alb 、GGT有较好的相关性(r=-0.26、-0.37、-0.34、-0.29、0.48);提示 EHBF 是影响 ACLF 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之一,EHBF ROC 曲线下面积为0.669(95% CI :0.539~0.782),与 MELD 评分0.711(95% CI :0.510~0.758,P =0.07)相比无显著差异,而明显优于 CTP 分级的0.581(95% CI :0.495~0.738,P <0.01)和 KCH 标准0.554(95% CI :0.458~0.722,P <0.01);EHBF ROC 曲线截断值对预后预测也有一定价值,当 EHBF≤0.221时病死率为44.7%,EHBF>0.221时为16%(χ2=5.6,P =0.018)。结论 EHBF 能较准确预测 ACLF 患者的短期预后。
吴婧倪鎏达张懿江甫柱孙双双程明亮傅青春陈成伟
关键词:短期预后
熊去氧胆酸治疗中重度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中重度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疗效。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依照国际严重不良反应协会(iSAEC)关于DILI的生化学诊断标准,筛选出近五年明确判断为中重度DILI患者79例,其中,治疗组37例,采用常规保肝降酶加UDCA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保肝降酶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分析临床分型对UDCA临床疗效的影响。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基线的主要指标均有可比性,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好转,第2周开始治疗组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下降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胆汁酸下降差值于第3周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8)。TBil、DBil和胆汁酸的动态曲线提示治疗组各指标的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肝细胞型DILI患者中,两组TBil、DBil、GGT和胆汁酸的动态曲线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下降斜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UDCA可加快中重度DILI患者TB、DB、胆汁酸和GGT的恢复,在肝细胞型病例中疗效可能更好,但需持续治疗2周以上。
孙双双吴银霞王晓今倪鎏达姜婷金银鹏施莉琴周丰李莉李震宇臧祖胜陈成伟傅青春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熊去氧胆酸
MELD-EHBF模型建立及其对ACLF预后价值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建立无创有效肝血流量(EHBF)联合MELD模型,并评估其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预后价值。方法 63例ACLF患者,确诊后24 h内采用PDD法测定EHBF、ICGR15值,同时记录24 h内各项临床实验室指标。以3个月内是否存活分死亡组(21例)和生存组(4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MELD-EHBF模型,并研判其短期预后价值。结果将MELD评分与EHBF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EHBF-MELD模型公式:ln(P1-P)=0.18×MELD-1.03×EHBF×102-3.29。COX回归模型比较MELD-EHBF、CTP、MELD、MELD-Na、MELD-ICG,显示MELD-EHBF模型最大似然卡方值最高和AIC值最小。MELD-EHBF ROC曲线下面积0.756(95%CI:0.632,0.856),临界值为51.77,敏感度47.6%,特异度为95.2%。以MELD-EHBF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明显优于CTP评分和KCH标准(P<0.05),亦优于MELD和EHBF(P<0.05)。结论 MELD-EHBF模型对ACLF患者短期预后有较好预测价值,优于单一的MELD和EHBF。
吴婧倪鎏达江甫柱张懿孙双双程明亮傅青春陈成伟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
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在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估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drug lymphocyte stimulation test,DLST)对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84例临床诊断为DILI、17例疑诊、17例有服药史的非DILI患者行DLST检测,结合其人口学资料、临床分型、临床生化指标等进行非随机对照的回顾性分析,进一步评价DLST在临床的应用价值。结果 101例临床诊断或疑诊DILI患者中,共36例DLST阳性,DLST特异度为98.6%,在所有DILI患者中(包括过敏特异质和遗传特异质)敏感度35.6%。DLST阳性与RUCAM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5)。结论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对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结合RUCAM评分可提高DILI的诊断标准性。
孙双双傅青春杨峻程明亮王晓今倪鎏达施莉琴王琳夏凡陈成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