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纳米
  • 4篇聚碳酸
  • 4篇聚碳酸亚丙酯
  • 4篇复合材料
  • 4篇复合材
  • 3篇纳米SIO
  • 3篇纳米SIO2
  • 2篇尼龙
  • 2篇环氧化
  • 2篇改性
  • 2篇SUB
  • 2篇MC尼龙
  • 2篇MC尼龙6
  • 1篇氧化硅
  • 1篇氧化合物
  • 1篇氧化碳
  • 1篇原位改性
  • 1篇熔融
  • 1篇熔融共混
  • 1篇酸酐

机构

  • 7篇河南大学

作者

  • 7篇王世浩
  • 6篇常海波
  • 4篇张治军
  • 4篇李小红
  • 2篇卜站伟
  • 2篇赵文善
  • 2篇武浩浩
  • 2篇闫寿科
  • 2篇徐超江

传媒

  • 2篇化学研究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塑料科技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戊二酸锌催化环氧丙烷与马来酸酐开环共聚反应
2015年
以戊二酸锌为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催化环氧丙烷与马来酸酐的开环共聚反应;优化了聚合条件,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了其分子量.结果表明,戊二酸锌可以有效地催化马来酸酐与环氧丙烷的开环共聚,从而以较高转化率得到交替度较高的共聚物.
常海波王世浩赵文善卜站伟
关键词:催化马来酸酐环氧丙烷开环共聚
表面环氧化纳米SiO_2原位改性MC尼龙6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以表面环氧化的可分散性纳米SiO_2为填料,采用阴离子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单体浇铸尼龙6(MCPA6)/纳米SiO_2复合材料。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仪对纳米SiO_2在MCPA6中的分散和界面作用进行了研究,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O_2在MCPA6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且纳米SiO_2与MCPA6之间具有较强的界面作用;纳米SiO_2的引入促进了MCPA6的结晶,随着纳米SiO_2用量的增加,所得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逐渐升高,其熔点要比纯MCPA6稍高,但其结晶度逐渐下降;纳米SiO_2不改变MCPA6的α晶型结构;退火处理结果表明,纳米SiO_2有利于MCPA6基体中α晶型的生成,加快γ晶向α晶转变。
王世浩常海波武浩浩李小红张治军
关键词:纳米SIO2
一种功能性纳米SiO<Sub>2</Sub>/聚碳酸亚丙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纳米SiO<Sub>2</Sub>/聚碳酸亚丙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中,聚碳酸亚丙酯和功能性纳米SiO<Sub>2</Sub>的质量比为100:0.5~6;该复合材料是通过聚碳酸亚丙酯和功...
常海波徐超江王世浩卜占伟李小红张治军闫寿科
文献传递
纳米硅粉/MC尼龙6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3
2015年
将纳米硅粉分散于熔融的己内酰胺中,以NaOH为催化剂,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助催化剂,原位制备了纳米硅粉/MC尼龙6复合材料.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硅粉在尼龙6基体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而且其与基体有比较强的界面作用,纳米硅粉促进了尼龙6的结晶,但是其对尼龙6的晶型结构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常海波武浩浩王世浩李小红张治军
关键词:MC尼龙6
一种功能性纳米SiO<Sub>2</Sub>/聚碳酸亚丙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纳米SiO<Sub>2</Sub>/聚碳酸亚丙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中,聚碳酸亚丙酯和功能性纳米SiO<Sub>2</Sub>的质量比为100:0.5~6;该复合材料是通过聚碳酸亚丙酯和功...
常海波徐超江王世浩卜占伟李小红张治军闫寿科
纳米SiO2改性聚碳酸亚丙酯的研究
聚碳酸亚丙酯(PPC)是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的交替共聚物,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透明性和阻隔氧气等一系列优良的性能,在医药材料、农用地膜和包装材料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较低、热稳定性...
王世浩
关键词:纳米复合材料聚碳酸亚丙酯氧化硅热稳定性力学性能
文献传递
聚碳酸亚丙酯的化学改性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与环氧化合物共聚制备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是近年来聚合物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最受关注的是CO2和环氧丙烷(PO)的交替共聚物-聚碳酸亚丙酯(PPC)。由于PPC的分子间作用力比较弱,致使其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较差,限制了其规模化生产与应用。三元共聚、嵌段共聚、接枝、扩链、交联和封端等化学方法是调控PPC链结构进而改善其性能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本文对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化学改性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以期促进PPC的开发和应用。
常海波王世浩赵文善卜站伟
关键词:二氧化碳环氧化合物聚碳酸亚丙酯化学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