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薇
-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测和溯源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对一起旅行团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检测和溯源分析。方法按照《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标本进行致病菌分离鉴定和毒力基因检测,分离株以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全团有42例发病(24.9%),临床表现相似。共采集标本42份(患者呕吐物、肛拭子23份、餐馆员工肛拭子6份、可疑食品9份、可疑食品制作工具涂抹标本4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5株(35.7%),其中14株血清型别、毒力基因和PFGE带型完全一致,C酒店虽检出与病例同型别菌株,但从病例开始出现到发病高峰期推测,可疑中毒餐次为B餐馆的晚餐。结论经综合分析,该起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菌株病原学和同源性分析结果,可为感染性疾病的溯源提供重要证据,但确定感染来源须结合流行病学规律进行准确溯源。
- 陈泽辉蔡薇李莉
-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PFGE
- 红毛藻多糖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3
- 2017年
- 采用热水抽提和乙醇沉淀的方法对红毛藻(Bangia fusco-purpurea)粗多糖组分进行提取分离,利用Sephadex G75凝胶柱层析和DEAE Cellulose 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后,分析其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的抑制作用,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等方法,分析活性片段的组成特征,利用酶动力学研究红毛藻多糖活性片段对ACE活力的抑制类型。结果表明,经提取和分离纯化后,得到3个多糖片段P1、P2和P3。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糖组分P1对ACE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呈现多糖浓度依赖性,其IC50为0.34 g/L。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对P1的单糖组分和硫酸基团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1主要由阿拉伯糖(88.07%)、葡萄糖(4.55%)和糖醛酸(6.67%)组成,硫酸根质量分数为0.02%。酶促动力学和Lineweaver-Burk作图分析结果表明,P1对ACE的抑制类型为可逆非竞争性抑制。
- 宋田源陈艳红倪辉朱艳冰杜希萍蔡薇蔡薇姜泽东
-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血压酶动力学
- 红毛藻多糖的化学组成及其体外免疫诱导活性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对红毛藻中多糖组分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分析其化学组成和体外免疫诱导活性,阐明红毛藻具有提高免疫力食药用功效机制,为红毛藻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水提醇沉法从红毛藻中提取红毛藻粗多糖,经阳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75柱层析纯化得到红毛藻多糖(BFP),再用DEAE-cellulose52柱层析对BFP进行分级纯化得到3个多糖组分F1、F2和F3;采用PMP柱前衍生、HPLC及化学方法分析其单糖组成和化学成分;通过RAW264.7细胞模型分析BFP、F1、F2和F3的体外免疫诱导活性和其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结果:组成分析结果表明BFP、F1、F2和F3均为杂多糖且单糖组成存在较大差异。细胞模型结果表明,BFP、F1、F2和F3在所测定质量浓度范围(0~100μg/mL)均显著诱导RAW264.7细胞活化,释放NO和分泌TNF-α,而不诱导ROS的产生。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试验结果表明BFP具有体外免疫诱导活性与细胞的NF-κB、JNK MAPK、ERK MAPK和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F1与细胞的NF-κB、JNK MAPK、ERK MAPK和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而F2和F3作用机制相似,分别与细胞的NF-κB、JNK MAPK和ERK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结论:红毛藻多糖具有显著的体外免疫诱导活性,其中分级纯化多糖组分F1和F2是BFP中主要的免疫诱导活性组分;BFP、F1、F2和F3诱导RAW264.7细胞活化释放NO的共同的信号传导通路主要有两条:即NF-κB和JNK MAPK信号途径;而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TNF-α的共同信号通路主要是JNK MAPK和ERK MAPK信号途径。
- 余刚蔡薇宋田源姜泽东倪辉刘光明
- 关键词:红毛藻多糖化学组成细胞信号通路
- 厦门市鼠类自然感染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 hepatica)调查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首次调查报道厦门市鼠类自然感染肝毛细线虫情况。方法按常规捕鼠、鉴定、取肝,肉眼观察和实验室压片检查有无成虫和虫卵。结果所捕获的5种鼠型动物均有不同程度感染,感染率8.8%,其中褐家鼠感染率最高11.7%。结论调查证实厦门市各区的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等均有肝毛细线虫自然感染,预防人群肝毛细线虫的感染十分必要。
- 汪家旭苏成豪黄建炜蔡薇林礼聪张燕峰
- 关键词:肝毛细线虫自然感染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