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
-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 熏烟联合间歇低氧暴露对大鼠肺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探讨熏烟联合间歇低氧双重暴露对大鼠肺和主动脉病理生理以及血管内皮损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给予假熏烟暴露和正常氧暴露,熏烟暴露组予熏烟暴露,间歇低氧组予间歇低氧暴露,重叠组进行间歇低氧、熏烟双重暴露。8周后,测定大鼠体重、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评估肺组织、主动脉病理改变,检测血清中内皮素-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α)的水平。结果熏烟暴露组、间歇低氧组、重叠组大鼠体重均较对照组轻,RVHI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重叠组体重、RVHI与熏烟暴露组、间歇低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熏烟暴露组、间歇低氧组、重叠组血清中ET-1、VEGF、SDF-1α水平均较对照组高,eNOS水平较对照组低(均P<0.05),对照组、重叠组间差异最明显;肺组织、主动脉病理观察显示,熏烟暴露组、重叠组呈肺气肿改变,重叠组较熏烟暴露组更明显(均P<0.05);熏烟暴露组、间歇低氧组、重叠组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炎症浸润、支气管壁淋巴细胞增生及肺纤维化,肺小动脉壁呈现不同程度增厚、纤维化、周围炎症浸润等改变;熏烟暴露组、间歇低氧组、重叠组呈现不同程度的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中膜增厚、胶原纤维增生情况;重叠组病理学特征更明显。结论烟熏、间歇低氧均可导致大鼠不同程度的肺组织和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保护性因子减少,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引起肺小动脉、主动脉发生增厚、纤维化等结构重塑。而烟熏联合间歇低氧双重暴露可导致病理损伤更严重。
- 毕虹黄照明和煦陈敏何剑何乐伟郭翔王丽艳杜俊毅周开华王清金志贤
- 关键词:熏烟肺气肿间歇低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内皮
- 一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模拟系统及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模拟系统及装置,该系统包括源模块、模拟模块、监测模块、控制模块、采集模块、通信模块、终端,气源模块、模拟模块、监测模块依次连接,模拟模块、采集模块、通信模块、终端依次连接,控...
- 金志贤陈敏毕虹黄照明王清周开华杜俊毅和煦何乐伟郭翔王丽艳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肺气肿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肺气肿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4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肺气肿组、MSCs移植组各8只,将肺气肿组与MSCs移植组大鼠烟雾暴露14周,制作肺气肿大鼠模型,予MSCs移植组大鼠通过尾静脉输注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骨髓来源MSCs.MSCs移植后第14、28天检测MSCs植入及转分化情况.MSCs移植8周,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定量分析;检测凋亡细胞;测定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MSCs移植后第14、28天,受体肺组织内可见到DAPI标记的MSCs,其中一部分外源性MSCs表达表面活性蛋白C,即一部分植入肺部的MSCs分化成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肺气肿组、MSCs移植组肺组织平均内衬间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1 ±23)、(90±15)比(74±10)μm,平均肺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4±22)、(125±15)比(159±22)个/mm2](均P<0.05);肺气肿组肺组织平均内衬间隔显著高于MSCs移植组,而平均肺泡数显著低于MSCs移植组(均P <0.05).肺气肿组肺泡壁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MSCs移植组[(13.5±2.5)%比(4.8±0.7)%,P<0.05].肺气肿组、MSCs移植组血清和肺组织中丙二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3±0.8)、(3.7±0.4)比(3.0 ±0.4) nmol/ml和(5.4±0.5)、(4.8±0.4)比(4.2±0.6)nmol/mg,均P<0.05];肺气肿组血清和肺组织中丙二醇均显著高于MSCs移植组(均P<0.05).肺气肿组、MSCs移植组血清和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7±0.8)、(9.6±0.7)比(10.5±0.9) U/ml和(56.3±13.4)、(70.2±11.0)比(84.9±13.0)U/mg,均P<0.05];肺气肿组血清和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显著低于MSCs移植组(均P<0.05).结论 骨髓来源MSCs移植可减轻吸烟所致的大鼠肺气肿,其可能机制是MSCs归巢、植入至受损伤的肺组织并分化�
- 金志贤王清毕虹周开华何乐伟和煦吴琦潘兴华
- 关键词:肺气肿间质干细胞移植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减轻大鼠肺气肿及氧化应激的探讨
- 2015年
-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肺气肿大鼠氧化应激和肺气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8),肺气肿组(B组,n=8),肺气肿+MSCs移植组(C组,n=10),将B与C组大鼠在香烟烟雾中暴露14周,制作肺气肿大鼠模型,C组大鼠予MSCs移植。完成4次MSCs移植后的2、4周分别处死C组大鼠各1只,观察MSCs在肺气肿大鼠肺部的定植情况;MSCs移植8周后同时处死各组大鼠,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定量分析;用硫代戊巴比妥法测定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的水平,用WST-1法测定各组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 MSCs移植后2周及4周,C组大鼠肺组织内均可见标记过的MSCs,随着时间的推移,肺组织内MSCs比例逐渐减少。B组和C组大鼠的肺组织呈现肺气肿样改变,B组和C组大鼠肺组织的平均内衬间隔(MLI)高于A组,平均肺泡数(MAN)明显低于A组,B组大鼠肺组织的MLI高于C组,MAN低于C组(P<0.05)。B组和C组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MDA高于A组,SOD低于A组,B组血清及肺组织中MDA高于C组,SOD低于C组(P<0.05)。结论 MSCs移植可能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对大鼠肺气肿发挥治疗作用。
- 金志贤毕虹周开华杜俊毅陈敏王清潘兴华
- 关键词:肺气肿间质干细胞氧化性应激间质干细胞移植
- 一种痰痂清除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痰痂清除装置,包括清理装置和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装置包括清理软管、设置在清理软管下端的阻挡机构、设置在阻挡机构上端的移动槽、安装在移动槽外部的清理机构;所述操作装置包括固定连接清理软管上端末...
- 何乐伟毕虹王丽艳杨丽娟王清王会明付亚萍郭翔王越周钰焱
- 通过烟熏和间歇低氧构建大鼠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模型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构建大鼠COPD-OSAHS重叠综合征(OS)模型,为开展OS基础研究提供可行手段及实验平台。方法将14只SPF级雌性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8只)予烟熏和间歇低氧暴露,对照组(6只)予假烟熏和正常氧暴露。8周后计算实验组大鼠的存活率,并对比两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血气分析、右心室肥厚指数、平均肺泡数、平均肺泡间隔、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间歇低氧箱氧浓度-时间变化曲线显示氧浓度均周期性降低及恢复正常,成功模拟出间歇低氧气体环境;实验组最终存活6只,存活率为75%,对照组6只大鼠全部存活。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6只存活的SD大鼠一般情况较差,存在酸中毒、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右心室肥厚、平均肺泡截距明显增大、平均肺泡数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组织病理观察显示肺间质炎症浸润、支气管壁淋巴细胞增生、细支气管管壁平滑肌增生、管壁平滑肌部分断裂、杯状细胞增生及肺气肿。结论采用烟熏联合间歇低氧暴露方法成功建立了大鼠OS模型,更加有意义及客观的模型评价指标有待研究发现。
- 陈敏黄照明何剑毕虹王清何乐伟杜俊毅周开华金志贤
- 关键词:肺气肿烟熏间歇低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
- 一种呼吸道防感染隔离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道防感染隔离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折叠机构和隔离机构,支撑机构的底座上连接第一伸缩杆,底座上设有控制器,底座下方固定安装自锁万向轮,第一伸缩杆上端横向固定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与折叠机构的连接块固定...
- 郭翔金志贤毕虹黄照明王清邵静杨丽娟杜俊毅王会明杨翠林陈文锐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肺气肿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及炎性因子表达变化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肺气肿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肺组织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移植组,各8只。模型组及移植组采用烟熏法制作肺气肿大鼠模型,对照组常规饲养。移植组予MSCs移植。MSCs移植8周后同期处死各组大鼠,取肺组织行病理检查,计算平均内衬间隔(MLI)及平均肺泡数(MAN);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的炎性因子,筛选差异性表达的炎性因子。结果移植组移植8周后于大鼠肺组织内观察到MSCs。模型组及移植组大鼠肺组织呈肺气肿样改变,且移植组较模型组轻。移植组大鼠肺组织MLI、MAN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P均<0.05。模型组与对照组肺组织中差异性表达的炎性因子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神经生长因子(NGF)、IL-10、激活素A、趋化因子CX3及瘦素;移植组与模型组肺组织中差异性表达的炎性因子为CNTF、IL-10及TNF-α;三组肺组织中CNTF水平相比,P均<0.05。模型组与对照组血清中差异性表达的炎性因子为CNTF、IL-1β、IL-2、IL-4及IL-6;移植组与模型组血清中差异性表达的炎性因子为IL-1β、IFN-γ及IL-10;三组血清IL-1β水平相比,P均<0.05。结论MSCs移植可减轻肺气肿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为下调炎性因子表达。
- 金志贤王清郭翔和煦王丽艳何乐伟毕虹周开华潘兴华
- 关键词:肺气肿间充质干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暂无可治愈COPD的药物。目前,关于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肺部疾病的研究较多。本文总结了COP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探讨MSCs治疗COPD的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炎症反应、纠正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抗细胞凋亡、抑制氧化应激及转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等,为MSCs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 金志贤周开华毕虹杜俊毅陈敏王清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间充质干细胞炎症
- 重叠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及靶向治疗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重叠综合征(OS)患者病理生理、临床症状较单纯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更复杂,更易并发心血管疾病,使治疗更加困难,预后更差。临床上尚缺乏可明显减缓或阻止OS病程进展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药物。血管内皮受损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目前,COPD与OSAHS血管内皮损伤及治疗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OS血管内皮损伤机制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低氧损伤、炎症损伤、氧化应激损伤及交感神经活性改变;并总结了针对血管内皮损伤的靶向治疗热点,主要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细胞移植及靶向药物治疗,进一步为临床OS患者的治疗、预后改善提供参考。
- 毕虹金志贤周开华和煦陈敏王清黄照明
- 关键词:重叠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