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膀胱
  • 3篇细胞
  • 2篇肾上腺
  • 2篇输尿管
  • 2篇输尿管癌
  • 2篇输尿管肿瘤
  • 2篇尿管
  • 2篇膀胱癌
  • 1篇胆结石
  • 1篇胆石
  • 1篇胆石症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成分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多普勒超声诊...
  • 1篇性病

机构

  • 8篇沈阳医学院附...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沈阳医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第七人...

作者

  • 10篇徐彪
  • 6篇孔垂泽
  • 4篇孙志熙
  • 4篇刘同才
  • 3篇温强
  • 3篇李泽良
  • 2篇宫大鑫
  • 2篇张铭铮
  • 2篇刘贤奎
  • 2篇王平
  • 2篇刘洁
  • 1篇王刚
  • 1篇李书章
  • 1篇陈耀
  • 1篇李芳
  • 1篇任玉鹏
  • 1篇王立忠
  • 1篇冯景路
  • 1篇刘屹立
  • 1篇王毅

传媒

  • 3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6
  • 1篇199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182例的临床观察
2002年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2例不同原因的勃起功能障碍进行西地那非口服治疗,观察病人勃起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病人临床总有效率为86.8%,满意程度达85.7%。药物减量或者停药后,副作用得到了缓解。没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西地那非对不同原因的勃起功能障碍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一线药物。
慈健宫大鑫孔垂泽徐彪陈耀
关键词:西地那非勃起功能障碍药物治疗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附15例报告)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总结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研究 15例 (16侧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10例有腰背部疼痛症状 ,其中 5例合并高血压 ;5例无任何自觉症状。 15例行B超检查示腹膜后或肾上腺区团块状回声 ,周边见包膜 ,内部回声不均匀。15例行CT检查 ,13例诊断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 ,1例疑为肾癌 ,1例疑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11例行IVU检查 ,6例示肾脏受压移位 ,5例为正常肾盂肾盏形态。 6例行MRI检查确诊 (包括 1例CT误诊为肾癌者 )。 结果  12例行肾上腺及肿瘤切除术 ,4例 (其中 1例为双侧之左侧 )未手术。镜下见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和类似骨髓的造血成分按不同比例混合构成。术后 14例获随访 0 .5~ 10 .5年 ,12例手术者术后 8例腰腹痛症状消失 ,4例血压降至正常。未手术者复查CT示肿瘤增大不明显。 结论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断需靠CT、MRI检查 ,对较大肿瘤及有潜在出血危险者应予手术治疗。
李泽良孔垂泽刘同才温强王毅王刚冯景路徐彪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肾上腺髓质脂肪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肾孟输尿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1996年
为了探讨PCNA表达与肾盂输尿管癌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复发及预后的关系,作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随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升高而增高,T3加T4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T1加T2(P<0.01).G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G1加G2(P<0.001),PCNA增殖指数高者(Ⅲ加Ⅳ级)术后膀胱癌再发率为60%(12/20)明显高于增殖指数低者(Ⅰ加Ⅱ级)22.2%(6/27)P<0.01。PCNA增殖指数Ⅲ加Ⅳ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35%(7/20),Ⅰ加Ⅱ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7.4%(2/27)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率为7.4%〔2/27),Ⅲ加Ⅳ级局部复发转移率为40%(8/20),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5年生存率为86.7%(13/15),Ⅲ加Ⅳ级5年生存率为35.7%(5/14)P<0.05。提示PCNA增殖指数与肾盂输尿管癌的病理分期,细胞分级有关,是低分化、侵袭性以及同时或相继发生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重要特征,可能是判断肾盂输尿管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孔垂泽李泽良刘同才张铭铮李书章李芳王立忠温强孙志熙任玉鹏徐彪
关键词:肾肿瘤输尿管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膀胱非肿瘤性隆起性病变的声像图诊断
本文通过对26例经手术或经膀胱镜检查证实的26例非肿瘤性病变进行观察,分析阐述输尿管间嵴肥厚、输尿管囊肿、腺性膀胱炎的各自超声特点,旨在提高人们对此几种疾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2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8例,女...
刘洁丁颖徐彪
文献传递
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被引量:36
2006年
目的总结对不典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无症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8例,均无高血压病史,内分泌功能检查仅3例尿儿茶酚胺(CA)和尿3-甲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水平轻度增高。21例肿瘤>3 cm者增强CT均可见肿瘤周边强化明显,内部有不均匀强化,个别可见偏心液化;7例肿瘤≤3 cm者周边与内部强化较均匀一致。根据影像学检查拟诊为不典型嗜铬细胞瘤,2001年以前收治的12例术前未给予降压药和扩容准备;其后收治的16例术前3 d每晚给予多沙唑嗪缓释片4 mg,术晨加服4 mg进行药物准备,不扩容。结果28例均行开放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中血压波动14例,其中术前未服用多沙唑嗪缓释片组3例出现高血压危象,服用多沙唑嗪缓释片组无高血压危象。术后诊断隐匿型嗜铬细胞瘤14例,无功能嗜铬细胞瘤14例。结论不典型嗜铬细胞瘤特别是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应引起泌尿外科医生足够重视。术前应用缓释型α受体阻滞剂对于保证术中血压的平稳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刘屹立徐彪孙强宫大鑫孙志熙王平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肾上腺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1年
李泽良温强孔垂泽刘同才徐彪
关键词:膀胱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基因表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扭转的临床价值
<正>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的急症,比较少见,过去诊断比较困难,一旦误诊,极易造成睾丸坏死。我院自1996年3月-2002年10月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睾丸扭转12例,现报告如下。
刘洁丁颖陈百军徐彪
文献传递
中药治疗胆石症26例胆汁成份变化分析
1990年
我们用中药治疗胆石症426例,并对26例进行了胆汁成份变化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随机抽样记录住院胆石症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19~54岁,病程3~12年。26例患者均有上腹部疼痛,部分伴有向右肩部放散,重者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液体,发冷发热。检查26例全部有右上腹压痛,8例莫菲氏征(+),6例右上腹有轻度肌紧张,半数病例肠鸣音亢进。除有上述症状体征外,26例均经 B 超显示肝内胆管结石存在,确诊为肝内胆管结石。
徐彪刘智昌
关键词:胆结石中医药疗法胆汁成分
膀胱肿瘤血管生成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2003年
本文旨在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证明肿瘤微血管密度可以 作为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指标。
刘贤奎孔垂泽王平孙志熙徐彪
关键词:膀胱肿瘤血管生成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微血管密度
不同术式对肾盂输尿管癌术后再发膀胱癌的影响(附94例报告)被引量:17
2001年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癌的最佳手术方式及预防术后再发膀胱癌的有效措施。 方法 对 94例采用不同术式治疗肾盂输尿管癌患者术后再发膀胱癌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 单发肾盂或输尿管癌行肾盂输尿管切除术 (未切除壁间段输尿管及管口周围部分膀胱 )术后膀胱癌再发率为 5 4.5 % (6 /11) ,明显高于肾盂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 (2 3.5 % ,12 /5 1)和改良膀胱粘膜袖套状切除法肾盂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 (33.3% ,3/9)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后二者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肾盂输尿管癌术后再发时间短 ,多位于病侧管口周围。肾盂输尿管多器官癌行肾盂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膀胱癌再发率为 72 .2 % (13/18) ,与改良膀胱粘膜袖套状切除法肾盂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 6 0 % (3/5 )比较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改良膀胱粘膜袖套状切除法可防止瘤细胞种植 ,是一良好的治疗方法。彻底切除病侧管口周围部分膀胱壁是预防术后再发膀胱癌的关键。
孔垂泽刘贤奎刘同才张铭铮孙志熙徐彪
关键词:输尿管肿瘤膀胱癌输尿管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