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艳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宫颈
  • 2篇阴道
  • 2篇上皮
  • 2篇上皮内
  • 2篇上皮内瘤
  • 2篇上皮内瘤变
  • 2篇皮内
  • 2篇子宫
  • 2篇子宫颈
  • 2篇瘤变
  • 2篇内瘤
  • 2篇宫颈癌
  • 2篇宫颈上皮
  • 2篇宫颈上皮内
  • 2篇宫颈上皮内瘤
  • 2篇宫颈上皮内瘤...
  • 1篇蛋白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机构

  • 7篇沈阳医学院附...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曾艳
  • 3篇梁桂云
  • 2篇周蓉
  • 1篇郭欣宇
  • 1篇安贵峰
  • 1篇毕娜

传媒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卡列前列素丁三醇治疗产妇产后出血临床研究
2014年
目的研究分析卡列前列素丁三醇治疗产妇产后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2012年妇产科进行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丁三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产后2 h出血量和出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不影响治疗,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列前列素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起效快,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曾艳周蓉
关键词:产后出血疗效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HPV)病毒(HR-HPV)感染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HR-HPV感染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行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同时选取健康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第2代捕获杂交技术进行HPV定量及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HR-HPV分型检测,应用液基细胞学检测方法诊断宫颈上皮细胞的CIN分型,观察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LEEP术后,HR-HPV持续阳性者为10例,其中合并阴道微生态异常9例;阴道微生态失调率明显高于HPV转阴者;HR-HPV持续阳性者细菌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阴道炎感染率及阴道乳酸杆菌分级、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及pH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R-HPV感染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阴道微生态普遍失调,最常见的有细菌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需氧菌性阴道炎感染等类型,提示及时清除致病菌,恢复阴道微生态健康状况。
郭欣宇毕娜曾艳刘阳韩慧丽黄思佳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子宫颈上皮内瘤变阴道微生态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意义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变化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40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宫颈鳞状细胞浸润癌患者为宫颈癌组,4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非宫颈癌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宫颈癌组(术前、术后)与非宫颈癌组患者血清SCC-Ag水平。计算SCC-Ag对宫颈鳞状细胞癌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析SCCAg水平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SCC-Ag阳性率显著高于非宫颈癌组(P<0.01);SCC-Ag对宫颈鳞状细胞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63.6%;宫颈癌组血清SCC-Ag水平高于非宫颈癌组(P<0.01);血清SCC-Ag水平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与组织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宫颈癌组血清SCC-Ag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结论 SCC-Ag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特异肿瘤标志物,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对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治疗效果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曾艳安贵峰梁桂云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抗原宫颈鳞状细胞癌
低分子肝素治疗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8例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患者将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硫酸镁基础治疗,研究组采取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双顶径、头围、股骨长度、腹围增长分别为(2.2±0.6)mm、(1.3±0.6)cm、(1.2±0.9)mm、(2.2±1.2)cm,明显高于对照组(1.7±0.5)mm、(0.7±0.6)cm、(0.7±0.4)mm、(1.6±0.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S/D、PI和RI值在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胎盘质量分别为(2 147.5±209.7)g、(320.8±29.8)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 979.2±240.1)g、(293.7±48.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曾艳梁桂云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
Livin基因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Livin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64例宫颈癌、5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32例正常宫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进行Livin基因表达检测,比较三者之间表达的差异,探讨Livin表达与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相关关系。结果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Livin的表达率分别为70.3%(45/64)、57.1%(32/56)、0(0/32),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在宫颈癌组织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基因表达与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及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r=0.56、0.52,P<0.05)。Livin基因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分型、病理分级、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Livin基因在宫颈癌的发生中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可以做为宫颈癌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指标。
曾艳梁桂云
关键词:LIVIN基因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
骨桥蛋白在子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在子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该院病理科保存的宫颈病变手术切除组织蜡块120例,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OPN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为64.8%(35/54),宫颈上皮內瘤变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为47.8%(22/46),正常宫颈组织OPN阳性表达率为10.0%(2/20)。3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化,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 OPN在宫颈癌组织中有较高表达,且OPN的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密切联系。本文也为临床诊断宫颈癌提供一定参考。
曾艳周蓉
关键词:宫颈癌组织骨桥蛋白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78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再行剖宫产78例产妇,设为比对组。对两组母婴结局的差异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产妇的住院时间、产褥期感染率、出血量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比对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肺炎发生率、窒息、5 min内Apgar评分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且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选择经阴道分娩对产妇的围生期状况有较好的改善,且对新生儿没有不良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曾艳
关键词:阴道分娩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