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凯

作品数:16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巴
  • 3篇多巴胺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2篇多巴胺能
  • 2篇直肠
  • 2篇神经反射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转染
  • 2篇羟基磷灰石
  • 2篇羟基磷灰石类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慢病毒
  • 2篇慢病毒属
  • 2篇迷走
  • 2篇迷走神经
  • 2篇迷走神经反射
  • 2篇结直肠

机构

  • 9篇青岛大学
  • 8篇青岛大学医学...
  • 3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作者

  • 15篇刘凯
  • 5篇邓文帅
  • 5篇孙鹏
  • 4篇于腾波
  • 4篇戚超
  • 3篇孙兴磊
  • 3篇相恒伟
  • 3篇阴晓峰
  • 2篇赵夏
  • 2篇蔡琰
  • 2篇罗波
  • 2篇张建立
  • 2篇蔡珂
  • 2篇张帅
  • 2篇冯鑫
  • 1篇孟庆阳
  • 1篇谷健
  • 1篇李薇
  • 1篇许贞菊
  • 1篇张劲峰

传媒

  • 4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SCs和PRP碳纳米管复合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和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的碳纳米管复合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将54只兔制备成双侧桡骨15mm骨缺损模型,根据植入的材料不同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MSCs/PRP/碳纳米管支架,对照组植入PRP/碳纳米管支架,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及12周各组分别处死6只兔,通过大体观察、扫描电镜检查、组织学观察评价修复大块骨缺损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骨组织占缺损面积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6,P<0.05);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各组新生骨组织占缺损面积的百分比显著增加(F=77.67,P<0.05)。结论与PRP/碳纳米管相比,MSCs/PRP/碳纳米管修复骨缺损能力更强,成骨更迅速。
孙兴磊戚超刘凯冯鑫张笑生于腾波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骨髓祖代细胞
纤维结肠镜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病变定位的应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纤维结肠镜进行病变定位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为23例患者于腹腔镜术中应用纤维结肠镜辅助定位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术中均定位成功,手术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病变定位困难的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使用纤维结肠镜辅助定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刘凯张建立
关键词:结直肠外科手术腹腔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病变定位
3D打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支架生物相容性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3D打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3D打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支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黏附生长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3D打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支架浸提液(实验组)和DMEM完全培养液(对照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毒性,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溶血试验检测3D打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支架浸提液对新鲜抗凝兔血的溶血反应,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双蒸水为阳性对照。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3D打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支架呈多孔隙网状结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支架上黏附生长。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架浸提液中生长良好,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别。CCK-8法检测显示,培养1、2、3、4d后实验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受试支架的细胞毒性等级为1级。溶血试验结果显示,支架浸提液溶血率为1.16%。结论 3D打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颅骨缺损修复材料。
余程刘凯侯长江何涛邓文帅孙鹏
关键词:3D打印聚己内酯羟基磷灰石类
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肾移植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比较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肾移植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2年2月接受初次THA的18例(21髋)肾移植术后ONF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1例(13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置换(骨水泥组),7例(8髋)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非骨水泥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ONFH分期、术前Harris评分及骨密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术后切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摄X线片观察假体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骨水泥组随访时间为6~77个月,平均46个月;非骨水泥组为4~71个月,平均42个月。术后两组各1例(1髋)出现股骨假体感染;骨水泥组1例(1髋)发生髋关节脱位,1例(1髋)发生股骨假体松动,1例(1髋)发生髋臼假体松动。末次随访时,骨水泥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30.7%(4/13)、翻修率为23.1%(3/13),显著高于非骨水泥组的12.5%(1/8)、0(0/8)(P=0.047,P=0.040)。末次随访时,非骨水泥组Harris评分为(94.1±3.7)分,骨水泥组为(90.0±4.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5,P=0.062)。X线片复查示,两组患者术后假体初始位置均满意;末次随访时,骨水泥组股骨假体骨性固定9髋、纤维固定3髋、松动1髋,髋臼假体1髋松动、其余稳定固定;非骨水泥组股骨假体均骨性固定,髋臼假体均稳定固定。两组均无异位骨化发生。结论 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THA治疗肾移植术后ONFH的近期疗效满意,且优于骨水泥型假体,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虞连奎戚超于腾波孟庆阳赵夏刘凯蔡琰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肾移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血管生成素-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梗死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脑梗死大鼠行为学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MSCs,制备转染Ang-1基因重组腺病毒的MSCs(Ang-MSCs)或空载体腺病毒的MSCs(Null-MSCs),并鉴定;制备18只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ull-MSCs组和Ang-MSCs组各6只。成模后24 h,生理盐水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 L,Null-MSCs组尾静脉移植5.0×109/m L Null-MSCs 1 m L,Ang-MSCs组尾静脉移植5.0×109/m L Ang-MSCs 1 m L。另取大鼠6只作为假手术组,手术操作与各模型组相同,但不阻断大脑中动脉,同期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 L。移植后1周,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各组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经鉴定,Ang-MSCs可稳定表达Ang-1蛋白。移植后1周,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Null-MSCs组和Ang-MSCs组水迷宫寻台潜伏期明显延长,2 min内经过相应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Null-MSCs组、Ang-MSCs组水迷宫寻台潜伏期明显缩短(P均<0.01),2 min内经过相应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增多(P均<0.01),且以Ang-MSCs组效果更明显(P<0.05或<0.01)。结论 Ang-1基因修饰的MSCs可改善脑梗死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刘凯姜云霞邓文帅侯长江余程孙鹏
关键词:脑梗死血管生成素-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转染
血友病性髋关节炎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四例报告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性髋关节炎的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10年9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血友病性髋关节炎患者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4~56岁,平均年龄45岁。按Arnold and Hilgartner分级:Ⅳ级2例,Ⅴ级2例。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基础上,对4例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采用髋关节前外侧标准入路。术中、术后监测相应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控制术后出血,密切关注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根据关节功能改善情况、Harris评分、假体生存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评估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至7年,平均40个月。4例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均明显减轻,3例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消失,1例患者术后偶诉疼痛,但不影响生活。术后Harris评分:85~90分(优2例,良2例),平均87.7分。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平均每侧髋关节为1210ml。本组第1例患者术后84个月右侧髋臼处出现松动迹象,现拟行翻修手术治疗;余患者均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及松动的征象,假体位置和力线水平均满意。1例术后出现关节内出血并切口渗血,无DVT和PE形成,无大出血及伤口感染。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缓解晚期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明显改善病变髋关节功能,短、中期疗效较好。合理的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非常重要,血友病性髋关节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对手术技术要求很高,需要专业的手术团队并在内科医师配合下施行。
赵夏于腾波戚超申友亮刘凯孙兴磊
关键词:血友病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骨溶解髋关节疼痛人工关节置换术
Mulligan手法结合PNF技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的治疗效果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Mulligan手法结合PNF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颈椎机械牵引、Mulligan手法结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通技术(PNF技术)治疗,对照一组仅采用颈椎机械牵引治疗,对照二组采用颈椎机械牵引结合Mulligan手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0次后,采用疼痛的目测类比法(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进行评分。结果各组治疗前VAS和N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10次后的VAS和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13.36-88.39,P〈0.05)。治疗10次后,治疗组VAS和N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对照二组显著低于对照一组(F=115.22、241.36,q=2.05-5.89,P〈0.05)。结论短期治疗后,Mulligan手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优于单纯颈椎牵引,而Mulligan手法结合PNF技术及颈椎牵引治疗效果更好。
刘凯王强
关键词:颈椎病
慢病毒介导artemin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的artemin(ARTN)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潜在性治疗作用及对脑内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MSCs,将携带ARTN的慢病毒载体转染MSCs;6-羟多巴胺(6-OHDA)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帕金森病组、移植MSCs(MSCs)组、移植空病毒转染的MSCs(LV-MSCs)组、移植慢病毒介导的ARTN基因修饰的MSCs (LV-ARTN-MSCs)组,对帕金森病大鼠左侧纹状体进行细胞移植;术后2、4、6、8周,腹腔注射阿扑吗啡,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变化,移植ARTN修饰的MSCs在大鼠脑组织内表达;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各组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二羟基苯乙酸、高香草酸含量.结果 LV-ARTN-MSCs组在阿扑吗啡诱发下30 min内旋转圈数(179.33±18.74)明显低于帕金森病组、MSCs组和LV-MSCs组(235.83±18.95、203.67±11.50和206.33±11.86;q=8.828,P<0.01;q=3.802,P<0.05;q=4.219,P<0.05).LV-ARTN-MSCs组大鼠黑质TH阳性细胞百分比(64.05%±5.49%)显著高于帕金森病组(34.18%±3.35%)、MSCs组(52.59%±4.48%)和LV-MSCs组(50.57%±4.41%;q=13.280、5.135、6.028,均P<0.01),黑质TH蛋白表达也明显提高,同时慢病毒介导ARTN修饰的MSCs可以在帕金森病大鼠脑内存活至少6周,主要集中在移植侧的纹状体区.细胞移植8周后,MSCs组(2.34±0.54)、LV-MSCs组(2.28±0.45)、LV-ARTN-MSCs组(6.54±0.51)与帕金森病组(0.87±0.07)大鼠相比,纹状体多巴胺表达明显提高(q =5.233,P<0.05;q=5.020,P<0.01;q=20.190,P<0.01),以LV-ARTN-MSCs组最明显.结论 纹状体移植慢病毒介导ARTN基因修饰的MSCs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刘凯阴晓峰相恒伟邓文帅孙鹏
关键词:帕金森病间质干细胞神经组织蛋白质类慢病毒属
重组Persephin慢病毒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重组慢病毒介导的Persephin基因治疗对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OHDA组、空病毒+6-OHDA组、Persephin慢病毒预处理+6-OHDA组,并给予相应处理。6-OHDA注射21d后检测大鼠的旋转行为,免疫荧光检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Western blot检测Persephin及酪氨酸羟化酶(TH)在脑内黑质区的表达。结果Persephin慢病毒黑质注射4周后,多巴胺能神经元成功表达Persephin蛋白(F=5.451,q=3.228~4.736,P〈0.05)。6-OHDA注射21d后,Persephin慢病毒预处理+6-OHDA组旋转次数明显低于6-OHDA组和空病毒+6-OHDA组(F=7.551,q=4.228、5.336,P〈0.05),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和TH表达水平显著高于6-OHDA组和空病毒+6-OHDA组(F=6.251、5.251,q=3.228~5.736,P〈0.05)。结论 Persephin对6-OHDA制备的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恒伟唐顺花刘凯阴晓峰邓文帅孙鹏
关键词:慢病毒属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
泌尿系统疾病术中、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治
2024年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疾病术中、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治。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4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松山医院泌尿外科完成住院手术的患者1436例,分析术中、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应急处理措施并总结诊治经验。结果 1436例手术患者,术中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4例,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4例,发生率为1.25%。多数患者表现为血压、心率同时降低,给予阿托品、多巴胺静脉注射等治疗后血压、心率恢复正常,各种伴发症状消失,无死亡病例。结论 泌尿外科专科医生应重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总结经验,做到早期识别、及时处理以保障患者安全。
罗波辛娜娜蔡珂张劲峰刘欣孙媛刘凯张帅王宜凡
关键词:泌尿系统疾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阿托品多巴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