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
- 作品数:29 被引量:45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蒸发岩中硫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学意义——以思茅盆地MZK-3井为例被引量:9
- 2019年
- 思茅盆地目前是中国唯一的含古代固体钾盐矿床的沉积盆地,其钾盐形成时代、物源特征、海侵方向等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依据海相硬石膏的形成条件、存在形式、同位素分馏机理,重点分析了盆地内MZK-3井蒸发岩硫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①岩盐中的硬石膏在蒸发盆地析岩盐阶段即可形成,单独成层的硬石膏是由原始沉积的石膏经历了沉积埋藏升温进而脱水而成;②岩盐中硬石膏的硫同位素值具有"双峰"特征,分别为14‰~16‰和8‰~10‰或6‰~8‰,这体现了硫酸盐的双重来源——原始海水中的硫酸盐和陆源淡水输入的硫酸盐或火山活动提供的硫源;③硬石膏层的硫同位素在区域上具有对比性,结合^(87)Sr/^(86)Sr值的特征,认为其代表了海相的沉积环境;④硬石膏层的硫同位素值平面上由南向北降低,可能反映了在此方向陆源淡水或火山活动对蒸发岩盆地的影响逐渐增强,进而说明这可能也是海侵的方向。可见对硬石膏硫同位素的研究,不仅在沉积学上能揭示物源、沉积环境、海侵方向等信息,更能对研究区钾盐矿床勘查提供有益的参考。
- 苗忠英郑绵平张雪飞张震高运志
- 关键词:硫同位素蒸发岩地球化学钾盐思茅盆地
- 四川盆地寒武系含盐盆地演化及其找钾意义:来自碳氧同位素的证据被引量:8
- 2016年
- 四川盆地寒武系岩盐分布广泛,面积约20万km2,主要分布于川东南、滇东北、渝东北、黔西北和鄂西北等地。含盐层位主要为中下寒武统(寒武系第二统与第三统)。不同地区的含盐层位不同,根据含盐盆地的分布与含盐系地层,将四川盆地大致划分为两个膏盐聚集区(次盐盆地):(1)川东南次盐盆地;(2)渝东北次盐盆地。川东南次盐盆地含盐层位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寒武系第二统第四阶中上部);渝东北次盐盆地含盐层位为中寒武统覃家庙组(寒武系第三统)。前人对四川盆地在岩相古地理与找钾水化学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但缺少寒武系钻孔样品的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分析其含盐盆地的演化研究。所以本文首次选取四川盆地寒武系3个具有代表性的钻孔岩屑样品(丁山1井、临7井与建深1井),对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δ13 C负漂移多与海退及生物灭绝事件有关,δ13 C的正漂移则多受海侵事件影响。四川盆地寒武纪海进、海退交替较为频繁,有利于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而形成油气藏。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阶(第四阶中上部)在川东南地区环境相对封闭,蒸发作用强烈,形成以江津—泸州为沉积中心的膏盐岩沉积区。中寒武世建深1井碳酸盐岩样品的δ13 C相对临7井较高,盐度也相对较高。结合四川盆地岩相古地理研究,认为从早寒武世至中寒武世古海水的浓缩方向有由川东南次盆地向渝东北次盆地演化的趋势,该认识对该区寒武系成盐找钾提供重要的依据,对成油气条件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王淑丽郑绵平张震苏奎
- 关键词:四川盆地寒武系碳氧同位素含盐盆地盆地演化
- 利用测井曲线研究陆相湖泊沉积微相被引量:28
- 2009年
- 沉积微相是沉积体系中最基本的沉积单元,而其沉积特征可以通过测井曲线来反映。以湖泊从发育到消亡的地质作用过程中所影响的地质体域将湖泊相划分为4个亚相:深水湖-半深水湖亚相、浅湖亚相、滨湖亚相以及湖控亚相,并进一步划分出11个微相。通过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测井曲线形态与沉积特征的关系,详细分析了陆相湖泊各个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总结出各微相的测井识别标志。
- 宋璠侯加根张震苏妮娜
- 关键词:沉积微相测井曲线湖泊相沉积环境
- 东特提斯构造演化与兰坪—思茅盆地蒸发岩的形成被引量:14
- 2017年
- 兰坪—思茅盆地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成盐、成钾盆地,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东特提斯构造域,因此,特提斯的形成和演化对盆地成盐潜力、成盐规模和盐类分布规律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1)古特提斯闭合之后,相关地块或地体上可残留陆表海,除了在相关地块内形成海相沉积盆地之外,海水还可能作为盐类物源补给迁移至相邻的沉积盆地;(2)兰坪—思茅盆地岩盐的物源除了来源于古特提斯闭合后的残留海,中特提斯期间的海侵作用也是重要补给形式,此外还受火山活动的影响;(3)新特提斯闭合后,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使兰坪—思茅盆地内发育大量走滑拉分和逆冲推覆构造,古代岩盐的赋存位置和形式发生了调整改造。总之,特提斯构造演化可以从提供盐类沉积的物源、控制盆地可容空间的大小、限制沉积盆地的边界和调整古代岩盐的分布等方面影响兰坪—思茅盆地的成盐、成钾条件。所以,对特提斯构造演化清晰的认识不仅能够为理解兰坪—思茅盆地成盐、成钾的机理提供帮助,还能为部署钾盐勘探方案、预测钾盐有利成矿区提供参考。
- 苗忠英张震郑绵平牛新生张雪飞
- 关键词:特提斯蒸发岩钾盐成矿模式
- 成盐理论引领我国找钾取得重要进展被引量:58
- 2015年
-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郑绵平院士钾盐团队在地质调查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资助下,联合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等单位,在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第四纪早期地层发现新型砂砾含钾卤水层,根据钻探资料控制的资源量3.5亿吨,有望成为柴达木盆地钾盐后备基地。在塔里木库车凹陷发现厚达百米的古新纪含钾盐矿层,氯化钾达工业品位盐层厚度为41 m;深入阐明了在四川盆地大规模三叠系杂卤石资源:提出该资源既是深层富钾卤水钾重要来源,更是宝贵的缓释钾肥;对上扬子盆地13个储卤构造含钾卤水矿进行评估,估算氯化钾资源量4917万吨;在滇西南勐野井建立钾盐二层楼成矿模式,大幅度缩小陕北奥陶系盐盆找钾靶区,海相钾盐找矿崭露曙光。
- 郑绵平侯献华于常青李洪普尹宏伟张震邓小林张永生郭廷峰韦钊王绪本安莲英乜贞谭筱虹张雪飞牛新生
- 我国钾盐找矿规律新认识和进展被引量:101
- 2012年
-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钾盐矿床成钾特征,总结出了我国海、陆相成盐盆地和成盐成钾特性:成盐具有多期性、成盐时代差异性、成盐作用迁聚性、物质成分多样性、后期盐盆地的变动性和多液态矿的特点;厘定了3个盐类成矿域和1个成矿带;提出了我国找钾策略——以海相蒸发盐盆地为主攻方向、兼探陆相盐湖及含钾地下卤水;提出了我国主要的古代盐盆地多产于"准克拉通(陆块)",特别是海相盐盆地均发育于前寒武纪为基底的陆块中,以及钾盐沉积于构造稳定区中相对活动的亚稳定区和在构造亚稳定区中聚集于相对稳定区的新认识;发展了适合中国地质特点的找钾理论认识,有效地推动了油钾兼探工作。发现滇西南—羌北中上侏罗统若干钾盐显示,特别是指导和部署滇西南深部侏罗纪找钾,并取得超常规的进展;进一步缩小陕北奥陶系找钾包围圈;引领"油钾兼探"实施,实现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凹陷古近系找钾的重大实质性进展;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发现新的早第四纪富钾层位;指导和取得青藏高原特种盐湖综合找锂、钾和评价的重要进展,新发现一批大中型锂、钾特种盐湖(特别是多格错仁大型锂、硼(钾)盐湖)和取得综合利用工艺新进展。
- 郑绵平张震张永生刘喜方尹宏伟
- 湖北兴山峡口中下三叠统岩石学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湖北兴山峡口剖面中、下三叠统发育齐全,化石丰富,沉积标志可靠,出露良好,是研究上扬子地区海相地层的理想剖面之一.根据地层划分与对比,自下而上可分为下三叠统大冶组、嘉陵江组和中三叠统巴东组,总厚度1218m.该剖面以石灰岩为主,其次为白云岩,含少量岩溶角砾岩及碎屑岩.石灰岩可进一步划分为泥晶石灰岩、蠕虫石灰岩、鲕粒石灰岩、砂屑石灰岩、生屑石灰岩和泥质石灰岩等;白云岩可细分为泥(粉)晶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根据岩性、古生物化石、沉积构造等相标志分析,该剖面早、中三叠世整体上依次经历了开阔陆棚、斜坡、开阔台地、局限台地、潮坪等沉积环境,台内局部发育浅滩.早三叠世大冶期整体上为海退背景,属于开阔陆棚斜坡沉积环境,嘉陵江期主要形成4个海进海退旋回,属于开阔台地局限台地潮坪沉积环境;中三叠世巴东期,主要以海陆交互沉积为主,整体上为局限台地沉积环境.初步分析表明,研究区中、下三叠统具有良好的烃源岩条件和储集条件.
- 张震鲍志东胡广成
- 关键词:下三叠统岩石特征沉积环境
- 陕北奥陶纪盐盆海相钾盐调查新进展
- 张永生郑绵平邢恩袁桂宝玲王振涛樊馥吴素娟施立志张震孔凡晶王卓卓苏奎于冬冬赵海彤商雯君
- 断陷湖盆储集砂体发育的主控因素——以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为例被引量:28
- 2009年
- 断陷湖盆是我国东部新生代发育的主要含油气湖盆,探讨这类盆地储集砂体发育主控因素,对油气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运用沉积—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理论与技术,对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古近系砂体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环境、古地貌、基准面和湖平面变化是断陷湖盆储集砂体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除了沉积环境,构造运动造就的古地貌影响最大。西部凹陷古近纪古地貌包括古隆起、古沟谷、古台地、古坡折和古断槽等单元类型,它们不同程度地控制着沉积体系的展布和砂体的发育。根据构造特征,古坡折分为断阶型、陡崖型和陡坡型,它们分别对应于冲积扇-扇三角洲-远岸浊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近岸浊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扇三角洲和冲积扇-近岸浊积扇沉积体系等的发育。
- 鲍志东赵立新王勇王勇李晓光刘桂珍刘桂珍张震
- 关键词:断陷湖盆坡折带西部凹陷古近系辽河盆地
- 云南江城勐野井盐类矿床Sr同位素特征及成盐物质来源分析被引量:22
- 2012年
- 滇西南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盐含钾盆地.本文通过对思茅盆地江城勐野井盐类矿床中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其成盐物质来源.系统地采集了思茅盆地勐野井组含盐地层的各种钾盐以及与钾盐相关的样品,并对样品进行Sr同位素(87Sr/86Sr)的比值测定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勐野井盐矿87Sr/86Sr值基本上分布在0.707121和0.709734之间,与侏罗纪到现代海水的87Sr/86Sr比值(0.707~0.7091)相吻合,表明滇西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床的盐类物质来源主要是海水.另外,部分样品87Sr/86Sr值(0.709734~0.711069)稍比同时期海水的87 Sr/86 Sr高但又比陆源水的87 Sr/86 Sr低,表明其勐野井组成盐卤水在沉积过程中可能混有陆源水的影响.
- 郑智杰尹宏伟张震郑绵平杨尖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