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型
  • 1篇心型脂肪酸结...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血管性痴呆患...
  • 1篇血清
  • 1篇血清NSE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结合蛋...
  • 1篇青年
  • 1篇青年人
  • 1篇中年
  • 1篇中年人
  • 1篇卒中
  • 1篇结合蛋白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多态性

机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伍俊伊
  • 2篇罗志秀
  • 2篇曾晓云
  • 2篇周洁
  • 1篇程方雄
  • 1篇刘正芳
  • 1篇熊玲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多种基因多态性与≤60岁人群脑卒中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和A1298C、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胱硫醚-β-合成酶(CBS)G919A、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与≤60岁人群脑卒中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及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与≤60岁人群脑卒中发生有关的基因多态性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4年1月。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完成对文献的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项研究,包括1 840例患者(病例组)和2 525例对照(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分别有22、17项研究报告了MTHFR C677T基因CC、CT基因型频率与≤60岁人群脑卒中的关系,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CC、CT基因型频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0.54,95%CI(0.39,0.78),P=0.000 5;OR=1.28,95%CI(1.07,1.54),P=0.007〕。4项研究报告了MTHFR A1298C基因多态性与≤60岁人群脑卒中的关系,结果显示两组AA、AC基因型频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4,95%CI(0.36,0.81),P=0.003;OR=1.68,95%CI(1.20,2.35),P=0.003〕。3项研究报告了Apo E基因多态性与≤60岁人群脑卒中的关系,相关基因型频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项研究报告了G919A基因多态性与≤60岁人群脑卒中的关联,两组AA、AG和GG基因型频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关于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CC基因型对≤60岁人群脑卒中的发病有一定保护作用,CT基因型是危险因素;关于MTHFR A1298C基因多态性,AA基因型对≤60岁人群脑卒中的发病有一定保护作用,AC基因型是危险因素。
曾晓云罗志秀熊玲伍俊伊周洁
关键词:卒中基因型基因多态性中年人青年人META分析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NSE、S-100B、H-FABP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VD患者82例,依据患者病情演变及参照李强等方法分为急性期38例(急性期组)及稳定期44例(稳定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NSE、S-100B、H-FABP。结果急性期组血清NSE、S-100B、H-FABP水平分别为(16.38±11.54)、(1.34±1.21)、(11.36±5.24)ng/m L,稳定期组分别为(5.35±2.92)、(0.56±0.31)、(2.42±1.89)ng/m L,对照组分别为(7.51±3.48)、(0.29±0.18)、(3.35±1.94)ng/m L,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VD患者不同病程阶段血清NSE、S-100B、HFABP水平不同,检测上述指标可反映出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损害程度,对病情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曾晓云刘正芳罗志秀程方雄伍俊伊周洁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S-100B蛋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