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秋明

作品数:74 被引量:394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江苏省气象局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2篇夏季
  • 22篇降水
  • 15篇环流
  • 15篇长江
  • 14篇延伸期预报
  • 14篇长江下游
  • 11篇振荡
  • 8篇年代际
  • 7篇年代际变化
  • 7篇年际
  • 7篇季节内振荡
  • 6篇中国降水
  • 6篇气候
  • 6篇梅雨
  • 5篇遥相关
  • 5篇年际变化
  • 5篇热带
  • 5篇北半球
  • 4篇汛期
  • 4篇欧亚

机构

  • 41篇江苏省气象局
  • 36篇江苏省气象科...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气象台

作者

  • 73篇杨秋明
  • 10篇黄世成
  • 9篇李熠
  • 9篇胡洛林
  • 8篇濮梅娟
  • 8篇刘梅
  • 6篇周曾奎
  • 5篇谢志清
  • 4篇徐群
  • 4篇钱玮
  • 3篇沈树勤
  • 3篇张欣
  • 2篇宋娟
  • 2篇朱正心
  • 2篇孙磊
  • 2篇赵永玲
  • 1篇刘新
  • 1篇徐萌
  • 1篇魏建苏
  • 1篇曾明剑

传媒

  • 16篇气象科学
  • 5篇气象学报
  • 4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气象
  • 3篇科技导报
  • 3篇大气科学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中国科技成果
  • 3篇气候与环境研...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科学中国人
  • 2篇海洋预报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应用数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科技信息
  • 1篇高科技与产业...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环流20~30d振荡与长江下游强降水被引量:32
2009年
利用1979~2005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长江下游地区降水资料,采用非整数波功率谱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振荡型分析(POP)研究了近27年5~8月长江下游降水季节内振荡(ISO)、强降水过程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环流主要ISO模态的关系.结果表明,5~8月长江下游逐日降水主要有10~20,20~30和60~70d的周期振荡,长江下游降水的20~30d振荡强度年际变化和强降水频数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5~8月全球850hPa高度场存在两个20~30d主振荡型(POP1,POP2):一个是南半球中纬度地区东移的绕球遥相关型(SCGT),另一个是西太平洋热带地区南移的季节内振荡型(TWP),它们的解释方差分别为7.72%和7.66%.这两个POP型与长江下游20~30d低频降水和强降水过程密切相关,其中POP1虚部正位相和POP2实部正位相中长江下游有强降水过程的概率分别为54.9%和60.4%.用合成方法建立了北半球夏季全球环流主要ISO型的20~30d振荡过程中长江下游地区有(无)强降水过程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型.长江下游地区强降水过程大部分发生在SCGT的位相4或TWP的位相6中.当长江下游降水20~30d振荡正位相中有(无)强降水过程时,与SCGT的位相4对应的850hPa低频风场中从阿拉伯海经印度、孟加拉湾到中国南部和长江下游地区存在(不存在)强西风气流,或与TWP的位相6对应的低频风场中从印度经孟加拉湾到中国南部和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副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到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呈现强(弱)西风带,有(不)利于长江下游地区强降水过程的形成.它们分别与南北半球热带内外地区大气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亚洲季风区热源强迫异常与东亚大气内部相互作用激发的20~30d低频振荡有关.这两个20~30d振荡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型对于提高夏季长江下游地区强降水过程10~30d延伸期预报准确率十分重要.
杨秋明
关键词:夏季
以T42产品为因子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作温度预报被引量:10
1995年
本文以T42数值预报产品为因子,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建立可更新系数的预报方程作南京和芜湖的温度预报。从1994年1月到4月共84次试报中,用完全相同的因子卡尔曼滤波方法比回归分析方法预报结果精度提高0.5度。
朱正心杨秋明徐竞平
关键词:T42产品卡尔曼滤波温度预报
SCGT与夏季东亚ISO相互作用研究及其在长江下游强降水延伸期预报中的应用
杨秋明
长江下游地区夏季强降水10~30天延伸期预报的可预报源与预报方法,在延伸期预报新理论、新模型、新数据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通过长序列资料分析,发现全球大气20~30天振荡(尤其是南半球SCGT)与长江下游强降水显著相关...
关键词:
关键词:降水预报方法
江苏省基础预报业务图形图像自动化处理系统被引量:1
1995年
图形图像自动化处理显示是提高预报员工作效率的基础.本文着重介绍了江苏省基础预报业务图形图像自动化处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及其特点,以利于系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服务.
于波沈树勤李会英杨秋明周曾奎
关键词:图像
长江下游强降水过程低频指数和实时延伸期预报研究
2019年
基于奇异谱分析(SSA),构造影响长江下游地区夏半年强降水过程的20-30天时间尺度的低频降水指数HRPIlcjr,在实时数据分析中采用了基于T-EOF延拓的SSA滤波技术,较好地抑制滤波的边界效应,得到稳定的实时低频振荡信号。同时,研究了多变量时滞回归模型(MLR,LFCF1.0)对夏半年HRPIlcjr的实时预报能力。对2009-2018年期间3次(2011年6月中下旬、2014年6月下旬到7月上中旬和2017年8月上中旬)典型的强降水过程的HRPIlcjr未来35天的实时延伸预报结果表明,其预报技巧分别达到0.95、0.79和0.95,并分别提前10-25,12-30和19d预测多强降水发生时段,可以为长江下游地区延伸期暴雨过程提供有力的预测依据。
杨秋明黄世成李熠孙磊徐萌刘青元
2011年7月中旬长江下游地区强降水期间低频环流延伸期预报试验被引量:10
2011年
用2011年5—7月逐日东亚地区850hPa经向风场资料建立主振荡预测模型(POP),对影响7月中旬长江下游地区强降水过程的主要低频经向风场(20—30d时间尺度)的时空变化进行10—30d延伸期独立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在60次预测中提前20d预报的相关预报技巧在0.50以上,很好地预报了2011年7月18日长江下游特大暴雨过程对应的关键区20—30d时间尺度的低频经向风变化过程。
杨秋明
关键词:强降水延伸期预报
2013年长江下游降水低频分量延伸期预报的扩展复数自回归模型被引量:9
2014年
用长江下游降水低频分量和全球850 hPa低频经向风主成分,建立扩展复数自回归模型(ECAR),对2013年1—12月长江下游降水低频分量进行延伸期逐日变化预报试验.结果表明,20—30 d时间尺度的长江下游低频降水预测时效可达43 d左右,能较好地预测与暴雨过程对应的低频分量的非线性增长过程,预报能力明显优于自回归模型(AR).这种通过构造主要低频序列组成的扩展复数矩阵(ECM)进行复数自回归(CAR)建模的ECAR方法,也为展现气候系统内部分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提供了崭新的描述.基于全球环流主要20—30 d振荡型的发展和演变,对于提前27 d预报长江下游地区2013年10月上旬后期大暴雨过程很有帮助,其中南半球热带外环流20—30 d振荡是影响2013年夏秋季长江下游地区延伸期强降水变化的一个主要因子.
杨秋明
关键词:延伸期预报
构建扩展复数预测模型延长极端天气预报时效
2019年
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通常被视为独立的科学学科。然而愈来愈多的人认为,从概念上看,天气和气候之间的传统界限是人为界定的。天气和气候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例如季节内振荡(ISO),就是连接天气和气候的直接纽带,它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十分复杂,尚需深入研究。因此,在常规的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之间的10-30天的延伸期预报,对现代天气预报是一个巨大挑战。
杨秋明
关键词:预报时效气候预测复数季节内振荡相互作用
主振荡型分析及其在中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2
1999年
对于5天以上的中期天气过程的演变,大气低频变化(时间尺度为10-90天)起主导作用,这种由外源强迫(非均匀加热)和大气内部动力过程共同作用产生的低频振荡的形成和传播是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精确地建立低频动力系统模式,对于正确地预测各类低频模态的时空演变是重要的,从而提高5—15天中期降水过程预报的准确率。 一、主振荡型分析方法 实际大气的各类主要低频波动(时间尺度为10—90天)
杨秋明
关键词: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主振荡型动力系统
南京地区夏季暴雨年际变化与大气环流的联系被引量:2
2010年
EEMD(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在处理非线性及非平稳时间序列时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和应用潜力。利用EEMD方法研究南京地区夏季暴雨年际变化周期,对55年(1946—2000)的南京地区夏季暴雨频数进行分解,分别得到一系列模式,其中包含有(2—3)年周期分量和7年左右周期分量,而且(2—3)年周期分量幅度较大,变化特征与暴雨频数原始数据变化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不同于传统方法,EEMD方法给出了暴雨频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各自分离的变化特征。这两种时间变化模态对应于不同的200hPa环流型,前者主要作用区域在南亚和欧亚大陆到西太平洋的副热带地区,而后者相关区域在西太平洋热带和亚洲中纬度地区。
杨秋明黄世成谢志清钱玮李熠
关键词:暴雨环流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