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5篇增殖
  • 4篇受体
  • 4篇皮肤
  • 4篇黑素
  • 4篇黑素细胞
  • 3篇山柰
  • 3篇山柰素
  • 3篇酸酶
  • 3篇细胞增殖
  • 3篇纤维细胞
  • 3篇酪氨酸
  • 3篇酪氨酸酶
  • 3篇酪氨酸酶活性
  • 3篇活性
  • 3篇氨酸
  • 3篇白癜风
  • 3篇成纤维细胞
  • 2篇性激素
  • 2篇性激素受体

机构

  • 16篇内蒙古医学院...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包头医学院第...
  • 2篇内蒙古包钢医...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锦州医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25篇辛燕
  • 13篇夏隆庆
  • 9篇鞠强
  • 8篇康晓静
  • 7篇石继海
  • 5篇尹兴平
  • 4篇冯红霞
  • 3篇郭果香
  • 3篇商进
  • 3篇郝玉琴
  • 2篇曹元华
  • 2篇栗济深
  • 2篇卓纳
  • 2篇李君枣
  • 2篇邵长庚
  • 2篇段学峰
  • 1篇何秀珍
  • 1篇张超英
  • 1篇王大光
  • 1篇金兰兰

传媒

  • 5篇中华皮肤科杂...
  • 5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国外医学(皮...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疾病监测与控...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06中国...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生素D及其受体与毛发的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及其受体与毛发有一定关系。目的:全面阐述维生素D及其受体与毛囊干细胞、毛发生长周期、信号转导以及脱发性疾病等的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以"维生素D、维生素D受体、毛发、脱发、基因多态性"或"vitamin D,vitamin D receptor,hair,alopecia,gene polymorphism"为检索词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1990/2011-11发表的关于维生素D及其受体与毛发关系的文章,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上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152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30篇文章进行综述。目前研究显示,维生素D及其受体在毛发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异常可导致脱发等疾病的产生,为预防和治疗脱发性疾病提供新的可能,并有望在未来广泛应用。
卓纳辛燕郭果香
关键词:维生素D维生素D受体毛发脱发毛囊干细胞
面部寻常痤疮患者生活质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7
2003年
鞠强石继海辛燕康晓静尹兴平夏隆庆邵长庚
关键词:面部寻常痤疮生活质量自我感知社会功能情感功能
己酮可可碱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背景:近年来发现己酮可可碱有广泛的抗纤维化作用,但己酮可可碱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却少见报道,且其最大抑制剂量尚无定论。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并筛选己酮可可碱的最大抑制浓度。方法:以人瘢痕疙瘩组织作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传至第5~8代后将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质量浓度为0.1,0.25,0.5,1.0,2.0,3.0g/L的己酮可可碱,利用MTT比色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率较高(P<0.05),质量浓度在0.1~2.0g/L范围内呈明显的量效、时效关系,96h处于较高水平。实验组最大抑制率为53.37%,最大抑制质量浓度为2.0g/L。结果表明己酮可可碱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适抑制质量浓度为2.0g/L,发挥抑制作用最强的时间为给药后96h。
冯红霞辛燕郝玉琴康春义
关键词:己酮可可碱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细胞培养细胞增殖皮肤组织工程
用同一皮肤标本培养、纯化人正常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观察
2007年
目的建立从同一皮肤标本同步培养人正常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技术。方法利用同一供体的包皮,表真皮分离后,置37℃,5%CO2的孵箱中培养,根据细胞生长状况进行相应的传代和纯化处理。结果获得大量纯化、生长良好的人正常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结论实现了对同一组织来源的三种细胞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状况的同步观察。
辛燕石继海鞠强尹兴平康晓静夏隆庆
关键词: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
白癜风治疗的新进展被引量:7
2007年
白癜风是常见的易诊而难治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及新方法。如窄谱中波紫外线、308nm(氯化氙)受激二聚体激光、他克莫司软膏、抗干扰素γ抗体、促黑素细胞激素、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混悬液移植、激光脱色及中药银杏浸出液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使得白癜风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而基因和组织工程治疗更为白癜风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辛燕夏隆庆
关键词:白癜风
黄芩苷等中药单体对人皮脂腺细胞内雄性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0
2007年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苦参碱中药单体对SZ95人皮脂腺细胞内雄性激素受体(AR)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痤疮的机制。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苦参碱及13-顺维A酸作用SZ95皮脂腺细胞24h后,细胞内ARmRNA的表达。结果1×10-5、1×10-6mol/L13-顺维A酸和1×10-4mol/L黄芩苷使SZ95人皮脂腺细胞中ARmRNA的表达下降(P<0.05)。结论13-顺维A酸和黄芩苷等药物可能通过抑制AR的表达而具有拮抗雄性激素对皮脂腺细胞活性的作用,这将有助于了解这些药物治疗痤疮的机制。
鞠强尹兴平石继海康晓静辛燕夏隆庆
关键词:盐酸小檗碱黄芩苷雄性激素受体皮脂腺细胞
酒渣鼻的治疗现状被引量:3
2013年
酒渣鼻(Rosacea)好发于中年人,以鼻部红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分为红斑型、丘疹脓疱型、鼻赘型和眼型四个亚型。冷热刺激、风吹、热饮、剧烈运动、刺激性饮食、饮酒、情绪波动、光敏感、药物、胃肠功能障碍、内分泌变化、细菌感染和情绪激动等可诱发本病,但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由于严重影响美容,故其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此总结如下。1激光与光疗法1980年,氩激光(488~514nm)开始用于治疗酒渣鼻,
郭果香段学峰辛燕
关键词:酒渣鼻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毛细血管扩张胃肠功能障碍内分泌变化情绪波动
窄谱UVB联合中药制剂补骨脂酊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白癜风通常认为可能与遗传、神经、生化、自身细胞毒、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白癜风的分布可呈局限型、节段型和泛发型,到目前为止,其治疗仍是难题,探索和研究新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仍是当今重要课题。近年,我们采用窄谱UVB(NB-UVB)结合中药制剂补骨脂酊外擦治疗白癜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李君枣辛燕
关键词:窄谱UVB补骨脂酊白癜风疗效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酒渣鼻毛细血管扩张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1病例与方法 1.1病例 10例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2011年3~9月就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每例酒渣鼻诊断标准均符合张学军主编的《皮肤性病学》第6版,其中男2例,女8例,平均年龄46岁(38~55岁),平均病程10年(8~12年)。治疗前1个月内未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其他系统性药物治疗。合并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重症高血压病、着色性干皮病、光敏性皮肤病、SLE、基底细胞癌、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除外。
郭果香卓纳辛燕
关键词:中波紫外线治疗毛细血管扩张酒渣鼻《皮肤性病学》重症心脏病着色性干皮病
丹参酮对人皮脂腺细胞增殖、脂质合成及雄性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0
2005年
目的探讨丹参酮治疗痤疮的机制。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丹参酮ⅡΑ在作用24、48及72h对SZ95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尼罗河红荧光染色的SZ95细胞中脂质含量的变化;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检测药物对SZ95细胞中AR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隐丹参酮浓度在0.5~12.5μmol/L之间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SZ95细胞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为7.473μmol/L(48h)和2.146μmol/L(72h);丹参酮ⅡΑ浓度在1.25μmol/L~12.5μmol/L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SZ95细胞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为6.021μmol/L(48h)和2.250mol/L(72h)。0.125μmol/L丹参酮ⅡΑ作用SZ95细胞48h后,尼罗河红荧光染色的平均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此外,1μmol/L和0.1μmol/L隐丹参酮以及1μmol/L丹参酮ⅡΑ对SZ95细胞AR mRNA的表达显示出抑制作用(P<0.01,P<0.05,P<0.01)。结论隐丹参酮、丹参酮ⅡΑ可能通过直接抑制皮脂腺细胞的增殖、脂质合成或间接下调皮脂腺细胞雄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而具有抗皮脂腺活性的作用,这可能是丹参酮治疗痤疮的机制之一。
鞠强尹兴平石继海辛燕康晓静陈沄崔盘根曹元华夏隆庆
关键词:隐丹参酮皮脂腺细胞细胞增殖荧光染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