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诚
-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苏联同志帮助我们搞清楚了杨明斋的下落被引量:3
- 1989年
- 石油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余世诚教授为了查明杨明斋1930年回苏联后的情况,曾多次与苏联有关方面联系,终于在苏共中央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的关照和苏联学者的帮助下查清了问题,从而为征集和研究有关杨明斋的史料做了很有益的工作。现将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送来的余世诚同志所写这篇文章和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吉塔连科来信的译文发表,供读者参考。
- 余世诚
- 关键词:戈尔巴乔夫苏共总书记哈巴罗夫斯克党史人物
- 国宝“遂公盨”的发现及其史学价值被引量:4
- 2008年
- 2002年5月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遂公盨"具有很大的史学价值,"遂公盨"的铭文涉及"大禹治水"和"为政以德"这样重大的史学问题,证明了《尚书》记载的"大禹治水"是比较可靠的。我们应当发扬大禹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 余世诚
- 关键词:大禹治水构建和谐社会
- 关于林彪研究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 2002年
- 林彪未参加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林彪与毛泽东相识于 1 92 8年 5月上旬至 6月中旬之间一次讨论群众工作问题的会议上 ;林彪一再要求去陕南打游击 ,是其右倾悲观情绪在新形势下的反复 ;毛泽东举荐林彪当红军大学校长 ,并不是对林彪的“惩罚” ,而是对林彪的信任和器重 ;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与林彪是师生、战友的关系。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他们俩的关系 ,与其说是“亲密合作” ,不如说是各自政治上的需要。
- 彭红英余世诚
- 关键词:北伐战争锦州战役毛泽东林彪
-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解放思想的伟大理论成果
- 1998年
- 余世诚
- 关键词:邓小平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解放运动
- 张良的故里在今禹州被引量:2
- 2000年
- 文章对汉初大臣张良的故里进行了新的考证 ,否定了诸多工具书的“今安微亳县东南”说 ,肯定了“张良故里在今河南禹州”。文章依据文献记载、地方史志资料和实地的勘察 ,从六个方面论述了 :张良故里不是在春秋战国时的楚国地域 ,而是在韩国地域 ;不是在东“城父” ,而是在西“城父”(亦称“父城”) ;不是在今河南省郏县、宝丰县的古“城父”地区 ,而是在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古“城父”地区 ,即张得乡。这样 ,文章就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
- 余世诚
- 关键词:汉代考古研究
- 何处为“华夏第一都”
- 2006年
- 近年来称“华夏第一都”的文论、广告不绝于耳,让人视听缭乱。为了澄清和探源,首先得约定“华夏第一都”的基本概念,这个基本概念应包括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内容。
- 余世诚
- 政治理论课要在提高实效上下功夫
- 1993年
-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专门讲到学马列的问题。他说:“学习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我们认为,小平同志的话点到了我们政治理论课教学长期存在的一个要害问题,就是实效和效率问题。象其他工作一洋,我们政治理论课确实也有一个效率问题。如果说,我们费了好大的劲,争得了学时,编出了教材,配备了教师,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可是学生对我们的政治课还是“课到人不到,人到身不到,身到心不到”,连起码的“入耳”都很难实现,还何谈“入心”而产生实际效应? 解决这个问题,仅仅依靠行政和教学的管理是难以奏效的。它或许可以把学生“捆”在课堂上,缓解“课到人不到”的现象,而不一定达到“耳到、心到”的目的。有更甚者,还可能造成逆反心理,出现负效应。我们体会,必须从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诸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解决,才能逐步缓解和解决这个问题。
- 余世诚
-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教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