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瑞华

作品数:3 被引量:52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癌痛
  • 1篇智能管理
  • 1篇智能管理系统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患者
  • 1篇生存期
  • 1篇生活质量
  • 1篇生命
  • 1篇生命质量
  • 1篇疼痛
  • 1篇情绪
  • 1篇自我
  • 1篇自我评估
  • 1篇晚期
  • 1篇晚期癌
  • 1篇晚期癌痛
  • 1篇腺癌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功能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3篇于瑞华
  • 2篇姜峰
  • 1篇沈超
  • 1篇王丽
  • 1篇黄骞
  • 1篇丁罡
  • 1篇施丽霞
  • 1篇陈柳
  • 1篇华红伟
  • 1篇沈伟
  • 1篇胡薇薇
  • 1篇李静

传媒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晚期癌痛居家宁养患者生存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对晚期癌痛居家患者的基本状况、癌痛强度、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生存期的调查,分析其生活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构建晚期癌痛居家患者生存模型。[方法]选取310例上海市崇明地区晚期癌痛居家患者作为统计分析对象,分析患者疼痛强度数字评分、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及生存期与患者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居住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肿瘤种类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自适应助推法(adaptive boosting)构建晚期癌痛居家患者生存期分类模型。[结果]晚期癌痛居家患者的生存期与患者疼痛数字评分呈负相关,与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患者基本状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居住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和肿瘤种类,都是影响晚期癌痛居家肿瘤患者生存期的直接或间接因素。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构建了分类正确率约为70%的晚期癌痛居家患者生存期分类模型。[结论]晚期癌痛居家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因素较为复杂,通过adaptive boosting算法构建的分类模型可以为居家医疗服务提供参考意见。
杨超沈超陈柳施丽霞于瑞华沈伟
关键词:癌痛生存期生活质量
不良情绪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生命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5
2019年
目的探讨不良情绪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生命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已婚女性乳腺癌患者100例,按照量表测试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焦虑组、抑郁组和焦虑抑郁并发组各25例,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后生命质量和免疫功能情况。结果对照组生命质量评分最高,其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焦虑组、抑郁组和焦虑抑郁并发组;焦虑抑郁并发组生命质量评分最低,其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焦虑组、抑郁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IL-2(白细胞介素-2)、IFN-γ(γ-干扰素)表达水平最高,血清IL-4(白细胞介素-4)、IL-5(白细胞介素-5)、IL-10(白细胞介素-10)、IL-17(白细胞介素-17)表达水平最低,焦虑抑郁并发组血清IL-2、IFN-γ表达水平最低,血清IL-4、IL-5、IL-10、IL-17表达水平最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良情绪可诱致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生命质量下降,免疫功能降低。
陈漪雯欧阳雪岩朱朕杨超于瑞华王丽姜峰丁罡
关键词:不良情绪乳腺癌生命质量免疫功能
疼痛智能管理系统在癌痛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探索癌痛实时自我评估和随访工具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上海市崇明新华癌痛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疼痛智能管理系统提高癌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患者采用疼痛智能管理系统实时采集治疗数据。对照组患者以传统随访形式进行记录。结果:在90天的随访期间,(1)试验组疼痛控制有效日(日最高疼痛强度≤3分记为1个疼痛控制有效日)为49.73±2.5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37.00±2.33天;(2)试验组日平均爆发性疼痛次数(痛评分升高≥3分记为1次爆发性疼痛)为2.98±0.13次,显著低于对照组4.10±0.11次。结论:通过该疼痛智能管理系统对癌痛患者进行全程管理,能有效提高癌症患者晚期生活质量。
胡薇薇姜峰华红伟于瑞华李静黄骞廖志军程志军丁罡
关键词:癌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