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雨馨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毒性
  • 1篇眼部
  • 1篇眼部病变
  • 1篇药疹
  • 1篇治疗后复发
  • 1篇中毒性表皮坏...
  • 1篇中毒性表皮坏...
  • 1篇神经纤维
  • 1篇神经纤维瘤
  • 1篇神经纤维瘤病
  • 1篇肾病
  • 1篇湿疣
  • 1篇糖蛋白
  • 1篇酮戊酸
  • 1篇突变
  • 1篇突变研究
  • 1篇念珠状发
  • 1篇皮肤
  • 1篇皮肤疾病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
  • 2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王雨馨
  • 4篇张建中
  • 3篇刘萍
  • 3篇周城
  • 3篇王沛
  • 2篇张菡
  • 1篇赵明福
  • 1篇王芳
  • 1篇金江
  • 1篇于聪
  • 1篇温广东
  • 1篇李文海
  • 1篇廖文俊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性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莱姆病合并IgA肾病1例被引量:2
2019年
患者女,49岁,昆虫叮咬后左颈部淋巴结肿大10 d,游走性红斑伴发热6 d。皮肤科情况:双侧颈部、腹股沟可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躯干、四肢多发环形红斑,直径1~4 cm不等。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水肿,血管周围灶状淋巴细胞浸润,散在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1∶80,IgM抗体1∶200。予头孢曲松钠输液治疗10 d后皮疹消退。入院2周后尿中泡沫大量增多,24 h尿蛋白7.11 g/d。肾穿活检:局灶系膜增生,伴新月体形成。免疫荧光示:系膜区弥漫IgA、C_3颗粒状沉积。诊断:莱姆病合并IgA肾病。
李佳卿袁云雁王雨馨金江张建中
关键词: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IGA肾病
成人大疱性水痘一例
王沛周城刘萍王雨馨张菡张建中
伴眼部病变的神经纤维瘤病1例
刘萍周城赵明福王沛张菡王雨馨张建中
以黏膜损害为主的疱病2例
病例1:女性,57 岁,入院前5 月内口腔反复出现水疱、糜烂,药物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未规律服用糖皮质激素.入院前半月躯干、四肢瘙痒,出现水疱、糜烂.近期体重下降5kg.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可,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
王雨馨徐婧王利娟李厚敏张建中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念珠状发一例及其家系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报道国内首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念珠状发,对患者及其父母桥粒芯糖蛋白4编码基因(DSG4)进行突变研究.方法 抽取1例念珠状发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同时取100例健康汉族人基因组DNA样品作对照,采用PCR方法扩增DSG4基因16个外显子,并对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患儿 DSG4基因存在2个杂合突变,突变1为第8外显子移位突变c.837delA(p.E280Rfs*4),突变2为第16外显子无义突变c.2389C> T(p.R797*).对其父母的基因分析证明,突变1来自其父亲,突变2来自其母亲.100例健康对照均未发现该杂合突变.结论 DSG4基因的2个杂合突变c.837delA(p.E280Rfs*4)和c.2389C>T(p.R797*)导致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念珠状发家系的临床表型,2个突变均导致DSG4基因翻译的提前终止.
王沛周城王雨馨温广东刘萍于聪廖文俊张建中
关键词:突变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1例
病史 女性,61 岁,主因"全身发红、起疹4 天,疼痛、发热伴水疱形成1 天"门诊以"多形红斑"收入院.入院前4 天患者自觉口腔中出现大量水疱,疼痛较明显,随后面部、双眼、躯干及上肢均出现散在红斑伴瘙痒,当地医院予对症治...
王雨馨徐婧王利娟李厚敏张建中
基于决策曲线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12、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对尖锐湿疣患者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后复发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基于决策曲线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对尖锐湿疣(CA)患者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PDT)疗法治疗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104例接受ALA-PDT疗法治疗的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测定患者血清IL-12、TGF-β1水平,全部患者均于治疗完成后接受1年随访,依据随访期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入院时血清IL-12、TGF-β1,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IL-12、TGF-β1水平对CA患者ALA-PDT疗法治疗后复发的影响,绘制决策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清IL-12、TGF-β1水平预测CA患者ALA-PDT疗法治疗后复发的净受益率。结果经ALA-PDT疗法治疗后,随访1年,结果显示,104例CA患者中,有41例复发,复发率为39.42%;复发组皮损数量多于未复发组,人乳头瘤病毒(HPV)多重感染占比大于未复发组,IL-12低于未复发组,TGF-β1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损数量、HPV感染情况、TGF-β1均可能是CA患者ALA-PDT疗法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OR>1,P<0.05);IL-12可能是CA患者ALA-PDT疗法治疗后复发的保护因素(OR<1,P<0.05);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当高风险阈值为0.00~0.57时,净受益率大于0,有临床意义,净受益率最大值为0.394;当阈值为0.17~0.71时,联合入院时血清IL-12、TGF-β1水平的预测模型预测CA患者ALA-PDT疗法治疗后复发的净受益率优于单纯IL-12或单纯TGF-β1。结论血清IL-12、TGF-β1水平影响CA患者ALA-PDT疗法治疗后复发,可用于预测CA患者ALA-PDT疗法治疗后复发,且两者联合预测净受益率更高。
王雨馨王芳杨晓晶李文海
关键词:尖锐湿疣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白细胞介素-12转化生长因子-Β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