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红梅 作品数:16 被引量:47 H指数:4 供职机构: 解放军第252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乳腺癌分子表型继承性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与浸润癌(IBC)分子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PR、HER2及CK5在165例乳腺癌标本中的表达,每例均包括DCIS和IBC病变.结果 165例标本中,IBC... 陈健 张旭 田茹 刘艺 董红梅 郭瑞峰 梁化印关键词:乳腺肿瘤 导管内癌 免疫表型分型 乳腺导管内癌分子分型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对乳腺导管内癌进行分子分型。方法收集50例乳腺导管内癌存档蜡块,用单克隆抗体CK5/6、CK8、CK18、34βE12、p63、S-100、SMA、CD10、CD117、EGFR、ER、PR和HER2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按照免疫表型分为5种类型:腺腔A型(ER+/PR+/HER2-)、腺腔B型(ER+/PR+/HER2+)、正常乳腺样型(ER-/PR-/HER2-且不表达基底/肌上皮标记及EGFR)、HER2过表达型(ER-/PR-/HER2+)和基底细胞样型(ER-/PR-/HER2-,且至少表达一种基底型角蛋白和(或)肌上皮标记物或EGFR)。结果腺腔A型16例(32%),腺腔B型19例(38%),HER2过表达型13例(26%),基底细胞样型2例(4%),无正常乳腺型。2例基底细胞样型,均表达CK5/6、CD117,例1同时表达SMA,例2表达CK8、CK18、34βE12、S-100,均为高级别导管内癌。结论乳腺导管内癌可按免疫表型进行分子分型,部分导管内癌具有与基底细胞样癌相同的免疫表型,可能是基底细胞样癌的前驱病变,其诊断依赖于免疫组化检测。 陈健 张旭 田茹 郭瑞峰 梁化印 董红梅关键词:乳腺肿瘤 基底细胞 导管内癌 免疫表型分型 NF-κBp65、COX-2、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NF-κ Bp65、COX-2、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法检测161例乳腺癌中NF-κ Bp65、COX-2及VEGF-C、ER、PR、HER2的表达。结果 161例乳腺癌中,ER阳性70例(43.5%),PR阳性60例(37.9%),HER2过表达53例(32.9%),NF-κ Bp65阳性113例(70.2%),COX-2阳性55例(34.2%),VEGF-C阳性96例(59.6%)。高表达NF-κ Bp65者有丝分裂活性高(P=0.020),ER阴性乳腺癌常高表达VEGF-C(r=-0.184,P=0.020)。NF-κ Bp65、COX-2及VEGF-C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NF-κ Bp65、COX-2及VEGF-C在乳腺癌中均有较高的阳性率,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候选靶基因。 陈健 张旭 田茹 刘艺 董红梅 郭瑞峰 梁化印关键词:乳腺肿瘤 BP65 COX-2 VEGF-C 乳腺皮脂腺样癌临床病理诊断 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乳腺皮脂腺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乳腺皮脂腺样癌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癌组织由两型细胞构成:一型为未分化细胞,较基底细胞胞质丰富;另一型为较分化细胞,胞界清楚,胞体宽大,胞质丰富,有小空泡,两型细胞均可见1~3个小红核仁。癌细胞排列成不规则小叶,各小叶中两型细胞的数目和分布不一,部分似皮脂腺小叶结构。可见癌组织与残存小叶内导管上皮移行结构,部分区域伴鳞化。结论皮脂腺样癌为罕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可能源自小叶内导管上皮皮脂腺化生。确诊须符合下列标准:①肿物位于乳腺实质内;②具备皮脂腺分化特点及恶性特征;③可见癌组织与乳腺导管上皮移行结构。 陈健 郭瑞峰 梁化印 杜双存 田茹 董红梅关键词:临床病理诊断 样癌 特殊类型乳腺癌 免疫组化标记 未分化细胞 细胞排列 塑料切片技术介绍 被引量:4 2004年 梁化印 郭瑞峰 杜双存 田茹 董红梅 陈健 杨保凯 韩树青关键词:病理学检查 环氧树脂 丙烯酸树脂 组织化学 AR、NF-κBp6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AR和NF-κBp65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60例TNBC中AR、NF-κBp65的表达情况。结果 60例TNBC中,AR阳性21例(35%),NF-κBp65阳性42例(70%),两者表达无相关性(P=0.324)。AR阳性者组织学分级低(P=0.026)、核分裂多<10/10HPF(P=0.032),NF-κBp65阳性者核分裂多≥10/10HPF(P=0.037),其他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无差异。结论 AR、NF-κB在TNBC中有较高的阳性率,可能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TNBC的治疗靶点。 陈健 张旭 田茹 刘艺 董红梅 郭瑞峰 梁化印关键词:乳腺肿瘤 AR NF-ΚB 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和HER2的关系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研究雄激素受体(A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状态的关系,探讨其作为乳腺癌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AR、ER、PR、HER2在17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依据结果分为腺腔A型、腺腔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型(ER-/PR-/HER2-)组.结果 175例中AR阳性88例(50.3%),AR表达与ER、PR、HER2均呈正相关(P<0.01).腺腔A型53例(30.3%),腺腔B型33例(18.9%),HER2过表达型23例(13.1%),三阴性型66例(37.7%),AR阳性率分别为56.6%(30/53),75.8%(25/33)、47.8%(11/23)和33.3%(22/66),组间AR阳性率差异显著(χ^2=17.054,P=0.001).三阴性型组AR阳性者核分裂象较少(χ^2=5.140,P=0.023),腺腔A型组AR阳性者多为年轻患者(χ^2=4.567,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组内AR表达与否和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R在乳腺癌中有较高的阳性率,可作为乳腺癌,特别是三阴性型乳腺癌的治疗靶点. 陈健 张旭 田茹 刘艺 董红梅 郭瑞峰 梁化印关键词:乳腺肿瘤 CK5表达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2011年 目的探讨CK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分析其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K5、ER、PR及HER2在218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依据CK5表达情况分为BLBC组(三联阴性且CK5阳性)、n-BLBC组(非三联阴性且CK5阳性)及Null组(CK5阴性),比较3组之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 218例乳腺癌中,ER阳性105例(48.2%),PR阳性92例(42.2%),HER2过表达67例(30.7%),CK5阳性78例(35.8%),CK5表达与ER、PR和HER2呈负相关。BLBC组46例(21.1%),n-BLBC组32例(14.7%),Null组140例(64.2%)。BLBC组与n-BLBC组及BLBC组与Null组在组织学分级、核级及核分裂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BLBC组与Null组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BLBC中CK5表达不具有预后意义,诊断BLBC应采用三联阴性且CK5阳性作为标准。 陈健 张旭 田茹 刘艺 董红梅 郭瑞峰 梁化印关键词:乳腺癌 基底细胞 CK5 免疫组织化学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globulin,SHBG)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HBG、AR、ER在83乳腺癌中的表达,每例标本中均包括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IBC)和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IS)组织。结果 CIS及IBC中SHBG表达与AR、ER无相关性,CIS中SHBG阳性68例(81.9%),IBC中阳性53例(61.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7),AR、ER阳性乳腺癌中表达SHBG者临床分期低,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49和0.013),SHBG阳性的乳腺癌中AR、ER均阳性者组织学分级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 AR、ER阳性乳腺癌中SHBG具有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其表达缺失可能参与了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进程。 陈健 张旭 田茹 刘艺 董红梅 郭瑞峰 梁化印关键词:乳腺肿瘤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AR ER 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分子表型的关系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分子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HER-2及CK5在165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每例均包含DCIS和IDC病变。结果 165例乳腺癌组织中,IDC与DCIS中ER、PR、HER-2及CK5表达呈正相关,IDC中基底细胞样型18例(10.9%),HER-2过表达型19例(11.5%),腺腔A型102例(61.8%),腺腔B型20例(12.1%),空白型6例(3.6%);DCIS中基底细胞样型19例(11.5%),HER-2过表达型20例(12.1%),腺腔A型104例(63%),腺腔B型17例(10.3%),空白型5例(3.0%)。IDC与DCIS表达一致者157例(95.2%),不一致者8例(4.8%),其中3例腺腔A型DCIS分别发展成为1例HER-2过表达型和2例空白型IDC,3例HER-2过表达型DCIS发展成为腺腔B型IDC,1例空白型DCIS发展成为1例腺腔A型,1例基底细胞样型发展成为HER-2过表达型IDC。结论绝大多数DCIS进展为具有相同分子表型的IDC,少数可转化为其他类型。 陈健 田茹 刘艺 董红梅 郭瑞峰 梁化印关键词:乳腺肿瘤 导管内癌 浸润性导管癌 免疫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