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氯乙酸对缺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能量代谢及KV1.5表达的影响
- 目的:探讨代谢调节剂二氯乙酸(DCA)对缺氧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能量代谢及Kv1.5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PASMCs分为常氧组和缺氧组,并用不同浓度DCA分别处理上述两组细胞,采用液闪计数法测定糖氧...
- 樊再雯张波王东李建王宁刘颖刘一于红宋艳红
- 关键词:缺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能量代谢
- 樱花素及其衍生物用于制备抗H5N1病毒药物的用途
- 本发明涉及樱花素及其衍生物用于制备抗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药物中的新用途。本发明人实验证实,樱花素及其衍生物对H5N1病毒具有较好的抑制和灭活作用。以该类化合物为活性成分,可以制备成抗H5N1病毒药物。该抗病毒药物可...
- 李建董俊军王相承
- 文献传递
- 一种降压磷酸肽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压磷酸肽,属多肽的序列改造及其化学合成制备技术领域。麝香蛸素是已知肽类中最有效的降压物质,但存在作用持续时间极短的致命缺点,限制了其有效应用。本发明利用磷酸化修饰技术和氨基酸序列改造技术,对麝香蛸素的多肽...
- 隋少卉董俊军蒋志刚李建吴为辉蒋辉刘基伟张鸣阎亮刘斌
- 文献传递
- 一种磷酸化麝香蛸素的纯化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酸化麝香蛸素的纯化方法,属化学纯化技术领域。磷酸化麝香蛸素具有非常强烈的降压活性,但其化学合成的粗品大量纯化很难,限制了其应用。本发明利用二氧化钛与磷酸化麝香蛸素在酸性环境中存在较强的路易斯酸碱作用,在碱...
- 隋少卉董俊军游炎富李建吴为辉李善茂刘基伟张鸣蒋辉刘尚义
- 文献传递
- 早期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作用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早期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早期低剂量组、早期高剂量组、晚期低剂量组、晚期高剂量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及支持抗病毒治疗;早期低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发病72h内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odb2μg/(kg·次)、2次/d,早期高剂量组4μg/(kg·次)、2次/d;晚期低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发病72h后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lb2μg/(kg·次)、2次/d,晚期高剂量组4μg/(kg·次)、2次/d。各组观察7天,对各组患儿的疗效指标、安全指标、改善率和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早期高剂量组第7天的咳嗽评分、第6~7天的喘息评分、第3~5天的三凹征评分、第4~7天的哮鸣音评分和第5~7天的总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早期高剂量组比较,晚期低剂量组第4-5天的三凹征评分和第4~6天的哮鸣音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上均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晚期低剂量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低于早期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上,早期高剂量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剂量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lb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能使临床症状减轻,提高改善率及治愈率,病程缩短,且安全性较高。
- 陈昌秀李建掌瑜陈晓杰樊媛王实
-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儿童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
- 一种磷酸化麝香蛸素的纯化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酸化麝香蛸素的纯化方法,属化学纯化技术领域。磷酸化麝香蛸素具有非常强烈的降压活性,但其化学合成的粗品大量纯化很难,限制了其应用。本发明利用二氧化钛与磷酸化麝香蛸素在酸性环境中存在较强的路易斯酸碱作用,在碱...
- 隋少卉董俊军游炎富李建吴为辉李善茂刘基伟张鸣蒋辉刘尚义
- 文献传递
- 纯化器
- 1.产品名称:纯化器。;2.产品用途:本产品主要用于化学合成的磷酸化多肽的大量纯化。;3.产品设计要点:本产品的形状。;4.指定主视图用于出版专利公报。;5.仰视图无设计要点,省略仰视图。
- 隋少卉游炎富李善茂张鸣董俊军刘斌刘基伟阎亮李建
- 文献传递
- 跟腱反射式甲状腺机能测定仪及其临床价值被引量:1
- 1984年
- 测定跟腱反射时间可以间接反映甲状腺功能。甲亢时跟腱反射加快,甲低时减慢。Nuttall(1964)在国际医学年会上公布的跟腱反射V—P间隔值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男性为165~265(毫秒)ms,女性150~290ms;甲亢100~150ms;
- 李耀庭杨晶李拥涛刘欣李建石红姚维业赵廷弼田耀宗苗振奎张黄河徐越平
- 关键词:甲状腺内分泌腺测定仪
- 一种强效降压磷酸肽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效降压磷酸肽及其制备方法,属多肽的序列改造及其化学合成制备技术领域。麝香蛸素是已知肽类中最有效的降压物质,但存在作用持续时间极短的致命缺点,限制了其有效应用。本发明利用磷酸化修饰技术和氨基酸序列改造技术,...
- 隋少卉董俊军蒋志刚李建吴为辉蒋辉刘基伟张鸣阎亮刘斌
- 文献传递
- 徐州市婴幼儿喘息6岁后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徐州市婴幼儿喘息6岁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月在徐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1集团军医院儿科住院的0~3岁喘息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以电话、门诊随访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收集资料。6岁后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作为哮喘组,其余患儿作为非哮喘组,统计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并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徐州市婴幼儿喘息6岁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为27.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3岁内喘息发作次数>3次、活动诱发(无发热症状)的喘息、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后、一级亲属过敏史、剖宫产出生、幼时有湿疹和(或)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临近马路、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4%、吸入性过敏原阳性、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和不遵医嘱治疗喘息共13个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中3岁内喘息发作次数>3次、活动诱发(无发热症状)的喘息、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后、一级亲属过敏史、幼时有湿疹和(或)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4%、吸入性过敏原阳性和不遵医嘱治疗喘息共9个因素是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徐州市婴幼儿喘息6岁后支气管哮喘发生率为27.2%,独立危险因素为:3岁内喘息发作次数>3次、活动诱发(无发热症状)的喘息、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后、一级亲属过敏史、幼时有湿疹和(或)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4%、吸入性过敏原阳性和不遵医嘱治疗喘息。
- 陈昌凤李建李艳丽王阳樊媛陈晓杰陈昌秀
- 关键词:婴幼儿喘息支气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