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承纲

作品数:51 被引量:6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专利
  • 1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化学工程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压裂
  • 10篇压裂液
  • 6篇降解
  • 6篇采收率
  • 5篇有机硼
  • 5篇有机硼交联剂
  • 5篇原油
  • 5篇破胶
  • 5篇微生物
  • 5篇微生物驱
  • 4篇油藏
  • 4篇硼化
  • 4篇硼化合物
  • 4篇破胶剂
  • 4篇胍胶
  • 4篇化合物
  • 4篇降解菌
  • 4篇稠化
  • 4篇稠化剂
  • 3篇粘土稳定

机构

  • 27篇中国石油化工...
  • 9篇南开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50篇郑承纲
  • 9篇宋存江
  • 9篇张汝生
  • 7篇李宗田
  • 6篇陶剑
  • 6篇王淑芳
  • 5篇邓飞
  • 5篇苏建政
  • 4篇吕成远
  • 4篇赵梦云
  • 4篇俞理
  • 3篇郭文斌
  • 3篇张斌
  • 3篇黄立信
  • 3篇曾猛
  • 2篇陶健
  • 2篇吴庆红
  • 2篇孙亚民
  • 2篇孟凤林
  • 2篇伦增珉

传媒

  • 3篇油田化学
  • 2篇科技导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物理化学进展
  • 1篇第八次全国环...
  • 1篇中国塑协降解...
  • 1篇2012年博...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机硼羟丙基胍胶压裂液的交联动力学研究
本文以有机硼交联剂和羟丙基胍胶的交联反应为基础,选择了影响该反应过程的6个主控因素——有机硼活化能、温度、pH值、有机硼交联剂浓度、羟丙基胍胶浓度以及时间,通过中心法则实验设计,建立了6个因素与冻胶170s-1剪切黏度的...
郑承纲李宗田苏建政张汝生
关键词:有机硼交联剂压裂液
有机硼羟丙基胍胶压裂液的交联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以有机硼交联剂和羟丙基胍胶的交联反应为基础,选择了影响该反应过程的六个主控因素——有机硼活化能Ea、温度、pH、有机硼交联剂浓度、羟丙基胍胶浓度以及时间t,通过中心法则实验设计,建立了这六个因素与冻胶170 s?1剪切粘度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对有机硼交联剂的研制、压裂体系的构建、压裂液性能评价和预测,压裂施工条件的优化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唐萍林鑫郑承纲石阔
关键词:有机硼交联剂压裂液
一种用于煤层气井的压裂液及其应用
本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煤层气井的压裂液,包括水、防膨剂、助排剂、煤粉分散剂和二氧化氯,其中,所述二氧化氯的含量为0.01~0.10wt%。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压裂液,不但改善了煤层的渗流条件,扩大了泄流面积,提高单井产量,同...
孙良田郑承纲柴国兴王培义罗晓义黄伟汪友平
文献传递
中高温低浓度合成聚合物压裂液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针对植物胶压裂液存在的问题,开发出中高温低浓度合成聚合物压裂液。压裂液组成为:0.35%率0.6%稠化剂SKY-C100A+0.5%率0.7%交联液+0.3%黏土稳定剂LYC-1+0.6%助排剂ZL-1+0.5%破乳剂KCB-1。SKY-C100A为无水不溶物的阴离子型合成聚合物,通过改变交联调节剂SKY-Y100C加量,体系交联时间可在20率180 s可调。该体系形成的冻胶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SKY-C100A加量为0.35%时,压裂液在80率100℃经170 s-1(包括1000 s-1下高速剪切2 min)剪切2 h后,黏度保持在77率220 mPa·s;SKY-C100A加量为0.45%时,120℃剪切后的黏度约为220 mPa·s;SKY-C100A加量为0.5%时,140℃剪切后的黏度约为83 mPa·s。压裂液冻胶在80℃,经历2 h的静态破胶后残渣含量约为30 mg/L。压裂液在80率120℃下的滤失系数为1.13×10-4率3.62×10-4m/min1/2,对岩心基质的伤害率为8.3%。与植物胶压裂液相比,该体系不需要其他的pH值调节剂及杀菌剂。
张锁兵赵梦云苏晓琳张大年郑承纲苏长明
关键词:低浓度压裂液
一种向地层中输送微生物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向地层中输送微生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利用通过水力压裂技术用粘性流体携带微生物进入地层,其中,对所述微生物进行预处理,以使微生物的存在形式为营养体细胞悬液、饥饿期细胞悬液、芽孢悬液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方法通过...
郑承纲李宗田苏建政张汝生刘长印赵梦云黄志文孙志宇林鑫贺甲元杨科峰
文献传递
一种压裂用交联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裂用交联剂,其原料包括:硼化合物10‑25重量份;多羟基化合物15‑20重量份;醇胺化合物10‑15重量份和过氧化物0.1‑0.5重量份。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交联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基于所述交联剂的压裂液。...
郑承纲张汝生薛仁江范炜婷赵梦云黄志文孙志宇张锁兵刘松
文献传递
稠油解烃菌与乳化剂产生菌复配降解降黏机理被引量:3
2017年
油杆菌W3分离自江苏油田韦5井,能够以稠油为唯一碳源生长,并降解稠油。54℃好氧振荡培养7 d之后,稠油能够完全乳化分散到培养基中,降黏率达到了76.88%,降解速率达到了99.7 mg/d,原油族组分分析发现,稠油中饱和烃,芳香烃和胶质的含量分别降低了4.14%,6.77%和4.33%。该菌与另一株筛选得到的、能够合成乳化剂的地芽孢杆菌W12复配(V_(W3)∶V_(W12)=1∶1)后作用稠油,既能够增强稠油降解效果(降解速率加快,原油族组分含量进一步降低),又能够改善稠油的乳化分散状态(乳化稳定性增强,平均乳化粒径减小56.7%),此时的稠油的乳化黏度为20.59 MPa·s,仅为初始黏度的3.9%。这两株菌的复配增强了稠油降解和乳化的双重降黏效果,大幅提高了稠油的流动性。
齐义彬郑承纲吕成远伦增珉
关键词:稠油乳化降解降黏
一种油包水型交联剂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包水型交联剂乳液,包括基于所述交联剂乳液重量计的50~75重量%的油相、25~50重量%的水相、0.1~10重量%的交联剂和0.1~10重量%的表面活性剂。该油包水型交联剂乳液主要用于石油工程施工例如压...
张汝生郑承纲刘长印赵梦云黄志文孙志宇张锁兵张大年
文献传递
微生物电解池强化残余油微生物气化速率被引量:1
2018年
残余油原位气化是一项针对废弃油藏的前瞻性技术,现阶段其主要问题是产气速率慢,无法满足大规模油田开发的需求。通过引入微生物电解池为微生物生长代谢提供能量,实现'微生物-电化学'联合作用,加快微生物气化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供给,从而加快微生物的甲烷合成速率。首先,从油藏中富集驯化获得高产气速率的'互营代谢-产甲烷'菌群,高通量测序分析其菌群群落结构结果显示,Syntrophomonas、Syntrophus和Syntrophothermus等具有互营代谢特点的微生物成为细菌的优势种属;Methanoculleus、Methanobacillus和Methanobacterium等能够以H2+CO2和甲酸盐为底物合成甲烷的微生物成为古菌的优势种属。然后,产气分析表明,该菌群的甲烷合成速率达到了5.3×10-3mL/(cm3·d),在同样条件下,用外加0.15 V的微生物电解池强化该菌群的甲烷合成,甲烷合成速率提高了177.4%,达到了14.7×10-3 mL/(cm3·d),法拉第效率由64.7%提高到123.2%。最后,研究了微生物电解池强化甲烷合成速率的影响因素。碳源、矿化度、电极材料和电势均能够影响甲烷的合成速率,其中电势能显著影响甲烷的合成速率。在外加1.5 V电势的条件下,该菌群的甲烷合成速率达到了33.16×10-3 mL/(cm3·d),甲烷合成速率提高了526.4%。
齐义彬郑承纲计秉玉吕成远伦增珉伦增珉
关键词:产甲烷菌高通量测序
增效微生物驱物模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为改善和提高微生物驱的矿藏应用效果和应用规模,将化学驱与微生物驱方法相结合,开展了增效微生物驱的物模实验研究。模拟大庆采油四厂油水条件,挑选2组室内乳化等指标评价效果较好的复合体系进行物模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和微生物可产生协同驱油作用,500 mg/L的聚丙烯酰胺-10%A菌液的复配体系驱油效果较好,复配体系可比同条件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15.89%;表面活性剂与微生物也可产生协同驱油作用,0.04%的表活剂1SY—10%B菌液的复配体系驱油效果较好,复配体系可比同条件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4.47%。室内实验显示,微生物菌液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物质共同作用联合驱油是一种增效的微生物采油新方法。
吴庆红吴超郑承纲修建龙夏文杰
关键词:微生物表活剂采收率驱替实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