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8日
星期六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凤东
作品数:
12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
合作作者
孙佳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李军帅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王涛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周丹丹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李倩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2篇
中文专利
主题
9篇
汽车
5篇
车身
2篇
汽车车身
2篇
连接件
2篇
门铰链
2篇
磨损
2篇
减振
2篇
铰链
2篇
后背
2篇
防撞
2篇
防撞梁
2篇
安全保护
2篇
车辆
2篇
车门
2篇
车门铰链
1篇
导流
1篇
吊耳
1篇
调节机构
1篇
性能要求
1篇
悬置
机构
12篇
长城汽车股份...
作者
12篇
李凤东
6篇
孙佳
5篇
周丹丹
5篇
王涛
5篇
李军帅
4篇
李倩
3篇
徐鹏
3篇
王维松
2篇
范一凡
2篇
刘二宝
2篇
王丽梅
2篇
罗楠
2篇
李增喜
2篇
刘鹏
1篇
李春花
1篇
郭世辉
1篇
齐建伟
1篇
马君
1篇
刘振国
年份
1篇
2017
1篇
2016
10篇
2014
共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汽车后侧窗内板加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侧窗内板加强结构,所述后侧窗内板加强结构设置于车身后侧窗内板的外侧,所述后侧窗内板加强结构的两侧连接于侧围板后段总成,所述后侧窗内板加强结构的上下部分别连接于侧围总成及轮罩外板之上。本后侧窗内板加...
李凤东
陆黔林
刘二宝
刘鹏
李倩
文献传递
减振悬置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减振悬置及车辆,所述减振悬置包括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和减振环,所述上连接件套在所述下连接件的上部,所述减振环设在所述下连接件的侧壁与所述上连接件的内壁之间,所述车辆包括所述减振...
李凤东
李军帅
孙佳
李增喜
陆黔林
徐鹏
王涛
文献传递
车尾导流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尾导流板结构,其包括连接设置在车顶尾部、后背门玻璃上方的导流板,在所述导流板上设有多个气流引导喷射机构,所述气流引导喷射机构包括在汽车行驶时,对车顶表面处的气流进行导流引入的导流部,以及在其内对所述导...
徐鹏
李春花
王涛
李凤东
孙佳
罗楠
李军帅
文献传递
复合吸振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合吸振器,涉及汽车减振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吸振器在制造过程中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而发明。所述复合吸振器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上部与气囊的底部连接,并通过固定螺栓和紧固螺母将质量块固定在所述气...
李凤东
李军帅
孙佳
周丹丹
陆黔林
王涛
范一凡
王丽梅
文献传递
一种吊耳及汽车排气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吊耳及汽车排气系统,涉及汽车技术领域,为解决吊耳通用性差的问题。所述吊耳包括:弹性本体;贯穿所述弹性本体厚度的两个安装孔和至少三个第一通孔,各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两个安装孔之间,并沿连接所述两个安装孔的...
李凤东
王维松
马君
刘振国
文献传递
防撞梁及汽车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撞梁及汽车,涉及汽车车身结构领域,为解决汽车在高速碰撞时防撞梁的吸能效果达不到汽车被动安全性能要求的问题而发明。所述防撞梁,包括第一防撞梁、第二防撞梁和基座,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和...
李凤东
李倩
文献传递
车门铰链结构以及车辆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门铰链结构以及具有该车门铰链结构的车辆,包括相互铰接的车身连接件和车门连接件,所述车身连接件和所述车门连接件中的一者上设置有限位齿牙,所述车身连接件和所述车门连接件中的另一者上转动地设置有限位体,在所述车...
周丹丹
李凤东
王维松
陆黔林
王涛
李军帅
孙佳
文献传递
汽车座椅和汽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底座、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底座的靠背和用于调节所述靠背相对于所述底座的倾斜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其中,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长度可调节的支撑杆件,所述支撑杆件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于...
李凤东
李倩
孙佳
文献传递
前围加强结构及汽车前围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前围加强结构及汽车前围板,涉及汽车减噪技术领域,为解决取消前风窗下横梁下板后导致的车内声压峰值较高的问题而发明。所述前围加强结构,其总成与前围上板相适应,其上端与前风窗下横梁上板连接,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
李凤东
周丹丹
徐鹏
刘二宝
刘鹏
文献传递
防撞梁及汽车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撞梁及汽车,涉及汽车车身结构领域,为解决汽车在高速碰撞时防撞梁的吸能效果达不到汽车被动安全性能要求的问题而发明。所述防撞梁,包括第一防撞梁、第二防撞梁和基座,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和...
李凤东
李倩
文献传递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2页
<
1
2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