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婷 作品数:5 被引量:5 H指数:1 供职机构: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微创技术在新生儿及小婴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诊治中的应用 李炳 陈卫兵 夏顺林 张丰年 孟红艳 王寿青 胡晓婷 杜永春 刘孟旭 王挺 顾春 对于一些小儿消化道畸形的治疗,常规的开腹手术创伤大、死亡率高。在一些情况下,患儿不能承受根治性手术创伤,必须采用分期手术治疗,即新生儿期暂行姑息性手术,使其暂时存活,能够等待二期或根治性手术。腹腔镜手术的微创特点对患儿打...关键词:关键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手术治疗 微创治疗 肾型谷氨酰胺酶在儿童肝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肾型谷氨酰胺酶(kidney-type glutaminase,KGA)在肝母细胞瘤中表达及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探究KGA对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44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测序数据,差异基因表达分析探究基因KGA在正常肝组织和肝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根据KGA的中位mRNA相对水平表达量将44例患儿分为两组,即KGA高表达组(mRNA相对水平>37.181)和低表达组(mRNA相对水平<37.181),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存差异。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基因KGA与患儿预后的关系。蛋白质印迹法检测KGA在正常肝细胞株LO2以及肝母细胞瘤细胞株HuH-6及HepG2中表达情况。分别用干扰小RNA和KGA抑制剂1(glutaminase-IN-1,GIN-1)处理HuH-6细胞,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KGA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能力检测(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结果与正常肝脏组织及LO2细胞株相比,KGA在肝母细胞瘤中表达量显著升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KGA高表达组患儿无进展生存期更短(P=0.01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KGA是肝母细胞瘤患儿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HR(95%CI)为5.74(1.21~27.33),P=0.028]。RT-qPCR、蛋白质印迹法、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证实干扰KGA后,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GIN-1处理HuH-6细胞后蛋白质印迹法、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证实抑制KGA后肿瘤细胞生长能力降低。结论与正常肝脏相比,KGA在肝母细胞瘤中呈高表达,且高表达的KGA与肝母细胞瘤不良预后相关,是HB患儿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抑制KGA后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能力降低。 魏万顷 李炳 陈卫兵 胡晓婷 张丰年 王忍 张友成 刘孟旭关键词:谷氨酰胺酶 肝母细胞瘤 细胞增殖 预后 腹腔镜治疗小儿胆总管囊肿第Ⅵ型的初步经验 2025年 目的总结腹腔镜治疗小儿胆总管囊肿第Ⅵ型的经验体会。方法2012年1月至2022年8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共收治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第Ⅵ型(即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胆囊颈管囊性扩张)患儿,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在33~81个月。患儿均经腹腔镜完成手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扩张的胆囊颈囊肿和胆总管囊肿切除,并行Roux-en-Y肝管空肠吻合术重建胆管。结果所有患儿术中均明确诊断为胆总管囊肿第Ⅵ型并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52.5±77.57)min。平均术后4 d进流质并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平均术后8 d出院。平均随访时间为1.5年,患儿术后肝功能检查均正常,恢复良好。无反流性胆管炎和胰腺炎,无腹痛和梗阻性黄疸。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第Ⅵ型是胆总管囊肿的一种罕见变异类型,临床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腹腔镜手术须由同时具有开放和腹腔镜胆道手术经验的外科医生施行。 李炳 王挺 胡晓婷 陈卫兵 夏顺林 孙春霞关键词:胆总管囊肿 腹腔镜 儿童 腹腔镜辅助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115例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3年收治的11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辅助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其中男81例,女34例,年龄1个月至14岁,短段型24例,常见型72例,长段型11例,全结肠型8例。结果115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95.70±14.17)min,术中出血量3-8 mL,平均(4.8±1.65)mL,术后近期大便5-12次,3-6个月后大便接近正常,每日2-5次,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10例,污粪15例,便秘复发2例,吻合口瘘结肠回缩1例,肛周皮炎15例,肛门狭窄3例。结论腹腔镜辅助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术前诊断、术中术后规范处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夏顺林 李柄 胡晓婷关键词:腹腔镜 DEPDC1B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肝母细胞瘤增殖的机制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DEPDC1B在肝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探究敲低DEPDC1B后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得肝母细胞瘤患儿二代测序数据集和患儿临床病理数据。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母细胞瘤和瘤旁组织中DEPDC1B蛋白表达水平。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DEPDC1B表达量与患儿预后的关系,MTT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变化。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探究DEPDC1B调控的潜在信号通路。结果与正常肝脏组织和瘤旁组织相比,DEPDC1B在肝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升高,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DEPDC1B的患儿具有更短的生存期,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DEPDC1B是预测肝母细胞瘤患儿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细胞学实验证实敲低DEPDC1B后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GSEA发现在肝母细胞瘤中,高表达DEPDC1B异常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随后体外实验证实敲低DEPDC1B后,磷酸化的AKT473蛋白表达降低。结论DEPDC1B在肝母细胞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是肝母细胞瘤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DEPDC1B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DEPDC1B可能成为治疗肝母细胞瘤的潜在靶点。 王晓敏 李炳 陈卫兵 胡晓婷 张丰年 王忍 魏万顷关键词:调控基因 细胞增殖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