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振亮 作品数:6 被引量:22 H指数:4 供职机构: 西安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外科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相关指标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B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FBG、2 hPBG及BM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对照组仅TC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能有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减轻患者体质量,其疗效优于胰岛素注射,且安全性较好。 汪振亮 丁思勤 王铎 张华洲关键词:2型糖尿病 外科手术 胰岛素 体质量指数 血糖 乳腺癌细胞中microRNA的表达与乳腺癌化疗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2019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中microRNA(miRNA)的表达与乳腺癌阿霉素化疗耐药性产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M)进行培养,提取其中的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分子,运用RealTimeQ-PCR技术定量分析miR-100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种细胞中的miR-100表达情况。结果MCF7细胞株中的miR-100表达量低于MCF7/ADM细胞株中的miR-100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00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化疗耐药性的发生存在正相关,本研究发现可以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治与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数据依据。 丁思勤 田芬莉 王建榜 汪振亮关键词:乳腺癌细胞 MICRORNA 乳腺癌 化疗 耐药 结肠癌组织中microRNA的表达与结肠癌化疗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microRNA的表达与结肠癌化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医院收治的pTNM分期为Ⅱ期的结肠癌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一年的复发情况分为肿瘤复发组(16例)与肿瘤未复发组(26例)。检测两组结肠癌组织中microRNA-21的表达水平。结果Real Time Q-PCR结果显示,无论是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都可以检测到miRNA-21的表达,其未复发组中的miRNA-21表达水平相较复发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RNA-21的表达与结肠癌耐药性的发生有关,miRNA-21有可能成为结肠癌早期诊治与判断治疗、预后效果的有效分子标志物。 丁思勤 田芬莉 王建榜 汪振亮关键词:结肠癌 MICRORNA 化疗 耐药 腹部非胃及十二指肠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腹部非胃、十二指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9月2010年3月2 559例腹部非胃、十二指肠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PGS组和非PGS组,其中PGS组23例,非PGS组2 536例。结果比较PGS组和非PGS组间年龄、性别、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是否为肿瘤晚期、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既往有无腹部手术史、术后早期有无营养支持等因素,χ2值分别为:19.687、0.018、0.346、48.243、21.801、16.803、24.679、0.870,P值分别是:<0.01、>0.05、>0.05、<0.01、<0.01、<0.01、<0.01、>0.05。结论年龄>65岁、手术持续时间>4 h、肿瘤晚期、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及贫血低蛋白血症是腹部非胃、十二指肠手术后PGS发生的高危因素。 丁思勤 汪振亮 张华洲 王铎 郭平学 杨自华关键词:手术 胃瘫 高危因素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60岁以上2 286例腹部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OCD将2 286例患者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其中POCD组38例,非POCD组2 248例。分析影响腹部手术后POCD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麻醉方式、术前是否用药〔地西泮和(或)阿托品或东莨菪碱〕、术前是否存在心肺疾病、术前是否有糖尿病、术前有无黄疸、术前有无贫血或低蛋白血症、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是否进行持续镇痛治疗。结果 POCD的发生与患者年龄、麻醉方式、术前是否存在心肺疾病、术前是否有糖尿病、术前有无黄疸、手术持续时间是否超过4 h、术后是否进行持续镇痛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术前是否用药和术前有无贫血或低蛋白血症无关(P>0.05)。结论年龄≥70岁、全身麻醉、术前存在心肺疾病、糖尿病和黄疸、手术持续时间超过4 h、术后未进行持续有效的镇痛是腹部手术后POCD发生的高危因素。 刘利 丁思勤 汪振亮 张华洲关键词:腹部手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高危因素 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护理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护理技术。方法:对我院腹部手术后38例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护理干预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38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1,5例术前考虑到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已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术后48 h恢复正常者占73%(11/15),术后72 h恢复正常者占27%(4/15)。38例POCD患者中23例术前未进行心理疏导,术后48 h恢复正常者只占9%(2/23),术后72 h恢复正常者占61%(14/23),术后96 h恢复正常者占30%(7/23)。结论:术前对存在认知功能障碍高危因素的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能明显缩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时间。 刘利 汪振亮 张华洲 丁思勤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 腹部手术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