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本金
- 作品数:26 被引量:149H指数:8
- 供职机构:达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语言文字更多>>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浆肾上腺髓质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
- 2008年
- 目的探讨HIE新生儿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按病情程度将50例HIE分为轻度HIE组(20例)、中度HIE组(16例)和重度HIE组(14例);同期选择1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对照(健康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不同程度HIE患儿和健康对照组新生儿血浆ADM和血清TNF-α、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IE组患儿血浆ADM和血清TNF-α、NSE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a<0.01);轻度HIE组、中度HIE组和重度HIE组患儿血浆ADM和血清TNF-α、NSE水平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a<0.01)。2.HIE组患儿血浆ADM、血清TNF-α和NSE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85,0.89,0.83 Pa<0.01)。3.HIE预后差患儿血浆ADM、血清TNF-α和NSE水平高于预后好者(Pa<0.01)。结论ADM和TNF-α均参与新生儿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可作为判断HIE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早期标志物。
- 张本金董文斌李清平雷小平翟雪松郭琳陈跃
- 关键词:窒息肾上腺髓质素
- 格林巴利综合症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研究格林巴利综合症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 17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和 32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进行研究。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疾病组CD+3、CD+4 、CD+8细胞的百分含量明显降低 (P<0 .0 1) ,而CD+4 /CD+8比值显著升高 (P <0 .0 1) ;血清IgG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 ;IgG水平与CD+8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 = 0 .68,P <0 .0 5 )。结论 格林巴利综合症患儿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的失衡和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 。
- 张本金董文斌
-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症儿童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发病机制
- 孟鲁司特钠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免疫指标及促炎因子的影响观察被引量:11
- 2013年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临床儿科常见疾病,发病率高.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同时多伴有发热、咳嗽、咳痰及肺部哕音等伴发症状。RRTI发病原因复杂,临床研究表明,免疫功能下降是RRTI的重要致病因素lll,临床多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治疗该病,患儿易产生耐药性及菌群失调,因而疗效不佳,故寻找一种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的药物治疗方案成为众多儿科医务工作者研究的目标。孟鲁司特是一种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抑制剂,可降低病毒诱发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 张本金吕有道
-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促炎因子免疫指标儿科常见疾病半胱氨酰白三烯
- 血清促性腺激素基础值在性早熟女童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采用血清促性腺激素基础值去探讨其在诊断女童性早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0例性早熟的女童(平均7.9±1.7岁)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其中中枢性性早熟(CPP)50例,单纯性乳房早发育(IPT)30例。按照性早熟的分类分为观察组(CPP)和对照组(IPT)。主要对两组女童的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基础值以及LH/FSH的比值进行检测、对照。性早熟诊断的金标准以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的结果作为准。结果观察组女童的LH值、FSH值以及LH/FSH的比值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试验中,两组女童的LH峰值呈正相关;血清LH基础值是0.62 IU/L时,诊断的敏感度为0.779,特异度为0.906,但血清LH基础值是1.5 IU/L时,敏感度降至0.312,特异度却为1.0。结论血清LH基础值在诊断CPP方面存在较优的价值,可在儿童性早熟的初步诊断方面考虑应用。
- 邓春晖张本金吕有道
- 关键词:性早熟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ROC曲线女童
- 负荷量苯巴比妥治疗HIE并惊厥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负荷量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 -ischemicencphalopathy,HIE)并惊厥的疗效。方法 :对HIE并惊厥 35例首次负荷量 15~ 2 0mg kg ,静脉或肌肉注射 (或分两次静脉注射 ,每次 10mg kg ,间隔 10~ 2 0分钟再给第二次 ) ,若惊厥仍不止 ,间隔 10~ 2 0分钟追加 5mg kg ,使总量不超过 30mg kg。结果 :35例中显效 15例 ,有效 17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 91.4 %。结论 :苯巴比妥对HIE并惊厥安全、效果好。
- 张本金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苯巴比妥惊厥疗效
- 窒息新生儿尿中内皮素(ET-1)的变化与肾损伤的关系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尿中ET - 1的变化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窒息患儿尿中ET- 1水平 ,并同时测定尿中反应肾损伤的指标—β2微球蛋白 (MG)的水平。结果 轻度窒息组与正常组及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比较 ,ET - 1、β2 -MG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 ,且ET - 1与β2 -MG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 =0 .72 ,P <0 .0 5 )。结论 尿中ET - 1水平的测定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及肾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
- 张本金董文斌唐章华王胜会胡晓陈书琴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肾损伤ET-1Β2微球蛋白
-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存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32例做为干预组,选择2011年11月以前出生的9~15个月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连续收录32例做为对照组,对干预组早产儿实施早期干预,定期进行体格发育评价、神经运动检查及智力测验,随访至校正年龄1岁;对照组仅于校正年龄1岁时进行随访。结果:体格发育方面1岁时干预组快于对照组,干预组1岁时智能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智力低下及脑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干预措施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及智能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能降低早产儿智力低下及脑瘫的发生率,提高其远期生存质量,且以家庭为中心,方法切实可行,基层儿童保健医生应大力宣传推广。
- 雷克竞李永佳唐国红张本金
- 关键词:脑瘫早期干预体格发育智能发育早产儿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的表达水平与复发性喘息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毛细支气管炎患者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的表达水平与发生复发性喘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51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根据治疗后1年内是否发生复发性喘息分为复发性喘息组(45例),及对照组(106例),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呼吸窘迫评估工具(RDAI评分)及脉氧饱和度、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尿白细胞三烯E4(尿LTE4)、血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血ECP)及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对上述影响复发性喘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相关危险因素预测复发性喘息的诊断价值及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复发性喘息组患者的年龄、出生体重及脉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人数、RDAI评分、ICAM-1、尿LTE4、血ECP及TSL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Cox回归分析示高RDAI评分及高ICAM-1、尿LTE4、血ECP、TSLP水平是复发性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HR=1.323,1.008,1.003,1.051,1.125;均P<0.05),而未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是保护因素(HR=0.117;P<0.05);ROC曲线示TSLP在预测复发性喘息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844),明显高于ECP、ICAM-1、尿LTE4、RDAI评分及合并先心病(Z=3.143,2.683,3.173,3.251,5.532,均P<0.05),其中,TSLP诊断的最佳截点为>54 ng/ml,此时其预测复发性喘息的敏感性为75.6%,特异性为84.0%。结论患儿体内的TSLP水平在预测患儿是否出现复发性喘息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及诊断效能。
- 欧婉婷雷克竞唐国红张本金
-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ROC曲线
-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38例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价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观察3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在用NCPAP前后呼吸困难、紫绀改善情况及血气变化。结果38例患儿中32例(84.2%),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明显好转,血PaO2提高(P<0.01),血PaCO2下降(P<0.05)。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有明显疗效,可减少插管率及机械通气。
- 张本金
- 关键词: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衰竭新生儿
- C-反应蛋白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儿童热性惊厥中的变化
- 2014年
- 目的探讨儿童热性惊厥患儿c一反应蛋白(CRP)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热性惊厥与同期住院期间发热无惊厥的患儿,检测其WBC与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惊厥组中30例CRP水平升高,WBC值为(13.6±4.5)X10^9/L;78例CRP值正常,WBC值为(12.2±4.6)×10^9/L。非惊厥组中52例CRP值增高,WBC值为(9.8±4.3)×10^9/L;46例CRP值正常,WBC值为(7.6±3.2)×10^9/L。无论CRP是否增高,惊厥组的WBC值明显高于非惊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组78例CRP水平正常者中WBC值增高52例,占66.7%;而非惊厥组46例CRP水平正常者中WBC值增高10例,仅占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同样因素影响下,热性惊厥患儿外周血WBC值与CRP水平或许不平行,且WBC值常高于非惊厥患儿。
- 吴正文黄娅娜邓春晖张本金
- 关键词:热性惊厥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