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远勤

作品数:1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达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乙型
  • 4篇慢性
  • 4篇肝炎
  • 3篇细胞
  • 3篇结核
  • 2篇毒性
  • 2篇痰热
  • 2篇痰热清
  • 2篇痰热清治疗
  • 2篇疗效
  • 2篇慢性乙型
  • 2篇免疫
  • 2篇耐多药
  • 2篇耐多药肺结核
  • 2篇活性
  • 2篇肺结核
  • 2篇阿德福韦
  • 2篇阿德福韦酯
  • 2篇FOXO3A
  • 2篇病毒

机构

  • 12篇达州市中心医...
  • 5篇解放军第41...

作者

  • 17篇李远勤
  • 7篇赵毅
  • 6篇岳华山
  • 5篇金冠球
  • 4篇肖正达
  • 3篇谢宇野
  • 3篇翁林
  • 2篇陆小鹏
  • 2篇王喜安
  • 2篇甘雪梅
  • 2篇左永清
  • 1篇王唯坚
  • 1篇卢奇志
  • 1篇彭双林
  • 1篇黄兰
  • 1篇刘全艳
  • 1篇于毅
  • 1篇曾凡伟

传媒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白血病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全国临床合理...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思密达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作用观察被引量:5
1996年
目的:探讨思密达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经内镜及空腹胃液三羟胆酸测定确诊的34例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海员患者用思密达(Smecta)治疗2周,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胃液三羟胆酸含量,又取其中15例的胃液标本进行了体外思密达和硫糖铝吸附胆酸作用的比较观察。结果:思密达治疗后患者胃液中三羟胆酸含量从117.48±21.92μg/ml下降为24.32±3.86μg/ml(P<0.05)。体外实验的胃液标本中加入思密达后,三羟胆酸从106.61±51.13μg/ml降至9.00±4.90μg/ml,与硫糖铝比较作用较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思密达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药物。
肖正达王唯坚金冠球谢宇野徐瑾李远勤
关键词:胃炎胆汁返流性思密达药物疗法
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肝患者FoxO3a、Foxp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究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叉头框蛋白O3a(FoxO3a)与叉头框蛋白P3(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CHB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乙肝病毒(HBV)DNA及乙肝抗原E抗体(HBeAg)转阴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和Child-Pugh评分,同时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FoxO3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HBV-DNA、Hbe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及CD4+CD25+Foxp3+Treg比率、Child-Pugh评分、FoxO3a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CHB,能有效对抗HBV的转录与复制,控制HBV感染,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轻免疫反应,反馈调节降低FoxO3a和Foxp3表达。
赵毅甘雪梅李远勤谢春燕左永清谭奇亮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免疫反应
红细胞促进NK细胞免疫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整体红细胞(RBQ)可促进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提高NK细胞活性的程度与RBC数量呈正比,低渗破膜分离胞膜和胞质成份后,发现胞质液具有明显的促进NK活性作用,而胞膜却无促进作用,胞质液促进NK活性的作用方式与IFN-r,IL-2或其它一些微量元素不同,即预孵育效应细胞或靶细胞不能提高NK活性,而必需有效应细胞靶细胞胞质液三者同时存在时方表现出来,以上结果提示整体红细胞促进NK活性作用机制可能与胞质液成份有关。
翁林金冠球肖正达李远勤谢宇野王喜安
关键词:细胞毒活性红细胞杀伤细胞
痰热清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观察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结核病疫情回升,其中耐多药结核是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报告的35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在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后均取得了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朱芳成岳华山李远勤赵毅
关键词:耐药肺结核中药疗法痰热清注射液临床药理
文献传递
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对我院82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药物相关性进行分析,验证国际共识标准的临床实用价值,并提高对此病的认识程度。方法:将入住我院的82例经过诊断为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国际共识的有关标准进行药物相关性评价。结果:经过本组患者的药物相关性分析可得:抗结核药为52例(占63.4%),中草药为30例(占36.6%)。本组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为黄疸,其临床分型主要以肝细胞损害分型为主:药物相关性肝损伤为35例(占42.7%),药物不相关性肝损伤为27例(占33%),其他不能确定病因的肝损伤为20例(占24.3%)。结论:对于药物性肝病而言,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主要以抗结核药与中草药这两种因素为主。对于国际评价标准而言,它有助于排除或是肯定药物性肝病,也就是说为药物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标准。
李远勤
关键词:药物性肝病
榄香烯乳对白血病细胞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以体外培养的白血病细胞株K562、L1210为靶细胞,观察了榄香烯乳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榄香烯乳对白血病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降低DI和PI,对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影响较小。
王喜安肖正达金冠球谢宇野李远勤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榄香烯乳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乙型重型肝炎患者76例,治疗组33例患者进行了41次血浆置换,对照组43不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肝功能、PT、PTA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药物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给肝功能恢复与肝脏的再生创造良好的内环境,同时还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率。
谭奇亮黄兰彭双林赵毅李远勤段火生朱芳成岳华山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
Foxo3a蛋白表达水平、Foxp3^+百分比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相关性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Foxo3a蛋白表达水平、Foxp3^+百分比(CD4^+CD25^+Foxp3^+/CD4^+CD25^+)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感染内科收治的176例CHB患者为观察组,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并以同期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BV-DNA病毒载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检测外周血Foxp3^+百分比及Foxo3a蛋白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Foxo3a表达、Foxp3^+百分比与患者病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BV-DNA病毒载量,血清ALT、AST、TBil水平,CD4^+CD25^+Foxp3^+/CD4^+CD25^+和Foxo3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加重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CD4^+CD25^+Foxp3^+/CD4^+CD25^+、Foxo3a蛋白分别与HBV、ALT、AST、TBil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Foxo3a蛋白表达、CD4^+CD25^+Foxp3^+/CD4^+CD25^+与CHB患者HBV感染及肝功能损害呈正相关关系,可作为临床检测指标。
赵毅甘雪梅李远勤谢春燕左永清谭奇亮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肝细胞生长刺激物质制备方法的改进
1996年
采用超滤截留法制备部分纯化肝细胞刺激物(HSS)较乙醇纯化法操作简单,使产物的得率提高2~3倍,活性明显增高(p<0.05)。采用该方法作为进一步纯化HSS的第一步,以及大量制备部分纯化HSS,较原法具有操作简便、得益提高等优点。
陆小鹏李远勤金冠球翁林
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并加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开始后第12、24、48周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与HCV RNA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随访至48周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可有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降低患者HCV-RNA水平,安全性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李远勤刘全艳于毅赵毅
关键词:利巴韦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慢性丙型肝炎HCV抗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