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晓玲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卒中
  • 3篇抑郁
  • 3篇皮电
  • 3篇卒中后
  • 2篇心率
  • 2篇心率变异
  • 2篇心率变异性
  • 2篇生物反馈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后
  • 2篇脑卒中后抑郁
  • 2篇焦虑
  • 2篇焦虑障碍
  • 1篇电反应
  • 1篇血糖
  • 1篇血糖控制
  • 1篇营养支持
  • 1篇中老年
  • 1篇生物反馈治疗
  • 1篇糖尿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康复研究...
  • 1篇北京博爱医院

作者

  • 7篇林晓玲
  • 4篇宋鲁平
  • 1篇山磊
  • 1篇李晁金子
  • 1篇杜晓霞
  • 1篇孙蓉
  • 1篇陆红宇
  • 1篇李鲲鹏
  • 1篇宋鲁平
  • 1篇王强

传媒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第9届北京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焦虑障碍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5年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s)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绪障碍,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持续的、没有明确对象或者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对人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过分担忧或烦恼,它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怖障碍、强迫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其年患病率约为5.6%~19.3%,终身患病率约为14.4%~28.8%[1]。长期以来,临床上对于焦虑障碍的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存在嗜睡、头昏、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且具依赖性或成瘾性,停药时还可能出现戒断症状;而心理治疗则周期相对较长、依从性差、费用昂贵,且难以在短期内达到临床治愈的理想目标。因此,无论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在焦虑障碍的临床治疗中均受到一定限制。
林晓玲宋鲁平
关键词:焦虑障碍情绪障碍
青年卒中与中老年卒中的病因分型及危险因素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青年卒中和中老年卒中患者的病因分型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科住院青年卒中(18~45岁)患者100例的病历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卒中(45岁及以上)患者100例,进行入院时-般情况统计(年龄、性别、出血性/缺血性、瘫痪部位)及既往病史、个人史.结果:两组的主要病因均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分别为31例,30.7%; 51例,50.5%),青年组其它原因卒中(5例,5%)及不明原因卒中(2例,2%)均高于中老年组(0例,0%;0例,0%).而青年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1例,1%)及心源性卒中(2例,2%)均低于中老年组(3例,3%;6例,5.9%).结论:青年组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饮酒、吸烟、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既往卒中病史.青年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高于中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发病率中老年组高于青年组.
山磊李晁金子杜晓霞宋鲁平李鲲鹏王强孙蓉林晓玲陆红宇
心率变异性及皮电生物反馈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目的(1)通过多通道生物反馈仪采集卒中后抑郁PSD)组、卒中后无抑郁组及正常组在安静及压力应激状态下的生理指标,比较卒中后抑郁组与卒中后无抑郁组、正常组生理指标的改变,探讨PSD病人生理指标的变化;(2)通过对卒中后抑郁...
林晓玲
文献传递
2型糖尿病合并口腔癌患者围术期强化血糖控制与营养支持的效果
2022年
目的探究在2型糖尿病合并口腔癌患者的围术期加强患者血糖控制和营养支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6月90例2型糖尿病合并口腔癌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常规血糖控制和在围术期给予强化血糖控制和强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指标、生化指标、患者住院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别为(8.90±1.29)、(9.84±1.45)mmol/L,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5、4.773,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总淋巴细胞值分别为(127.87±10.34)g/L、(37.94±4.76)g/L、(1.53±0.22)×10^(9),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6、3.974、5.243,P<0.05)。研究组患者的甲级伤口愈合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5,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8.34±0.34)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6,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合并口腔癌患者的围术期加强对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营养支持,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应用效果显著。
林晓玲
关键词:2型糖尿病口腔癌围术期强化血糖控制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焦虑障碍中的应用
焦虑障碍(Anxietydisorders)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绪障碍,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怖障碍、强迫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其年患病率约为5.6%-19.3%,终身患病率约为14.4%-28.8%1.长期以...
林晓玲宋鲁平
关键词:焦虑障碍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及皮电生物反馈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目的(1)通过多通道生物反馈仪采集卒中后抑郁(PSD)组、卒中后无抑郁组及正常组在安静及压力应激状态下的生理指标,比较卒中后抑郁组与卒中后无抑郁组、正常组生理指标的改变,探讨PSD病人生理指标的变化;(2)通过对卒中后抑...
林晓玲宋鲁平
文献传递
皮电生物反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随机分组进行皮电生物反馈(galvanic skin response,GSR)及假反馈训练,比较训练前后抑郁症状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GSR生物反馈对PSD患者的疗效。方法 24例卒PSD患者随机分为GSR反馈组(11例)和对照组(13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反馈组在此基础上接受GSR生物反馈治疗,每次40 min,每周3次,共4周,对照组仅使用电脑开展放松治疗而没有反馈信号。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评估,并在安静状态下进行各生理指标的采集,比较训练前后抑郁症状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 GSR组经训练后,HAMD量表焦虑躯体化症状(P=0.034)、认知症状(P=0.019)及抑郁总分(P=0.01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GSR组经训练后,生理指标皮电明显减小([0.94±2.38)μV vs(0.59±0.33)μV,P=0.023]。结论 GSR生物反馈能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生理指标。
林晓玲宋鲁平
关键词:皮肤电反应生物反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