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树林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萌发
  • 2篇新品系
  • 2篇品系
  • 2篇种子
  • 2篇种子萌发
  • 2篇小麦
  • 2篇小麦新品系
  • 2篇萌发期
  • 2篇抗旱
  • 2篇抗旱性
  • 2篇基因
  • 2篇海岛棉
  • 1篇休眠
  • 1篇盐胁迫
  • 1篇野生
  • 1篇野生稻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荧光

机构

  • 7篇安阳工学院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8篇张树林
  • 5篇彭仁海
  • 3篇刘震
  • 2篇郭瑞林
  • 2篇熊海波
  • 2篇朱骞
  • 2篇李东宣
  • 2篇陈丽娟
  • 2篇张小玲
  • 2篇卢全伟
  • 2篇张利东
  • 2篇伍腾飞
  • 2篇田丽
  • 1篇李芳东
  • 1篇李娟
  • 1篇杨太有
  • 1篇王聪
  • 1篇赵罕
  • 1篇乌云塔娜
  • 1篇朱高浦

传媒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种子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18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小麦新品系萌发期抗旱性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12
2018年
为筛选和鉴定出抗旱小麦新品系,并研究不同小麦品系(种)在萌发期对于干旱胁迫下做出的响应,望能为小麦抗旱品系(种)的筛选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据,有助于了解小麦抗旱机制。本研究选取52个小麦新品系为供试材料,并用周麦18作为对照;采用人工气候箱培养,以200 g/L 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环境,萌发8 d后测定发芽势、发芽率、根长等8个萌发性状;依据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因子得分函数和聚类分析对萌发期小麦新品系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发现52份小麦品系按萌发期抗旱性的强弱分为3大类:AG1218和AG1513为抗旱性极强的品系;AG1301、AG1306、AG1312等47个品系为干旱敏感品系;AG1271、AG1322、AG0822和蓝麦4个品系为高度干旱敏感品系。本研究发现的AG1218和AG1513为抗旱性极强的品系,可以作为新品种或者育种材料进行应用和推广;主成分结果表明小麦品系的芽长、发芽势、根鲜重等萌发指标可用于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筛选依据。
张树林刘玉玲田丽宋卓恒郭瑞林彭仁海
关键词:小麦新品系萌发抗旱性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雷蒙德氏棉DNase Ⅰ高敏感位点(DHSs)文库构建方法
2018年
染色质DNA对DNase Ⅰ表现出高敏感性的位点(DNase Ⅰ hypersensitive sites,DHSs)多是顺式作用元件所在的位置,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节子和衰减子等.研究DHSs位点的数目及其动态变化是探明顺式作用元件功能、揭示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乃至进行基因编辑和创新遗传材料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借鉴水稻和拟南芥DHSs文库构建方法,通过优化设计,初步建立了二倍体雷蒙德氏棉(Gossypium raimondii D5)的DHSs文库,为深入进行棉花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基础.
王惠敏刘玉玲韦洋洋张树林刘震卢全伟杨太有彭仁海
关键词:顺式作用元件文库构建
四倍体海岛棉LTR反转录转座子的数量与分布被引量:1
2018年
棉花是重要的纤维作物,在四个栽培棉种中,海岛棉纤维品质最优,了解LTR反转录转座子的数量与分布,可以促进海岛棉基因组的研究。通过综合不同方法挖掘海岛棉基因组中的LTR反转录转座子序列,并进行家族归类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海岛棉A亚组和D亚组共有的LTR反转录转座子家族占全部家族的95%,LTR反转录转座子的Copia超家族和Gypsy超家族的分布特征有明显的不同,但相同超家族在相同亚组染色体上则表现出相似的特征。LTR反转录转座子周边基因的GO注释主要富集在结合活性、催化活性和代谢过程等方面。研究结果揭示了LTR反转录转座子在海岛棉染色体上的分布特征及其周边基因的功能富集。
刘震张树林史莹慧彭仁海
关键词:海岛棉基因组
珍稀濒危植物种子休眠的成因及解除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珍稀濒危植物为人类提供了稀缺的化工、医药、生活原料等产品,还是地质变迁、植物进化和系统发育等的见证者,是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之一。然而,部分珍稀濒危植物的种子因休眠作用难以萌发,这是导致它们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究珍稀濒危植物种子休眠的原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造成珍稀濒危植物种子休眠的外因和内因,特别归纳了引起种子休眠的关键基因、miRNAs和转录因子,并从物理和化学两个层面综述了解除休眠的方法,最后讨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将为濒危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调控和其它难以打破休眠的植物苗木工程化繁育技术体系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覃美英张树林单心悦冯璐莹赵罕赵罕乌云塔娜李芳东刘蔚漪
关键词:珍稀濒危植物种子休眠种子萌发
NaCl胁迫对海岛棉幼苗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给海岛棉耐盐材料的选育、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越海9号’和‘PS-7’为材料,从发芽至三叶期进行盐胁迫,分析海岛棉生长指标、光合参数对盐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盐胁迫降低了海岛棉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等生物量积累,提高了叶绿素a/b值;提高了‘越海9号’的净光合速率(Pn)、光化学淬灭系数(qP)等光合荧光参数值,降低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等参数值;降低了‘PS-7’的Pn、qP等光合、荧光参数值,提高了NPQ等参数值。‘PS-7’的根/茎比值大于‘越海9号’,其余指标均小于‘越海9号’。盐胁迫抑制了海岛棉生长指标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物量积累,对耐盐性弱的品系抑制程度大于耐盐性强的品系。
赵海燕王建设林兴刘震刘玉玲卢全伟王小艳张树林刘方彭仁海
关键词:海岛棉苗期盐胁迫叶绿素荧光
小麦新品系萌发期抗旱鉴定及其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以新培育的13个小麦新品系作为研究对象,并用黄淮冬麦区域对照品种周麦18作为对照,在200g/L PEG-6000渗透胁迫处理条件下,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鉴定,用抗旱性度量(D)值法综合各个品系萌发期抗旱性进行了鉴定,同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萌发期小麦的相关性状与抗旱指数之间的关联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新品系AG 1404和AG 1026的萌发期抗旱性较周麦18强,各萌发期农艺性状与抗旱指数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分别为根鲜重、萌发指数、芽干重、芽长、萌发耐旱指数、芽鲜重、发芽势、根干重、发芽率。
张树林刘玉玲田丽王聪郭瑞林彭仁海
关键词:小麦新品系种子萌发抗旱性
水稻GOS2基因高活性启动子的分离及其在叶片中的特性鉴定被引量:2
2015年
高活性启动子在基因时空表达调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高效率启动子调控抗性目的基因特异性表达,不仅可以提高作物抗胁迫能力,而且对改良品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有关水稻翻译起始因子GOS2基因(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1b)启动子p GOS2启动效率鉴定的报道还很有限,尤其是与Ca MV35S双拷贝启动子的启动效率评估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利用PCR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分离及解析水稻GOS2启动子特性,构建p GOS2::GUS双元表达载体,使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胚性愈伤组织并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并通过PCR检测与GUS组织化学分析,评估p GOS2在转基因水稻叶片组织中的效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GOS2启动子,序列全长为3 155 bp,具有真核生物典型的一些顺式元件,如TATA-box、AGA-motif、CAAT-box以及GCGC-repeat等;GOS2启动子核心序列位于-43 bp^+4 bp区,得分是0.97。GUS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未发现GUS信号,而转基因实验组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GUS活性,p GOS2启动效率远远高于单双拷贝的Ca MV35S启动子。本研究结果证实了GOS2启动子在水稻叶片组织中的活性远远地高于加强型Ca MV35S启动子,为今后水稻分子育种及相关启动子的开发与筛选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和新的视野。
张利东朱骞董陈文华张树林伍腾飞熊海波张小玲吕永刚吴超李伟陈丽娟李东宣
关键词:SATIVA启动子
亚洲杂草稻红色果皮分子鉴定及其Rc-bHLH序列多态性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多数杂草稻的果皮是红色,该特征可用于稻田中杂草稻的早期的初步鉴定,也可用于水稻果皮Rc/rc基因的起源进化研究。本研究利用红色果皮Rc基因第六外显子的In Del标记RID14对来自亚洲不同稻作区的199份杂草稻(O.sativa f.spontanea)、24份栽培稻(O.sativa)和9份野生稻(O.rufipogon)进行基因型鉴定并与表型比对;同时对9份代表性杂草稻Rc-b HLH位点的DNA序列进行测序,并将其与下载的29份栽培稻(籼,粳)和14份野生稻的对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亚洲杂草稻的果皮颜色的表型多样,多数(84.4%)为红色或褐色(由浅至深)、少数(15.6%)为白色,其基因型与表型鉴定结果高度一致;杂草稻红色果皮Rc基因第六外显子均为无14 bp缺失的类型,仅有一份中国东北杂草稻除外(为14 bp缺失型),揭示用RID14标记可以早期快速的鉴定稻田中红色果皮杂草稻;(2)测试的9份杂草稻其Rc-b HLH位点的DNA序列均较为保守,其中出现4个突变位点;(3)在Rc-b HLH部分区域(1-115 bp),红色果皮的籼型栽培稻、杂草稻和野生稻的DNA序列相同,但红色果皮粳型栽培稻与白色果皮籼型栽培稻和杂草稻在106 bp处存在一个A/G替换;(4)通过对比野生稻和栽培稻,杂草稻在Rc-b HLH位点核苷酸多态性多态性最高,但是野生稻在该位点Tajima'D检验值呈显著,说明Rc-b HLH位点在野生稻中有选择性;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分为2个类群,类群1由白色果皮的杂草稻、籼型栽培稻和红/白果皮的粳型栽培稻组成;类群2由红色果皮的栽培稻(籼型)、杂草稻和野生稻组成。该结果暗示:在粳稻区,白色果皮的亚洲杂草稻可能由栽培稻退化返祖而形成的;在籼稻区,红色果皮的亚洲杂草稻可能经由栽培稻及野生稻杂交(如籼籼交或栽野交)演化而来。
张树林李娟董陈文华熊海波张利东朱骞张小玲伍腾飞李东宣陈丽娟
关键词:杂草稻栽培稻野生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