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品楠
- 作品数:14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矿业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安徽省沿江矿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是人类目前面对最困难的环境难题之一,其危害大,治理难度大。安徽省沿江城市带水土重金属污染调查评价成果显示,矿产资源开发是矿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在阐述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物的组成与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坑水重金属污染、机民井地下水水重金属污染的特征,为从源头上防止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提供依据。
- 柴义伦张品楠柴龙飞
- 关键词: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
- 安徽省泗县鹿鸣山I矿段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泗县鹿鸣山I矿段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的地理、地质背景条件,讨论了矿山不规范开采活动而造成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占用破坏和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接着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和泗县城镇发展规划,本着“宜建则建,宜水则水,宜林则林’’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边坡治理工程、道路工程、蓄水工程、土地复垦及绿化工程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布局,强调了地质环境治理对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 张品楠祝愿
-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
- 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方法总结被引量:7
- 2015年
- 根据安徽省已开展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调查评价结果,按照矿山种类、开采方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等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方法的提炼总结,并针对技术方法适宜特点,提出了今后省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应注重研究的内容。
- 吴兴付张品楠夏继忠孙健
-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技术方法
- 基于高密度电法及大地电磁法的典型滑坡联合勘察与应用效果分析——以安徽黄山市歙县深渡镇约源村汪山组滑坡为例被引量:2
- 2024年
- 以安徽黄山市歙县深渡镇约源村汪山组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踏勘和测绘的基础上,运用高密度电法和大地电磁法联合勘察,并结合钻探验证资料对勘察成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阻率参数能够很好地反映研究区的地层分布特征及滑坡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钻孔资料得到了有效验证;汪山滑坡局部富水,富水区存在水力联系,是滑坡的潜在动力,推断是由于古滑坡受雨水浸入,致使产生斜坡滑移。因此,采用高密度电法以及大地电磁法联合勘察,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黄山市典型滑坡的勘察中,为进一步开展黄山市滑坡的成因机理和防治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 张品楠刘向红胡广青高宇航臧子婧彭磊
-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大地电磁法滑坡
- 淮北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淮北市矿产能源分布集中,以煤炭为主,其煤质优良,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从矿山地质灾害,占用损毁土地资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含水层影响与破坏,矿山废水、废渣对环境影响四个方面入手,对淮北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进行论述并提出防治对策。
- 张品楠雷柱平祝愿
-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矿山地质灾害
- 淮南煤炭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淮南煤炭矿区内煤炭能源矿产分布集中,煤质优良,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通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查明矿区内以地面塌陷和含水层破坏为主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深入分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
- 张品楠祝愿柴义伦夏继忠
-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因素
-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适宜性评价浅谈
- 根据我省100余个典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调查结果,针对治理技术的适宜性,按照安全第一、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提出了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的安全性、经济性、技术性等进行了综合评价的思路;同时按照技术性...
- 吴兴付程宏超王志强张品楠
-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植被恢复
- 凤阳县九华山矿区废弃露天采场治理被引量:1
- 2010年
- 简要介绍了九华山矿区的地理地质背景,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建设用地工程、林业用地工程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布局,最后强调了地质环境治理对恢复矿山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 吴兴付李爱飞张品楠
- 关键词:地质环境
- 基于宿州某石料厂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提升实践
- 2024年
- 基于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某石料厂为例,2018年该矿山已通过治理验收,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开展,矿山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针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提出的问题,需进行生态环境成效提升,开展提升治理工作。本文分析了矿山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提升措施。
- 张品楠
- 关键词:矿山生态治理措施
- 砀山县软土的地质特征及分布被引量:5
- 2010年
- 通过分析收集到的相关钻孔资料数据,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状况,对砀山县软土的地质特征及分布进行了系统总结,结果表明:砀山县的软土主要形成于第四纪全新世晚期,岩性主要为淤泥质粘性土,天然孔隙比(e)=1.361~1.723,属欠固结土;砀山县的软土主要发育在地表浅部(距地面25m以内),主要在古黄河沿岸区域展布;软土埋深一般5~15m,厚度一般3~10m,由上至下可分别为表土层、淤泥层和底土层。
- 吴兴付何家宝张品楠
- 关键词:软土地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