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烈
- 作品数:15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四川省蚕丝学校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新型蔟具——篾片蔟
- 1996年
- 我省多年来蚕茧质量较差,上茧率全省平均仅70%左右,致使上茧率低的原因有多种,但缺乏优良族具是一重要因素.目前最好的蔟具是回转蔟,目前我国推广回转蔟的蔟片称方格蔟.但成本高,一次性投入较大,就现有农村经济状况,多数蚕农无力购置,四川仍大量使用草笼上蔟,并多次重复使用,有的甚至用油菜杆、竹桠、柏桠枝上蔟,这样即造成柴印、黄斑等次下茧增多。
- 文光烈叶祖勤
- 关键词:上茧率脱皮激素蔟具柴印茧
- 自动上蔟与蔟具改革
- 1992年
- 我省蚕桑生产已形成了一批蚕茧生产基地,并逐步向集约化、适当规模经营的方向发展。由于蚕农经营规模扩大。省力化养蚕技术不断普及,如大蚕隔沙育、室外棚架台、地面育等。采用与之配套的自动上蔟技术,对蚕茧生产起到了省力、省工、省投资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在采用自动上蔟过程中,使用普通蔟具(草龙、篾折蔟等)则因单位蔟具面积熟蚕过多,导致柴印、双宫、黄斑等次下茧增多,降低了上茧率。因此,
- 文光烈叶祖勤
- 关键词:蔟具上簇大蚕茧质脱皮激素
- 改进蚕体蚕座消毒方法 提高消毒效果
- 1997年
- 我省历年蚕茧单产较低.多年来一直在20公斤左右徘徊,且还有所下降,1996年全省平均仅为18.3公斤.除因行业滑坡极少数蚕农毁种外,造成单产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不重视消毒,传染病发生严重.如果要提高单产,必须加强消毒,减少蚕病,在保全蚕头基础上,再配合饱食和先进的饲育技术才行.
- 叶祖勤文光烈
- 关键词:蚕体蚕座消毒方法消毒效果漂白粉液有效氯饲育技术
- “灭蚕病”消毒效果试验报告
- 1998年
- 试验结果表明:“灭蚕病”对家蚕核型多角体、质型多角体,微粒子孢子、黄僵菌及曲霉菌分生孢子、细菌芽孢等的杀灭效果和解除细菌毒素,效果与1%有效氯漂白粉液消毒效果无差异,该药有效成分稳定,腐蚀性小,使用方便。
- 叶祖勤文光烈
- 关键词:家蚕病原消毒效果
- 浅析蚕座水剂消毒
- 1999年
- 养蚕生产中历来都是采用粉剂药物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很多蚕农没有听说过用水剂药物作为蚕体蚕座消毒,也不敢使用,怕出了问题造成损失。还有相当多的蚕桑技术人员对水剂药物蚕体蚕座消毒也心中无数,不敢盲目推广。他们认为本地气候特点是多湿,特别是夏秋多雨季节,湿度大,使用水剂消毒后座内湿度更大,容易发生真菌病,对蚕生长发育也不利,一旦发生问题难承担责任,还是老办法稳妥。因此,蚕体蚕座水剂药物消毒无法大力推广应用。
- 叶祖勤文光烈
- 关键词:蚕体蚕座传染性蚕病药物消毒蚕座消毒防僵粉
- 壮蚕隔沙育试验(初报)
- 1991年
- 近年来,我省养蚕在壮蚕期发生传染性蚕病严重,为害面大,造成蚕茧单产和质量下降,经济效益低,影响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因此,控制蚕病为害,便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问题。壮蚕隔沙饲育,有利于防除蚕病感染,促进壮蚕健壮发育,促进单产、质量、效益“三提高”。
- 叶祖勤文光烈
- 关键词:壮蚕
- 灭蚕病攻毒试验报告
- 2004年
- 叶祖勤文光烈
- 关键词:攻毒试验消毒剂蚕药杀灭效果
- 对我省家蚕微粒子病蔓延原因的调查
- 1989年
- 近年来我省微粒子病逐渐蔓延增多,因烧种造成蚕种紧缺。据悉1988年,全省烧种达50余万张,占全年制种量的9%左右,严重影响了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如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就调查情况提出肤浅看法。
- 文光烈叶祖勤
- 关键词:家蚕微粒子病原蚕区不结茧蚕丝茧育种茧育毒种
- 发展省力防病配套养蚕技术
- 1997年
- 近年来,丝绸行业滑坡,各地毁桑严重,发种量锐减,蚕茧产量大幅度下降,我省1996年产茧量比上年减少40%多,是历史上少有的现象。虽然原因很多,其根本在于生产规模小、传统分散、粗放的蚕业生产,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无法与其它种养殖业争土地、争劳力。
- 文光烈叶祖勤
- 关键词:自动上簇饲育方法蚕体消毒饲养层给桑农村中试
- 改进蚕体蚕座消毒方法提高消毒效果
- 1997年
- 我省历年蚕茧单产较低,多年来一直在20kg左右徘徊,96年全省平均仅为18.3kg。造成单产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不重视消毒,传染病发生严重。如果要提高单产,必须加强消毒,减少蚕病,在保全蚕头基础上,再配合科学的饲育技术才行。 蚕病的发生在我省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蚕座内的混育感染又是传染病蔓延的主要方式。
- 叶祖勤文光烈
- 关键词:蚕体蚕座消毒效果漂白粉液有效氯饲育技术防僵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