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立新
- 作品数:51 被引量:151H指数:6
- 供职机构:达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脑梗死患者脑脊液乳酸、蛋白含量和酶活性测定的结果分析
- 魏忠华邹立新舒仁明李清明王修石
- 重症监护病房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了解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本院ICU住院患者因感染而分离出的403株细菌用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进行菌种鉴定、药敏分析和耐药机制检测。采用WHONE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ICU 620例住院患者的标本中共分离出403株细菌。分离率排在前6位的细菌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占19.4%,铜绿假单胞菌占18.1%,肺炎克雷伯菌占17.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4%,大肠埃希菌占7.7%,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5.5%。药物敏感试验提示所分离到的病原菌绝大多数呈现多重耐药。特别是对临床上最常使用的头孢三代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从本院ICU病房分离到的病原菌来看,其耐药问题相当严重,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
- 吴晓燕赵思阳邹立新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药敏试验耐药性
- 血清ADA对急性黄疸性肝炎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了解血清ADA在急性黄疸性肝炎诊断、疗效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测定ADA、PA、TBA、ALT。对照组82例,急性黄疸性肝炎95例,胆道疾病69例。结果 治疗前,急性黄疸性肝炎和胆道疾病ADA、TBA、A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疾病组的ADA、PA、TBA、ALT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黄疸性肝炎ADA的阳性率低于PA、TBA和ALT,并有明显差异(P<0.05);急性黄疸性肝炎的ADA的阳性率高达84.2%,而胆道疾病仅有15.9%。急性黄疸性肝炎治疗后,有18例患者ADA检测值与治疗前差异不明显(P>0.05),其中有11例PA和8例TBA检测值较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但仍处于异常水平。结论 检测血清ADA对急性黄疸性肝炎的诊断、疗效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与胆道疾病的鉴别诊断中,ADA优于TBA和PA。
- 舒仁明邹立新魏中华吴晓燕王修石
- 关键词:血清ADA急性黄疸性肝炎预后腺苷脱氨酶
- 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血糖、血脂、载脂蛋白及脂蛋白(a)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观察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糖 (Glu)、血脂、载脂蛋白、脂蛋白 (a)代谢变化情况。方法 高血压组2 10例 ;冠心病组 12 8例 ;正常对照组 12 0例。血糖用电极法测定 ;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LDL c)用酶学方法测定 ;载脂蛋白A1(APO A1)与载脂蛋白B(APO B)用透射比浊法 ;脂蛋白a[LP(a) ]用单抗比浊法。结果 高血压组、冠心病组较对照组 :Glu、TC、LDL c、APO A1,P <0 .0 0 1,有极显著性差异 ;TG ,P <0 .0 1,有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 :较对照组HDL c ,APO B ,LP(a) ,TGP <0 .0 1,有显著性差别。冠心病组较对照组 :HDL c、APO B、LP(a) ,P <0 .0 0 1,有极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与高血压组比较 :HDL c、APO A1、APO B、LP(a) ,P <0 .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糖、血脂、载脂蛋白及脂蛋白 (a)可作为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有用指标 ,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
- 邹立新舒仁明吴晓燕王家驷
- 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血糖血脂载脂蛋白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
- 2009年
- 乙型肝炎病毒可根据全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异源性大于或等于8%而分为A~H 8个基因型。各基因型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域性,基因型也与乙型肝炎的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近年来,在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现,不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对不同抗病毒药物的应答不尽相同,大多数研究证实基因型A或B对干扰素治疗应答明显好于基因型C或D;但各基因型对拉米夫定治疗应答性争议较大;关于其他药物和其他基因型的研究目前尚少。
- 邹立新陈兰府伟灵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基因型抗病毒药
- C反应蛋白与三酰甘油联合测定在监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清洗功能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随着临床化学检验自动化的广泛应用,仪器清洗功能状态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清洗不彻底容易造成试剂间交叉污染,这种影响随着仪器清洗功能障碍程度的增加会越来越显著。尽早发现仪器清洗功能障碍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探讨一种早期、灵敏监测自动生化分析仪清洗功能状态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 白俊玺舒仁民王家泗李清明张州毓邹立新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甘油三酯类临床实验室技术
- 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脑脊液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脑脊液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以脱髓鞘病变为共有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76例及正常对照者27例,以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脑脊液Cystatin C水平,并同时测定脑脊液葡萄糖、脑脊液乳酸、脑脊液蛋白及脑脊液白蛋白水平,对比不同分组方式下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与正常对照组间及不同类型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组间脑脊液Cystatin C表达水平的差异;对脑脊液Cystatin C判断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神经系统脱髓鞘改变者脑脊液Cystatin C水平为(3.80±1.29)mg/L,较正常对照组(5.36±1.07)mg/L下降,均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和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脑脊液Cystatin C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均〈0.05);观测组间比较P〉0.05。组间脑脊液Cystatin C单因素ANOVA结果表明各病理分组中该标志物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图表明,AUC=83.0%,95%CI AUC=75.2%-90.9%,最佳诊断阈值为4.37mg/L;该水平时敏感度为72.4%,特异度为88.9%。结论脑脊液Cystatin C在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低水平表达,ROC曲线分析表明脑脊液Cystatin C水平低于4.37mg/L对脱髓鞘性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好的判断效能,该标志物在以脱髓鞘病变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但尚需结合其他临床诊治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 王家驷王廷杰孙良丽赵雪舒仁明黄华邹立新
- 关键词: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脑脊液脱髓鞘
- 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MycoplasmaIST2支原体培养试剂对310例女性生殖道感染者分泌物培养并药敏试验。结果:310例标本经培养呈阳性的有263例,占84.8%。人型支原体(Mh)15例,占5.7%,解脲支原体(Uu)248例,占94.3%,未检出Uu+Mh阳性株。耐药率<14%的抗菌药物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四环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耐药率也较低,分别为35.4%、18.6%,而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均>87%。结论:Uu引起的女性生殖道感染率和耐药率均高,临床诊治中应高度重视病原学检查,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米诺环素是临床经验治疗首选药物。
- 赵思阳邹立新王春耀
- 关键词:女性生殖道支原体药敏试验
- 尿微量蛋白和血β2微球蛋白测定在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中的意义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研究尿微量蛋白和血β2微球蛋白测定在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350例高血压患者和15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2组的尿微量ALB、TRF、α1-MG、VIgG、β2-MG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ALB为(7.01±2.58)mg/L,TRF为(1.21±0.25)mg/L,α1-MG为(8.53±1.87)mg/L,UIgG为(6.23±1.32)mg/L,血β2-MG为(0.08±0.02)mg/L;观察组(即高血压患者组)ALB为(23.45±5.15)mg/L,TRF为(1.54±0.19)mg/L,α1-MG为(15.79±4.26)mg/L,UIgG为(13.52±2.87)mg/L,血β2-MG为(0.79±0.12)mg/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α1-MG、ALB及血β2-MG为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与高血压分级呈正相关。
- 焦鑫何思春邹立新
- 关键词:尿微量蛋白高血压肾损害
- 脑脊液乳酸、蛋白含量和酶活性测定在脑膜炎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乳酸(LA)、蛋白含量和酶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98例脑膜炎患者(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和25例无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炎症而需要外科手术的腰麻(对照组)的脑脊液LA、总蛋白、CRP含量和酶(LDH、ADA、AST)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脑脊液总蛋白、AST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组(化脑组)、结核性脑膜炎组(结脑组)、病毒性脑膜炎组(病脑组)(P<0.01),对照组脑脊液LA、CRP、LDH、ADA明显低于化脑组、结脑组(P<0.01),低于病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脑组脑脊液LA、CRP、总蛋白、LDH、AST明显高于结脑组、病脑组(P<0.01);结脑组脑脊液LA、CRP、总蛋白、LDH、AST明显高于病脑组(P<0.01);结脑组脑脊液ADA明显高于化脑组、病脑组(P<0.01),化脑组高于病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脊液LA、蛋白含量和酶活性变化对不同类型脑膜炎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邹立新魏忠华李清明舒仁明王家驷
- 关键词:脑脊液乳酸酶活性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