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春燕
- 作品数:25 被引量:230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1
- 2017年
-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BLC)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明确诊断为AP的住院患者完整资料134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n=72)和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n=62)。再按发病原因分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A组,n=43)和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组,n=91)。收集所有患者入院与发病时间在24 h内且未经治疗的首次发病的血浆D-D、FIB及PBLC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D-D、FIB以及PBLC对AP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与MAP组比较,SAP组患者血浆D-D和FIB水平升高(Z=-3.171,P=0.002;t=-2.339,P=0.021)。B组D-D水平高于A组(Z=-4.178,P<0.001);B组FIB水平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BLC明显高于B组(t=2.466,P=0.015)。D-D、FIB及PBL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9、0.611、0.591,其中D-D对S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高于FIB和PBLC。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712。血浆D-D、FIB水平与AP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5、0.192,P值分别为0.001、0.026)。结论 D-D、FIB、PBLC对早期判断AP严重程度均具有重要价值,将三者联合检测意义更大。
- 虎青梅牛春燕
- 关键词:胰腺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
- 自噬在肝脏脂质代谢中的意义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被引量:7
- 2014年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慢性炎症以及遗传易感性强烈关联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纤维化、肝硬化。由于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近20年亚洲国家和地区NAFLD增长迅速,导致疾病谱变迁,NAFLD现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流行率17%~33%)以及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第一大慢性肝病。近几年研究发现,自噬作为一种细胞程序,在介导脂质代谢过程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结合NAFL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本文就自噬在肝脏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意义及其与IR的关系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汪雯牛春燕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代谢自噬
- 3种血清学标志物用于胃癌癌前病变筛查价值探讨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促胃液素-17(G-17)及幽门螺杆菌(Hp)抗体用于胃癌癌前病变筛查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166例临床资料,均行PGI、PGII、PGR、G-17及Hp抗体检测,分析胃黏膜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及OLGA/OLGIM分期不同患者PG、G-17水平变化情况,同时比较ABC法检测下不同组胃癌癌前状态检出情况。结果胃窦萎缩患者血清G-17水平显著低于无萎缩者(P<0.05);胃体萎缩患者血清PGR水平显著低于无萎缩者(P<0.05);全萎缩患者血清PGⅠ和PGR水平均显著低于无萎缩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窦肠化、胃体肠化及全肠化患者G-17水平显著低于无肠化者(P<0.05);患者血清PGⅠ水平随OLGA分期提高逐渐降低,其中Ⅳ期血清PGⅠ水平显著低于其他期(P<0.05);OLGA分期Ⅱ期患者血清G-17水平显著低于0期(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清PGⅠ水平随OLGIM分期提高逐渐降低,其中Ⅳ期血清PGⅠ水平显著低于其他期(P<0.05);OLGIM分期Ⅱ期患者血清G-17水平显著低于0期(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组患者出现癌前病变比例高于低危组,但低危组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占比分别达50.00%、15.58%。结论血清PG、G-17及ABC法均可用于胃癌癌前病变筛查,但低危人群仍具有一定癌前病变罹患风险。
- 田宇马梦影辛娜高保华牛春燕
-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杆菌抗体胃癌癌前病变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中自噬与脂质代谢的相互调节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自噬与脂质代谢的相互作用。方法体外人肝细胞培养(脂肪变性)制备NAFLD细胞模型,雷帕霉素诱导细胞自噬,3-甲基腺嘌呤抑制细胞自噬,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TG、ALT、AST、LDH、GGT、Alb水平,IF法检测LC3-Ⅱ的定位与分布,Western Blot检测LC3-Ⅱ/LC3-Ⅰ比值。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诱导自噬组的吸光度值和细胞活率与脂肪变组比较,明显下降(HL-7702细胞q值分别为4.160、4.110,SK-HEP-1细胞q值分别为4.407、4.032;P值均<0.05)。脂肪变组TG、ALT、AST、LDH、GGT、Al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HL-7702细胞q值分别为5.316、3.730、4.013、6.967、6.192、5.531,SK-HEP-1细胞q值分别为4.963、3.603、4.774、7.479、6.319、5.193;P值均<0.05)。诱导自噬组TG、ALT、AST、LDH、GGT、Alb水平与脂肪变组相比,明显降低(HL-7702细胞q值分别为4.978、3.695、3.960、5.130、4.695、3.192,SK-HEP-1细胞q值分别为3.846、5.575、4.184、5.019、4.203、3.049;P值均<0.05)。LC3-Ⅱ在各组肝细胞中的标记值,诱导自噬组最高(HL-7702细胞为90.1%,SK-HEP-1细胞为80.0%),其次是脂肪变组(HL-7702细胞为47.2%,SK-HEP-1细胞为48.4%)及抑制自噬组(HL-7702细胞为30.2%,SK-HEP-1细胞为45.5%)。诱导自噬组LC3-Ⅱ/LC3-Ⅰ比值与脂肪变组相比,明显升高(HL-7702细胞q值为6.786,SK-HEP-1细胞q值为5.926;P值均<0.05)。结论自噬的上调有利于促进肝脏脂肪的清除,而下调则促进脂质的聚积。
- 闫蓉牛春燕于璐田宇
- 关键词:脂肪肝自噬脂类代谢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急性胰腺炎的诊疗、严重程度评估、预后判断、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应用SPSS 22.0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两样本间的计量资料比较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计数资料比较应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其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与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95%CI:4.132~22.575,OR=9.658,P<0.01)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间存在相关性。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严重程度对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有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影响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 金豆牛春燕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回顾性分析
- 酸性鞘磷脂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被引量:2
- 2017年
- 酸性鞘磷脂酶(ASMase)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ASMase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及动物肝脏中表达增加,且可导致氧化应激、脂质沉积、脂毒性、炎性反应、纤维化等改变。此文综述了ASMase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评价其在NAFLD的预测、诊断、靶向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 齐雪韩海静牛春燕
- 关键词:酸性鞘磷脂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
- APRI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及预测价值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评估APRI(AST与PLT比值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诊断且未经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9例,其中HBeAg阳性37例,阴性32例,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组织学方法评价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计算APR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分析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BeAg阴性组患者的APRI[0.890(0.370~3.000)]高于HBeAg阳性组[0.520(0.355~0.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4,P=0.025);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AP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4,P=0.040)。APRI预测中重度肝纤维化(≥F2)的cut-off值为1.0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73(95%可信区间:0.426~0.920)。结论 APRI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和分期具有较好的诊断及预测价值。
- 吴方雄高保华牛春燕孙娟汪雯朱琳罗建梅郑建云
- 由“二次打击”到“多重打击”:发病机制的演变带给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启示被引量:50
- 2019年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全球患病率持续上升,与其密切相关的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以及由此产生的医疗负担也在同步增加.NAFLD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仍未彻底阐明,因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的研究结果逐渐超越和补充了经典的“二次打击”学说,出现了“多重打击”学说并逐渐被接受.其中对细胞、分子机制,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出NAFLD发病机制中众多的关键靶点,为NAFLD的诊断标志物和靶向治疗药物研发提供了多维方向.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NAFLD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作一阐述,分析和评估基于此开发其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前景.
- 刘勤牛春燕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靶向治疗
- 胃肠超声造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有上腹部胀痛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者,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进行胃十二指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查出阳性患者96例,与胃镜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镜及病理活检检查结果显示,超声符合数为84例,符合率达87.5%。其中消化性溃疡符合率84.4%,胃癌符合率88.9%,胃炎符合率88.6%,胃食管反流病符合率88.9%。结论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诊断符合率较高,患者易接受,是一种安全、无创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检查新方法。
- 罗建梅达婷崔煜牛春燕
- 关键词:超声造影剂胃十二指肠疾病超声诊断
- 神经酰胺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7年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二次打击"学说可以部分解释NAFLD的发病机制。神经酰胺是NAFLD发生发展中关键的分子信使,而且其作为一种鞘脂与"二次打击学说"密切相关。对神经酰胺在NAFLD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韩海静齐雪牛春燕
- 关键词:脂肪肝神经酰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