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浩刚

作品数:35 被引量:44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沙漠化
  • 9篇荒漠化
  • 7篇地质
  • 5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4篇沙尘
  • 4篇沙尘暴
  • 4篇同位素
  • 4篇土地沙漠化
  • 4篇煤田
  • 4篇尘暴
  • 4篇沉积物
  • 3篇东胜煤田
  • 3篇延安组
  • 3篇沙地
  • 3篇沙质荒漠化
  • 3篇粒度特征
  • 3篇毛乌素沙地
  • 3篇勘查
  • 3篇古气候

机构

  • 18篇西北大学
  • 15篇西安地质矿产...
  • 14篇中国地质调查...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长安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煤航测遥感...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35篇聂浩刚
  • 18篇李智佩
  • 18篇岳乐平
  • 11篇王岷
  • 9篇杨利荣
  • 8篇方念乔
  • 7篇张维吉
  • 6篇殷勇
  • 4篇胡超涌
  • 4篇董福辰
  • 4篇薛祥煦
  • 4篇孙虎
  • 3篇丁旋
  • 3篇王珉
  • 3篇秦尊丽
  • 2篇校培喜
  • 2篇武力超
  • 2篇黄玉华
  • 2篇雷学武
  • 2篇张茂省

传媒

  • 8篇西北地质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球学报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沉积学报
  • 2篇新疆地质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湖泊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新世气候变化与中国北方沙漠化被引量:32
2007年
气候变化是中国北方地区荒漠化形成发展的主要控制因素。新生代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内陆盆地的下降逐渐形成的气候格局造就了北方地区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北方西部内陆盆地以干旱气候为主要特征,中部高原是受季风系统中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消长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东部地区则以暖湿气候为主,受夏季风控制。第四系以来气候的波动则控制着沙漠化的发展或逆转。末次间冰期以来一直持续的大约以1500a为周期的气候振荡对中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有重要的影响或控制作用。全新世以来,北方地区约在10000aBP、8000aBP、5500aBP、4000aBP、3000aBP、1500aBP的沙漠化过程分别与北大西洋第7、5、4、3、2和1次的浮冰事件相应,沙漠化扩大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事件相一致。十年尺度上气候变化的周期性振荡对沙漠化有一定的影响,至少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敏感地带对沙漠化可以起到控制作用。年际尺度上,6.7a和3.38a气候变化周期控制着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发生。此外,北方不同地区近150a以来的人类活动对沙漠化的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智佩岳乐平郭莉刘淑英王岷聂浩刚杨利荣孙虎王飞跃
关键词:全新世气候变化沙漠化
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隆升与中国北方荒漠化被引量:2
2002年
荒漠化不仅与人类偏离自然的活动有关,而且受自然环境的演化控制。第四纪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流改变以及地质背景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与演化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认为第四纪全球气候向干冷方向发展,青藏高原抬升造成的大气环流改变,西南季风减弱、东亚季风加强是中国北方荒漠化发生的气候大背景;高原抬升溯源侵蚀加剧、侵蚀基准面下降、西北地区大型湖泊逐渐消失、范围广泛的河湖相沉积暴露地表是荒漠化发生的地质背景。人类在脆弱的环境中不合理的开发引发了荒漠化的爆发。
岳乐平李智佩朱桦石建省王珉张维吉聂浩刚杨利荣武力超
关键词:全球气候青藏高原隆升地质背景
中国北方东部沙质荒漠化的地学观被引量:13
2002年
中国北方东部的土地荒漠化主要受新构造运动以来的构造 -沉积特征、青藏高原隆升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亚洲季风等地质背景控制。北方东部沙质荒漠化区域地质分类 ,按其成因可分为就地起沙型、风沙型和土地粗粒化型等 3种类型。其中 ,就地起沙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东部毛乌素、科尔沁、浑善达克、呼伦贝尔等沙地内 ,流经这些沙地的古河道 ,广泛发育河湖相砂质沉积物以及以砂质沉积物为母质的土壤分布区。风沙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上述沙地的边缘地带 ,如毛乌素沙地以南的覆沙黄土区等。土地粗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 -河北坝上草原 ,其土壤类型多为含砾沙土 ,其土壤母质为基岩风化壳、残坡积或冲洪积物。荒漠化发展趋势上 ,尽管就地起沙型沙质荒漠化在毛乌素、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的局部地区均有所逆转 ,但总体上 ,在北方广大地区 ,主要以地表土壤粗化为主的荒漠化和风沙型荒漠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上述不同类型的沙质荒漠化 ,总体上受地质背景控制。其中 ,第四纪以来的构造 -沉积特征控制着不同类型荒漠化的区域分布 ,气候变化控制着荒漠化的进程 ,人类活动则是在上述背景的基础上进行。
李智佩张维吉王岷聂浩刚岳乐平
关键词:沙质荒漠化气候变化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张茂省校培喜魏兴丽孙传尧黄玉华王佳运聂浩刚李林武文英孙巧银张睿李清殷昊雷学武薛强曾磊王晓勇董英刘洁张开军
该项目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十一五”期间部署安排的全国三个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之一,是国土资源大调查重大计划项目《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示范治理工程》的工作项目,工作项目编码:1212010541106-3。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晶质石墨富集成矿机理初探
<正>秦岭造山带是中国石墨矿资源丰富的五大主要分布区之一,目前已发现石墨矿(点)主要分布在东经:106°30′~112°40′,北纬:32°50′~34°30′之间。受秦岭东西向区域性构造控制的石墨矿带亦大致呈近东西向展...
冯杨伟聂浩刚
关键词:成矿机理秦岭造山带
文献传递
秦岭造山带晶质石墨富集成矿机理初探
秦岭造山带是中国石墨矿资源丰富的五大主要分布区之一,目前已发现石墨矿(点)主要分布在东经:106°30′12°40′,北纬:32°50′4°30′之间。受秦岭东西向区域性构造控制的石墨矿带亦大致呈近东西向展布,造山带内晶...
冯杨伟聂浩刚
构造背景与中国北方荒漠化的形成、发展与演化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对中国西部内陆干旱盆地及周缘绿洲、中部高原荒漠化区的阿拉善高原、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以及东部呼伦贝尔高原进行荒漠化调查,分析地质构造背景对荒漠化的影响。方法在广泛开展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环境与构造背景的内在联系。结果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并奠定了第四纪环境的空间格局。中国北方日益干旱,三北地区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与演化基于这样的大地质背景,并自始至终受大地质背景控制;荒漠化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包括人类)相互作用的结果。结论荒漠化区域的地质构造背景、岩土性质、地貌特征、水文地质状况、地表温度、湿度、空气动力学条件以及生物群落等等,与荒漠化形成、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活动始终是在特定的地质背景中进行,人类在荒漠化过程中扮演催化剂的角色。
杨利荣岳乐平李智佩聂浩刚
关键词:荒漠化地质构造
从腾冲和香格里拉沉积记录看60ka BP以来的印度季风活动特征
2009年
通过腾冲北海与香格里拉纳帕海有机碳含量、δ^13C、粒度等沉积指标和若干孢粉指标的对比,参照60ka BP以来孟加拉湾的沉积韵律互层与δ^18O记录,发现它们同与印度季风系统存在密切关联。然而由于经纬与海陆分布的差异,夏季风和冬季风对各处的影响亦有很大差别。大约发生于37-32ka BP的强大的暖湿型气候事件在北海与纳帕海盆地的沉积序列之中反映突出,成为过去60ka间最引人瞩目的现象,但是却缺乏海域记录的有力呼应。海陆记录对比结果表明,MIS3后期区域气候事件的控制因素来自陆地而非海洋,青藏高原在此期间的特别升温导致印度冬季风的衰退及其他大气环流型式的改变有可能是重大气候事件形成的主因。此外,陆地地貌对于季风的降水效应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方念乔包锐丁旋殷勇赫鹏飞温延星聂浩刚
关键词:印度季风
遥感技术在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的应用被引量:39
2007年
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频发,危害严重,在延安市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试点中,选用高分辨率的Spot5和快鸟卫星(QuickBird)数据,进行了地质灾害解译与信息提取,获取了丰富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以及承载体信息,为开展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提供了基础资料,发挥了遥感技术的先导作用。笔者从遥感调查的内容、数据选择和处理、解译技术方法、地质灾害信息提取、解译及解译效果等方面论述了遥感技术在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的应用,认为该技术方法和本次所取得的经验可以在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推广和应用。
张茂省雷学武校培喜聂浩刚黄玉华武文英丁辉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质灾害调查数据融合解译
孟加拉湾和东经90°海岭260ka以来的古海洋学记录与印度季风的影响被引量:8
2001年
通过相轮分析,讨论了北印度洋孟加拉深海扇扇区和东经90°海岭岭区的沉积记录部分环境指标间可能存在的相互联系.60 kaBP以来短周期的快速变化在扇区得到充分反映,其中,古生产力的变化与夏季季风的兴衰并非呈简单的线性关系,与西北印度洋的替代性指标意义相反,上升流种Globigerina bulloides的相对富集在研究区不是印度夏季季风增强反是其减弱的信号.岭区记录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显示了与扇区记录基本对应的气候演化特征,还初步讨论了发生于165 kaBP前后的重大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事件,认为其很可能亦是印度季风活动的产物.
方念乔陈学方丁旋胡超涌殷勇聂浩刚
关键词:东北印度洋古海洋学印度季风孟加拉湾环境指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