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雨林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切除
  • 6篇切除术
  • 6篇疗效
  • 6篇腹腔
  • 5篇结石
  • 5篇腹腔镜
  • 4篇临床疗效
  • 4篇肝切除
  • 4篇肝切除术
  • 3篇胆管
  • 3篇肝癌
  • 3篇肝内
  • 2篇胆管结石
  • 2篇胆囊
  • 2篇胆囊结石
  • 2篇血管
  • 2篇引流
  • 2篇手术
  • 2篇内胆
  • 2篇腹腔镜肝切除

机构

  • 14篇赣南医学院第...
  • 2篇赣南医学院

作者

  • 14篇谢雨林
  • 13篇何晓
  • 9篇曾繁林
  • 7篇应勇
  • 5篇王小农
  • 4篇谢元康
  • 4篇陈斌
  • 4篇张坚红
  • 3篇宋才鑫
  • 3篇林洁
  • 2篇范琳峰
  • 1篇张鸿晖
  • 1篇盛瑶环
  • 1篇周若霞
  • 1篇谢斌辉
  • 1篇罗家芳
  • 1篇曾祥福
  • 1篇刘志坚
  • 1篇李赞斌

传媒

  • 4篇当代医学
  • 2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现代医院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药品评价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预防性介入治疗DSA检查阴性胃肠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预防性介入治疗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 S A)检查阴性的胃肠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探索介入在治疗DSA阴性胃肠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06/2014-06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就诊的DSA检查阴性的消化系出血患者78例,按照盲法随机分为两组:介入治疗组(39例)采用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对照组(39例)采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介入治疗组的短期止血成功率和远期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2.31%和82.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0%和58.97%(P<0.05).介入治疗组的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54.56 m L±10.37 m L和10.35 d±2.46 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86.21 m L±11.34 m L和13.02 d±3.03d(P<0.05),但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对DSA检查阴性的胃肠道出血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应勇罗家芳何晓曾繁林谢雨林
关键词:介入治疗胃肠道出血临床疗效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并双J管内引流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并双J管内引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间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LCBDE治疗,对照组采用胆总管内留置T管引流,观察组采用双J管内引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残留率,术后1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结石残留率比较(对照组12.50%,观察组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ALT、AST、TBIL、DBI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T管引流,LCBDE并双J管内引流一期缝合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住院天数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李赞滨张坚红谢雨林谢元康周若霞何晓应勇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双J管
一次性切口牵开固定器在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2017年
目的:探究一次性切口牵开固定器在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70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5例。A组患者采用一次性切口牵开固定器行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B组患者采用传统拉钩行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切口疼痛、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并在两组间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B组短,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出现切口感染2例(占5.7%),B组切口感染12例(占3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较B组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切口牵开固定器在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手术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缩短了患者的术中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同时术后切口感染及切口疼痛发生率均较低,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较高。
谢雨林谢元康范琳峰何晓
关键词:手术
经阴道拖出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体会
2019年
目的了解经阴道拖出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8例直肠癌患者,13例(A组)接受经阴道拖出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15例(B组)接受传统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短期肿瘤结局。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长于B组(P<0.05),胃肠功能恢复和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1),术后并发症及短期肿瘤结局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相比,经阴道拖出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操作相对困难,耗时较长,但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避免腹部切口,达到美容效果,安全可行。
范琳峰刘丽芳谢雨林赵书锋刘志坚盛瑶环曾祥福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阿帕替尼联合金龙胶囊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金龙胶囊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5例。2组均为中晚期肝癌的患者,观察组采用阿帕替尼联合金龙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帕替尼治疗随访观察。观察2组患者治疗3月后、6月、1年后随访患者病情变化(饮食、疼痛、腹胀等情况)及复查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影像学检查(腹水、肿瘤大小)等的变化。结果:观察组AFP、影像学测量肿瘤变化、腹水均较对照组改善,近期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较对照组好(P<0.05)。实验组缓解率以及生存周期均得到延长(P<0.05)。结论:通过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金龙胶囊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谢雨林李赞滨张坚红宋才鑫应勇何晓
关键词:金龙胶囊原发性肝癌
全腔镜完全乳晕入路甲状腺切除术96例临床报道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全腔镜完全乳晕入路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采用全腔镜完全乳晕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术中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无低钙抽搐,1例音调下降。余患者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全腔镜完全乳晕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手术安全,美容效果满意。
应勇王小农何晓李赞斌宋才鑫张坚红谢雨林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
主动全入肝血流阻断联合低中心静脉压在腹腔镜肝切除中临床应用
2024年
研究主动全入肝血流阻断联合低中心静脉压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9年10月至2022年06月间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院行腹腔镜肝切除的肝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术中实施主动全入肝血流阻断联合低中心静脉压在腹腔镜肝切除,对照组实施常规传统腹腔镜肝切除,比较两组临床指标。 结果 经主动全入肝血流阻断联合低中心静脉压行腹腔镜肝切除(实验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小于常规传统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肝功能各项指标对比,如两组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全入肝血流阻断联合低中心静脉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可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手术。该技术在控制出血量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显著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此外,术后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基于这些优点,主动全入肝血流阻断联合低中心静脉压的应用值得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广泛推广。
谢雨林王诗杰曾繁林钟百茵何晓
关键词:低中心静脉压腹腔镜肝切除术肝癌低中心静脉压腹腔镜肝切除术
肝内胆管结石采用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治疗组和开腹治疗组,各41例。给予腹腔镜治疗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给予开腹治疗组患者开腹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和术后复发率等。结果腹腔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止痛药使用情况、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意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开腹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曾繁林林洁谢雨林何晓王小农陈斌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腹腔镜肝切除术
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和理性思考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理性思考。方法 69例肝血管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科手术治疗组(34例)和肝动脉栓塞治疗组(35例)。外科手术治疗组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肝动脉栓塞治疗组患者采取肝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肝血管瘤缩小>1/2体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QOL)评分、幸福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肝动脉栓塞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外科手术治疗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幸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幸福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肝动脉栓塞治疗组改善幅度大于外科手术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动脉栓塞治疗组患者肝血管瘤缩小>1/2体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外科手术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动脉栓塞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显著低于外科手术治疗组的3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效果理想。
曾繁林谢雨林何晓陈斌应勇宋才鑫
关键词:肝动脉栓塞肝血管瘤临床治疗效果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肝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7年
目的:评价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9月间外科收治的行肝切除术78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期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等测得值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及第7天时ALT、AST等指标均上升;用药后术后第3天时DBIL、TBIL水平上升,第7天时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但各监测点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有显著改善作用。
曾繁林林洁谢雨林何晓王小农陈斌
关键词: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临床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