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乐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烧伤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计数
  • 2篇严重烧伤
  • 2篇严重烧伤患者
  • 2篇预后
  • 2篇脂多糖
  • 2篇脂多糖类
  • 2篇伤患者
  • 2篇烧伤患者
  • 2篇计数
  • 2篇红细胞分布宽...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类
  • 1篇点阵激光
  • 1篇点阵激光治疗
  • 1篇多糖
  • 1篇血流
  • 1篇血流量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邱乐
  • 6篇陈旭林
  • 6篇王飞
  • 6篇刘晟
  • 4篇王超
  • 3篇程浩
  • 2篇周波
  • 1篇李春
  • 1篇王永杰
  • 1篇王健
  • 1篇马奔
  • 1篇方旭

传媒

  • 2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华重症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烧伤及创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收治的2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单纯激光治疗组,每组10例。术前均对2组患者术区进行拍照存像、消毒、擦干,局部均匀涂抹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后以无菌薄膜封闭保护60 min,擦去乳膏后再次消毒术区。术中使用CO_(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患者瘢痕部位进行扫描,根据患者增生性瘢痕厚度选定合适的机器参数,维持机器频率300 Hz及密度5%,在20~30 J调整能量参数的大小,时间间隔1 s,保证点阵矩形完全覆盖增生瘢痕,允许2次激光形成的热损伤矩阵之间存在25%面积的重叠。术后即刻冷敷创面60 min,冷敷结束至术后1周,单纯激光治疗组不外用任何药物,联合治疗组术区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外用,3次/d。术后3 d治疗部位不碰水,若出现感染情况,可以加用抗生素软膏,点状损伤创面外痂皮未掉落完全时禁止擦洗创面,禁止直接剥除痂皮,禁止术区涂抹化妆品等,避免接受阳光直射。于第1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进行第2次激光治疗,以2次CO_(2)点阵激光治疗为1个疗程,1个疗程治疗后间隔2个月待术区稳定后行疗效判断,计算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根据温哥华瘢痕量表(VSS)与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患者治疗前、第1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第2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瘢痕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分。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1)治疗1个疗程后2个月,单纯激光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8/10)、90%(9/10),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0,P=0.49)。(2)对2组VSS评分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其中疼痛、瘙痒、柔软度及厚度评分的组内及�
胡志远邱乐王飞刘晟陈旭林
关键词:瘢痕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Tec在内毒素/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Tec在LPS诱导巨噬细胞产生TNF-α和IL-1β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培养于6孔板的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分为4组,每组24孔.空白对照组细胞用含体积分数10% FBS的DMEM培养液常规培养2 h;LFM-A13组细胞先用75 μmol/L的Tec特异性抑制剂LF M-A 13处理1h,再同前常规培养1 h;LPS组细胞先同前常规培养1h,再用0.1 μg/mL LPS刺激1 h;LPS+ LFM-A13组细胞先用75 μmol/L的LFM-A 13处理1h,再用0.1μg/mL LPS刺激1h.培养结束后,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1 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内TNF-α和IL-1 β 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Tec、转化生长因子激活激酶1(TAK1)和p38 MAPK的活性.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 结果 LFM-A13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IL-1 β含量相近(P值均大于0.05),2组细胞内TNF-α、IL-1 β mRNA表达量亦相近(P值均大于0.05).LP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IL-1 β含量分别为(1 213±154)、(636±90) pg/mL,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330 ±44)、(211±31) pg/mL(P值均小于0.01);其细胞内TNF-α和IL-1β mRNA表达量分别为1.57±0.22、1.44 ±0.24,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1.00 ±0.18、1.00 ±0.19(P值均小于0.01).LPS+ LFM-A13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IL-1β含量分别为(787±109)、(453±64) pg/mL,显著低于LPS组(P值均小于0.05);其细胞内TNF-α和IL-1β mRNA表达量分别为1.21 ±0.15、1.21 ±0.22,也显著低于LPS组(P值均小于0.05).LFM-A13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内Tec、TAK1以及p38 MAPK活性相近(P值均大于0.05).LPS组细胞内Tec、TAK1、p38 MAPK活性分别为2.69 ±0.41、3.99 ±0.65、2.07 ±0.31,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1.00 ±0.17、1.00 ±0.16、1.00 ±0.18(P值均小于0.01);LPS+ LFM-A13组细胞内Tec、TAK1和p38 MAPK活性分别为1.02 ±0.17、1.18 ±0.20、1.58
王超王飞周波邱乐王健刘晟陈旭林
关键词:脂多糖类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类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TEC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降钙素原对儿童急性阑尾炎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降钙素原(PCT)对儿童急性阑尾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儿童急性阑尾炎268例作为阑尾炎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理类型不同将儿童急性阑尾炎268例分为单纯组(单纯性急性阑尾炎,121例)、化脓组(化脓性急性阑尾炎,105例)和坏疽或穿孔组(坏疽或穿孔性急性阑尾炎,42例)3组。比较阑尾炎组和对照组及不同病理类型儿童急性阑尾炎3组临床资料,探讨RDW、PCT及二者联合对儿童急性阑尾炎及化脓性和坏疽或穿孔性儿童急性阑尾炎诊断价值,分析急性阑尾炎患儿RDW、PCT与Alvarado评分相关性。结果阑尾炎组RDW和PCT高于对照组;Alvarado评分和RDW、PCT单纯组低于化脓组和坏疽或穿孔组,化脓组低于坏疽或穿孔组(P<0.05或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DW和PCT二者联合较单一对儿童急性阑尾炎及化脓性和坏疽或穿孔性儿童急性阑尾炎诊断价值的曲线下面积大。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阑尾炎患儿RDW、PCT与Alvarado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儿童急性阑尾炎RDW和PCT升高,且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RDW和PCT二者联合对儿童急性阑尾炎及其不同病理类型诊断价值较高。
马奔李春邱乐
关键词:阑尾炎儿童红细胞分布宽度降钙素原病理类型
lncRNA-AC013472.3对脂多糖刺激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AC013472.3对脂多糖(LPS)刺激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以NR8383细胞分别建立lncRNA-AC013472.3沉默及过表达模型,沉默模型分为乱序无意义阴性小干扰RNA序列(si-con)组(转染si-con的NR8383细胞)、LPS+si-con组(10μg/L的LPS处理转染si-con的NR8383细胞24 h)、小干扰RNA(siRNA)组(转染siRNA的NR8383细胞)和LPS+siRNA组(10μg/L的LPS处理转染siRNA的NR8383细胞24 h);过表达模型分为空质粒(p-con)组(转染p-con的NR8383细胞)、LPS+p-con组(10μg/L的LPS处理转染p-con的NR8383细胞24 h)、lncRNA过表达质粒(plncRNA)组(转染plncRNA的NR8383细胞)和LPS+plncRNA组(10μg/L的LPS处理转染plncRNA的NR8383细胞24 h),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NF-α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磷酸化的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在沉默模型中,LPS+si-con组TNF-αmRNA相对表达量、TRAF-6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si-con组(2.040±0.195比1.048±0.207、0.473±0.022比0.293±0.076和0.469±0.062比0.252±0.038)(均P<0.05);LPS+siRNA组TNF-αmRNA相对表达量、TRAF-6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siRNA组(4.158±0.119比1.028±0.019、0.700±0.104比0.231±0.023和0.771±0.095比0.258±0.050)(均P<0.05);LPS+siRNA组各指标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LPS+si-con组(均P<0.05)。在过表达模型中,LPS+p-con组TNF-αmRNA相对表达量、TRAF-6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p-con组(1.961±0.169比0.999±0.143、0.533±0.047比0.247±0.020和0.565±0.108比0.276±0.048)(均P<0.05);LPS+plncRNA组TNF-αmRNA、TRAF-6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plncRNA组(1.322±0.110比1.043±0.093、0.347±0.035比0.232±0.023和0.405±0.072比0.268±0.031)(均P<0.05);LPS+plncRNA组各指标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LPS+p-con组(均P<0.05)。结论lncRNA-AC013472.3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
李世吉王飞王永杰刘晟邱乐陈旭林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A脂多糖类
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对兔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观察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对兔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兔8只,采用电子恒温恒压电烫仪90℃烫其背部12 s造成Ⅱ度烧伤创面,每只兔背部共烫伤4个Ⅱ度烫伤创面。采取左右自身对照,左侧为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的治疗组,右侧为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无菌纱布包扎的对照组。烫伤后即刻和治疗后第1、3、5、7天共5个时相点分别采集创面皮肤组织标本,干湿重法测定创面组织含水量,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创面微循环血流量,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3、5、7天,治疗组创面组织含水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67、5.133、4.464、3.875,P=0.001、0.001、0.003、0.006),治疗后第3、5、7天,创面微循坏血流量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55、-4.835、-7.168,P=0.016、0.020、0.000)。治疗组第14天和第20天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52、-11.223,P=0.000、0.000),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20.9±2.2)d,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23.0±2.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79,P=0.000)。结论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可减轻创面水肿,增加兔Ⅱ度烧伤创面微循环血流量,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周波陈旭林程浩方旭刘晟王飞王超邱乐
关键词:烧伤伤口愈合血流量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的比值对严重烧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伤后第3 天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小板计数的比值(RPR)在严重烧伤患者预后中的判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 年1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符合重度以上烧伤标准的成年患者325例,检测患者伤后第3 天RDW 和血小板计数.根据患者伤后第3 天RPR 中位数值将其分为高RPR(RPR ≥ 0.124)组和低RPR(RPR 〈 0.124)组,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严重程度、是否有吸入性损伤等指标的数据,采用Kaplan-Meier 法分析严重烧伤住院期间生存率并将结果带入Cox 回归分析,同时绘制61 例死亡患者ROC 受试者工作曲线,探讨伤后第3 天RPR 对严重烧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作用.结果:伤后第3 天高RPR 组和低RPR 组在严重烧伤住院期间生存率分别为70.2%(118 例)和93.0%(146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 回归分析提示伤后第3 天RPR 为预测烧伤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0.398,95% 置信区间: 0.2000.794,P〈0.01).对61 例死亡患者ROC 曲线分析提示,伤后第3 天RPR 值ROC 曲线下总面积为0.776(95% 置信区间为0.706-0.846,P〈0.01).其中伤后第3 天RPR 的最佳阈值为0.192 时敏感性62.3%,特异性86.3%.结论:伤后第3 天RPR 对严重烧伤患者预后的预测有临床意义.
邱乐程浩王超刘晟王飞陈旭林
关键词:烧伤预后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
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与血小板计数的比值对严重烧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伤后第3天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与血小板计数的比值(NPR)在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16例成人重度及以上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收集患者伤后第3天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化验检查结果。依患者伤后第3天NPR中位数值,将其分为高NPR(≥0.077)和低NPR(<0.077)2组,同时综合考虑2组患者性别、年龄、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早期手术、烧伤指数等资料。对观察指标值行χ~2或t检验,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严重烧伤患者住院期间生存率,带入Cox回归分析并绘制58例死亡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伤后第3天NPR对判断严重烧伤患者预后的作用。结果伤后第3天高NPR组和低NPR组在严重烧伤住院期间生存率分别为78.9%和9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Cox回归分析提示伤后第3天NPR为预测烧伤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33.353;95%CI:4.050~274.704,P <0.01)。58例死亡患者ROC曲线显示,烧伤后第3天NPR值曲线下总面积为0.742(95%CI:0.675~0.809,P <0.01)。其中伤后第3天NPR的最佳阈值为0.099(敏感度67.2%,特异度70.1%)。结论烧伤后第3天NPR对预测严重烧伤患者的预后有较强的临床意义。
汤旭东程浩邱乐李世吉王超刘晟王飞陈旭林
关键词:烧伤预后血小板计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