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光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脑炎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2篇动脉狭窄
  • 2篇亚急性
  • 2篇造影
  • 2篇髓鞘
  • 2篇椎动脉
  • 2篇椎动脉狭窄
  • 2篇椎体
  • 2篇脱髓鞘
  • 2篇脱髓鞘性
  • 2篇脱髓鞘性脑炎
  • 2篇临床X线分析
  • 2篇颈椎
  • 2篇急性
  • 2篇甲苯咪唑
  • 2篇复方甲苯咪唑
  • 2篇X线

机构

  • 11篇内江市第二人...
  • 2篇四川省卫生学...

作者

  • 11篇曾光华
  • 8篇郑书东
  • 3篇刘仲初
  • 2篇郑大伟
  • 1篇甘华平
  • 1篇蔡春仙
  • 1篇陈华容
  • 1篇张继军
  • 1篇魏常辉
  • 1篇张正海

传媒

  • 4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华西医学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方甲苯咪唑致急、亚急性脱髓鞘性脑炎的MRI表现(附28例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复方甲苯咪唑致急、亚急性脱髓鞘性脑炎的MRI的表现特点。方法 :采用头颅MRI常规SE序列轴位、冠状位、矢状位T1 WI、T2 WI、并分析 2 8例该病的MRI表现和临床相关资料。结果 :MRI检查发现大脑半球多叶白质区多发的小点状、小片状、圆形、类圆形、椭圆形、长条状、不规则形等长T1 和长T2 信号病灶 ,边界不清 ,大小不等 ,散在分布。结论 :服用复方甲苯咪唑片后 ,如出现大脑半球多叶白质区多发长T1 和长T2 信号病灶 ,年龄小 ,又有上感史时 ,要想到有复方甲苯咪唑致急性、亚急性脱髓鞘性脑炎之可能 ,应该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曾光华郑书东刘仲初
关键词:复方甲苯咪唑磁共振成像
病毒性脑炎125例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等作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的发病以儿童和青壮年为主(88.0%),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98.4%);首发症状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脑电图异常率86.4%,脑脊液异常率60.8%,CT检查异常率28.1%,MRI检查异常率50.7%。结论:脑电图检查较CT和MRI检查更敏感,优于脑脊液检查,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早诊断有重要意义。
陈华容刘仲初曾光华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脑脊液影像学
复方甲苯咪唑致亚急性脱髓鞘性脑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复方甲苯咪唑致亚急性脱髓鞘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临床观察并分析 2 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资料。结果 :本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肌力减退、感觉异常、精神异常 ,MRI检查发现大脑半球白质区散在多发的斑点状长T1 和长T2 信号病灶对该病的诊断有高度敏感性 ,脑脊液中蛋白、IgG增高。结论 :当有上呼吸道感染时不宜服用复方甲苯咪唑片 ,否则容易诱发脱髓鞘性脑炎 ,应引起重视 ;本病与免疫反应有关 ,若能即时综合治疗则预后良好。
刘仲初郑书东曾光华
关键词:甲苯咪唑脑炎脱髓鞘性亚急性
直肠前突排粪造影的临床X线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尹修芳曾光华古绍明
关键词:直肠前突排粪造影临床X线分析
泌尿系结石的X线平片与B超诊断78例对照分析
1997年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的常见病,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便于及时治疗,现将我院1993年2月至1994年12月近两年间经手术或碎石术后排出,进行 X 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与 B 超诊断对照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78例中,男59例,女19例,男:女为3.1:1,最高75岁,最低19岁,平均45.41岁。
曾光华郑书东尹修芳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诊断准确率静脉肾盂造影腹部平片后尿道结石强回声
颈椎体失稳的临床X线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通过对颈椎椎体失稳的X线多位片投照和诊断分析 ,评价颈椎椎体失稳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采用颈椎多位片投照对 4 0 3例 (男 2 0 4例 ,女 199例 )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后 ,与临床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的X线表现 ,共有 4 4 5个颈椎棘突不同程度向左或向右偏移、有 4 4 0个颈椎体不同程度向后移位、有 4 73个颈椎体不同程度向前移位和 170例第二颈椎齿状突不同程度向左或向右偏移。结论 :椎体失稳的X线表现 ,往往未被重视而漏诊 ;经过本文对颈椎体失稳的X线表现和临床表现分析 ,如有神经根性疼痛和椎动脉供血不足等临床表现时 ,有椎体失稳之可能 ,在其各影像表现轻微时 ,应该及时行颈椎多位片投照检查进一步诊断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曾光华郑书东熊恒辉曾凡淑
关键词:颈椎体失稳X线分析
STIR-EPI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STIR-EPI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健康志愿者及59例恶性肿瘤患者行STIR-EPI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扫描。并与CT、MRI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59例恶性肿瘤除原发灶以外,STIR-EPI弥散加权成像检出病灶192处,其中真阳性、假阳性分别为168处和24处,假阴性11处,其检出率为93.8%。肝、骨及淋巴结转移灶的发现率明显高于肺和脑(P<0.05)。结论 STIR-EPI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全身转移瘤有较高的检出率,可成为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筛查的重要手段。
蔡春仙魏常辉曾光华郑大伟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肿瘤转移
脑动脉及分支粥样硬化狭窄MRA表现与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影像表现。方法采用脑动脉3D-TOF-MRA重建成像、颈部动脉3D-TOF-MRA增强重建成像技术,对612例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影像特征和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并与100例正常脑动脉对照组进行比较,血管变化有明显差异性。结果 612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内血管有分支减少变细、血管欠光滑、呈小齿状、锯齿状、串珠状、局限性狭窄、节段性狭窄、闭塞等MRA表现;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有轻、中、重度和闭塞。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和范围与脑梗死程度和范围相一致。
郑书东曾光华
关键词:脑动脉粥样硬化磁共振血管造影
垂体腺正常径线MRI测量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运用MRI测量不同生理年龄组垂体腺各径线的正常值范围。材料和方法 :采用MRI的自旋回波序列 ,对正常垂体腺作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T1加权像 ,由此测量了 2 6 70例垂体腺的上下径、左右径和前后径 ,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 :测量每年龄组男女的垂体平均值± 1 96标准差后 ,用t值检验与总体比较〔1〕。上下径 ,36岁前男女 ,≥ 6 6岁男女 ,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5 1~ 6 5岁男女 ,差别有显著性〔2〕。左右径 ,12岁以前男女 ,37~ 5 0岁男性 ,差别有高度显著性〔3〕。前后径 ,12岁以前 ,37~ 5 0岁女性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36岁以前男性 ,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37~ 6 5岁男性 ,13~ 35岁女性 ,差别有显著性。结论 :(1)各年龄组男女的径线与总体值 ,经t值检验 ,多数差别有显著性 ,平均值± 1 96S的范围不相同。 (2 )垂体上下径 ,36岁以前 ,逐渐增大 ,37岁以后逐渐变扁 ,上缘逐渐下凹和萎缩 ,6 5岁以后可出现部分空蝶鞍。 (3)垂体左右径 ,随年龄增大而增大 ,5 0岁以后变化较小。 (4 )垂体上下径≤ 2mm ,鞍内大部分充以脑脊液者 ,考虑空蝶鞍。 (5 )垂体上下径≥ 9mm ,或大于同一年龄组正常值上限 1mm ,且不对称 ,特别是上缘突隆者 ,应考虑垂体微腺瘤 ,结合临床症状可确诊。
曾光华郑书东郑大伟甘华平张正海叶世全宋正容张继军
关键词:径线磁共振成像
颈椎椎体失稳与椎动脉狭窄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曾光华郑书东熊恒辉
关键词:椎动脉狭窄X线表现MRI检查TCD检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