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朋
-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恶性肿瘤病人发生PICC相关性血栓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5
- 2019年
- 丨丨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发生血栓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病人,记录病人一般资料、病史资料、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置管情况、并发症等。对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242例病人中发生PICC血栓的有54例。非O型血病人血栓发生率高于O型血病人。妇科肿瘤病人、BMI较高者的病人发生PICC-DVT较高。多因素分析表明,血型、BMI是PICC-DVT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非0型血病人发生P1CC-DVT的风险高于O型血病人。BMI较高者病人发生PICC-DVT的风险更高。
- 王国栋沈艳芬董静王新朋王晓峥郑媛媛郭双双王宏志
- 关键词:PICC置管静脉血栓ABO血型
- 肿瘤患者耐高压瓣膜型PICC导管置管后最佳体外留置导管长度的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耐高压瓣膜型PICC导管置管后最佳体外留置导管长度,为临床预防非计划拔管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超声引导下结合赛丁格技术行耐高压瓣膜型PICC置管肿瘤患者9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4例和对照组498例,对照组置管后导管外露2 cm采用U型固定法,观察组置管后导管外露0 cm采用一字型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导管脱出、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脱出和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耐高压瓣膜型PICC导管置管后外露0 cm一字型固定法可显著降低导管脱出率及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
- 沈艳芬郑媛媛董静王新朋王晓峥陈杰
- 关键词:肿瘤PICC导管导管脱出非计划拔管
- 4例PowerPICC SOLO导管体内破损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 2022年
- 本文对4例末端瓣膜式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ower⁃PICC SOLO)导管体内破损病例进行总结,从导管材质、置管静脉选择等视角剖析导管体内破损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期为临床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 陈杰沈艳芬董静王新朋郑媛媛王晓峥
-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静脉治疗静脉穿刺
- B型脑钠肽对合并脓毒症休克的肿瘤患者预后的价值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对合并脓毒症休克肿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65例脓毒症休克的肿瘤患者,观察其入重症医学科后24 h血浆BNP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评分(APACHEⅡ评分)、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等指标;按远期预后(28 d死亡率)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39例),比较其相关指标的差异性,并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血浆BNP水平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预测作用。结果死亡组中BNP、APACHEⅡ评分、Lac及PCT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这四类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浆BNP及Lac是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以BNP>1 085 pg/mL为预测死亡界点,其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76.4%。结论 BNP是评估脓毒症休克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患者死亡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杨勇王新朋陈小杰任宏方华王宏志
- 关键词:B型脑钠肽脓毒症休克乳酸
- 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休克2例被引量:1
- 2015年
-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成熟,多应用于术后营养支持、内科化疗等方面。目前国内医院多采用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因导管内外含氯己定涂层,可显著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但极少数患者存在对氯已定过敏。本文报道置管后发生过敏性休克患者2例,表现为短时间内出现血压下降、意识障碍或皮肤瘙痒及荨麻疹等,分析考虑为氯已定涂层致过敏性休克,经积极抢救治疗后症状消失。说明在置管工作中充分了解患者过敏史及熟练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尤为重要。
- 王新朋刘世殊
- 关键词:过敏性休克氯己定
- 肿瘤医院ICU患者多药耐药菌定植的监测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了解肿瘤医院ICU多药耐药菌(MDROs)定植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入住ICU 168名患者经鼻前庭拭子和肛拭子采集标本,进行多药耐药菌的筛查。结果 470份标本中共分离出多药耐药菌116株: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114株,占98.2%,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2株,占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ICU时APACHEⅡ评分及入ICU前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患者入ICU前合并MDROs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视MDROs的定植的高危因素,加强MDROs的预防控制,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
- 杨勇杜云霞刘琳娟王新朋王宏志王瑶
- 关键词:多药耐药菌定植肿瘤
-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共35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选取有统计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41例发生PPCs,发生率为11.6%(41/352),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体质指数(BMI)≥25 kg/m^2,有吸烟史,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手术时间(≥3 h)及术前新辅助化疗这6类因素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0.05),对这6类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体质指数(BMI)≥25 kg/m^2,合并COPD,手术时间(≥3 h)为其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尤其术前存在慢阻肺病史或肥胖患者,若手术时间长,应充分重视PPCs的发生,加强预防。
- 杨勇陈小杰陈仁雄王新朋方华王宏志
- 关键词:结直肠癌术后肺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