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春志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省脑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影像
  • 2篇血管
  • 2篇影像分析
  • 2篇膜下
  • 1篇等密度
  • 1篇等密度硬膜下...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平滑肌脂...
  • 1篇血肿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诊断
  • 1篇硬膜
  • 1篇硬膜下
  • 1篇硬膜下血肿
  • 1篇早期临床表现
  • 1篇脂肪瘤
  • 1篇肾血管
  • 1篇肾血管平滑肌
  • 1篇肾血管平滑肌...
  • 1篇数字减影

机构

  • 6篇吉林省脑科医...
  • 2篇四平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张春志
  • 3篇王丽荣
  • 3篇李伟东
  • 2篇冯梅
  • 2篇陈雷
  • 1篇王晶
  • 1篇汪静贤
  • 1篇徐明权
  • 1篇王晶贤
  • 1篇马银华
  • 1篇董玉姝
  • 1篇王品
  • 1篇冯柏林

传媒

  • 2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鼻咽喉头颈部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及病例对照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并探讨鼻咽喉头颈部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并将患者的病例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方法以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4月期间共收治的50例鼻咽喉头颈部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病理、CT以及MRI表现等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其影像学特点。结果所有的50例鼻音喉头颈部淋巴瘤患者中,鼻腔鼻窦的患者为14例,韦氏淋巴环患者为11例,咽旁间隙患者为13例,颈部淋巴群患者为12例。在组织学分类中,弥漫性大B细胞型的患者最多,为24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次之,为10例。根据患者的病变形态可以将其分为弥漫肿胀型患者,单一肿块型患者,多发淋巴结肿大患者,溃疡型患者以及混合型患者。结论在鼻咽喉头颈部淋巴瘤的诊断中,CT与MRI均能够为其提供既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它能够清晰的显示患者咽喉头颈部淋巴瘤的位置、形态以及大小,对临床的诊断与治疗具有相当显著的实际价值。
张春志李伟东
关键词:淋巴瘤MRI病例对照分析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学诊断和治疗
2010年
目的:评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LL)的影像诊断价值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资料,全部行CT扫描;其中4例行MR I扫描、10例行B超检查。7例术前诊断明确且肿瘤直径大于4 cm行肾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术后病情稳定。结论:CT、MR I诊断准确率高,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佳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确定治疗方案有一定指导价值;肿瘤直径>4 cm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时应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李伟东张春志马银华徐明权
关键词: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学
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手术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8例的CT血管成像资料,并且所有患者后期均经过数字减影处理。结果 108例患者中,共检出动脉瘤133个,常规CT血管成像漏诊14个,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全部检出。两种方法检出的动脉瘤的大小、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对颅底处的动脉瘤有更好的检出率;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可以快速、无创、准确地做出诊断,是临床上颅内动脉瘤的首先检查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董玉姝张春志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结节性硬化的影像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CT、MRI对结节性硬化的诊断价值,提高对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对9例临床疑诊或随诊为结节性硬化的患者进行CT及MRI检查。临床以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和智力低下为特征。结果:CT显示室管膜下多发胶质结节及皮层灰质结节呈等密度,钙化结节为高密度,室管膜下病灶多突入侧脑室内,伴有脑积水和肿瘤。MRI病变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瘤的信号不均一。结论:皮层灰质及室管膜下钙化结节为结节硬化的特征性表现,CT显示钙化优于MRI,是诊断结节性硬化的首选方法,MRI在显示病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上均高于CT,可提供更多信息。
张春志王丽荣王晶贤王晶陈雷冯梅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颅底脊索瘤的影像诊断
2006年
脊素瘤起源于胚胎残存脊索组织,是一种少见的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的0.43%,常发生于从颅底至尾椎的中轴骨。该肿瘤生长缓慢,但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缺乏特异性,易延误诊断.影像学、尤其是MRI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笔者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张春志王丽荣李伟东冯梅陈雷王品汪静贤
关键词:颅底脊索瘤影像诊断MRI表现恶性肿瘤早期临床表现病理证实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CT影像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通过分析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总结具有诊断意义的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29例经手术和保守治疗证实的资料完整的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临床症状体征。结果:29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CT检查出36个血肿灶。单侧24例,双侧5例。左侧15个.右侧21个,病灶分布以额颞顶部为主,其次分布在额顶或顶枕部,血肿呈新月形或半月形,位于大脑凸面,跨越颅缝,密度与脑实质相仿,CT值40-45Hu。同侧脑皮髓质界面内移,脑室受压变形、移位。双侧血肿时,中线结构向血肿小的一侧偏移。血肿较大时可以产生脑疝。CT增强扫描。脑膜及脑表面小血管强化使血肿轮廓变清晰。结论:具有诊断意义的征象有:(1)脑灰白质界面内移,(2)病灶侧脑沟消失。脑回聚拢、内移,(3)侧脑室受压变形及中线结构向健侧或血肿灶较小的一侧移位。(4)大脑镰下疝。CT增强扫描及MRI对发现小血肿及脑疝更有意义。
王丽荣冯柏林张春志汪静贤王晶陈雷冯梅
关键词:血肿硬膜下血肿CT等密度硬膜下血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