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攀峰

作品数:16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冶金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4篇骨髓
  • 12篇多发
  • 12篇多发性
  • 12篇多发性骨髓瘤
  • 12篇骨髓瘤
  • 7篇多发性骨髓瘤...
  • 7篇细胞
  • 6篇预后
  • 6篇造血
  • 6篇造血干
  • 6篇造血干细胞
  • 6篇造血干细胞移...
  • 6篇干细胞
  • 6篇干细胞移植
  • 4篇初治
  • 3篇自体造血干细...
  • 3篇自体造血干细...
  • 3篇细胞移植治疗
  • 3篇干细胞移植治...
  • 3篇初诊

机构

  • 16篇苏州大学
  • 1篇卫生部

作者

  • 16篇王攀峰
  • 15篇傅琤琤
  • 11篇颜霜
  • 9篇徐云
  • 8篇周进
  • 7篇马玲
  • 6篇吴德沛
  • 5篇金松
  • 5篇姚颖
  • 4篇王婧
  • 3篇刘辉
  • 2篇徐杨
  • 2篇唐晓文
  • 2篇朱霞明
  • 2篇颜灵芝
  • 2篇李渭阳
  • 2篇金正明
  • 2篇孙爱宁
  • 2篇韩悦
  • 2篇仇惠英

传媒

  • 5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作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白消安(BU)联合环磷酰胺(CY)作为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预处理方案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通过观察20例MM患者经BUCY方案预处理后行Auto-HSCT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造血重建情况、疗效评估及生存情况,分析该预处理方案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20例患者,中位年龄52.5(38-66)岁,经Auto-HSCT后中性粒细胞造血重建的中位时间为10(8-17)d,血小板造血重建的中位时间为10(8-18)d,移植100天内无治疗相关死亡(TRM)发生,移植前疗效评估达部分缓解(PR)的患者均获得更为良好的治疗反应,PR率由31.58%下降至0(P<0.05),中位随访8(3-18)个月,仅1例患者疾病进展、并失去最佳治疗反应,而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BUCY方案作为MM患者Auto-HSCT的预处理方案安全性理想,治疗反应理想,长期疗效尚需观察。
金松徐云王攀峰周进顾斌李渭阳周惠芬傅琤琤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造血干细胞移植白消安环磷酰胺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20表达及其对预后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临床特征与及其对治疗转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诊断和治疗的B-ALL患者126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比较CD20阳性患者及CD20阴性患者第1疗程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复发率及2年生存率、2年无事件生存率。结果:126例B-ALL患者中CD20阳性患者31例(24.4%),CD20阴性患者95例(75.6%);在性别及年龄分布中,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20阳性与阴性患者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获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8.2%(15/17),90.5%(57/63)(P>0.05),复发率分别为53.3%(8/15),38%(19/50);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1%,92.3%;2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33.7%,70.8%。结论:CD20在B-ALL CD20表达与临床特点方面无明显相关性,但其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周进王婧刘辉郑慧菲马玲王攀峰颜霜傅琤琤
关键词: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D20预后
FISH联合ISS分期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意义
姚颖魏炜王攀峰徐云颜霜傅琤琤
地西他滨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评价地西他滨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的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随机抽取25例接受地西他滨桥接allo-HSCT的MDS患者为桥接组,以同期33例未接受地西他滨行allo-HSCT的MDS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疗效、总生存(OS)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情况.结果 桥接组患者移植前骨髓完全缓解率为64.0%(25例中1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1%(33例中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移植相关死亡率低于对照组(4.0%对1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桥接组移植相关死亡率及2年OS率分别为12.0%及83.0%,与对照组的30.3%及59.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桥接组14例患者发生急性GVHD(aGVHD),其中Ⅰ度7例、Ⅱ度3例、Ⅲ度4例;对照组16例患者发生aGVHD,其中Ⅰ度7例、Ⅱ度8例、Ⅲ度1例.结论 地西他滨桥接allo-HSCT治疗MDS安全且有效.
郑慧菲王婧周进王攀峰傅琤琤吴德沛孙爱宁仇惠英金正明韩悦唐晓文马骁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造血干细胞移植
PAD方案治疗56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与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眭的浆细胞疾病,目前仍无法治愈。近年来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等新药以及大剂量马法兰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使MM的疗效得到很大改善。2013年NCCN指南推荐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案用于初治及复发难治MM患者的一线治疗。
颜霜傅琤琤马玲周进金松颜灵芝朱霞明王攀峰徐云吴德沛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一线治疗预后分析初治PAD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FISH联合ISS分期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意义
姚颖魏炜王攀峰徐云颜霜傅琤琤
改良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法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中的应
朱霞明葛永芹刘明红汤芳陆茵颜霜王攀峰傅琤琤
含地西他滨方案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DS/AML的效果评估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选择含地西他滨方案诱导或巩固作为过渡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期降低肿瘤负荷,控制疾病并为寻找供体赢取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9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采用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化疗进行治疗的14例MDS和32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含地西他滨方案治疗后,14例MDS患者中10例达完全缓解(CR),2例为部分缓解(PR),1例稳定状态(SI)),1例未缓解(NR),1个疗程CR率达10/14。32例AML患者经地西他滨治疗后,17例获得CR,另有15例在未达缓解状态下进行移植,1个疗程CR率为53.1%(17/32),1个疗程的有效率(CR+PR)为78.1%(25/32)。MDS患者移植物均植入成功,12例目前均无病生存,1例移植后8个月复发。AML患者中28例植入成功,随访至2013年2月,20例无病生存,10例死亡,2例带瘤生存。46例患者中急性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4.3%(2/46)和23.9%(11/46)。中位随访8个月,治疗相关死亡率为23.9%(11/46)。30个月的元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3.1%和61.9%。结论含地西他滨方案可安全有效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DS和AML。
周进王婧刘辉郑慧菲马玲王攀峰颜霜吴德沛傅琤琤仇惠英唐晓文金正明韩悦苗瞄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髓样造血干细胞移植地西他滨
替代供体来源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单中心回溯性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血液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仅1/4的患者可能找到HLA全相合的同胞供体。为扩大供者来源,本研究比较脐血移植(UCBT)、单倍体相合移植(haplo identical,hi-HSCT)、非全相合非亲缘供者移植(MMUDT)3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日至2012年6月共计9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历资料,其中UCBT组22例,hi-HSCT组42例,M M UDT组29例,比较3组造血重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复发率、生存时间。结果:UCBT、hi-HSCT、MMUDT 3组造血重建时间(ANC>1.0×109)分别是19、12、12 d,UCBT组粒细胞重建明显延迟(P<0.05);3组植入时间(STR>95%)分别是15、26、20d,hi-HSCT组植入时间相对较晚;3组植入失败率分别是26%、5%、3%,UCBT组植入失败率较高(P<0.05)。3组a GVHD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是50%、57.1%、72.4%,3组Ⅲ-Ⅵa GVHD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是27.3%、28.6%、17.2%;UCBT组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 GVHD)发生率最低,3组分别是19%、45.5%、58.3%;3组移植后100 d内的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分别是23.8%、20%、11.1%;3组2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是79.9%、80.9%、88.0%。结论:UCBT组c GVHD发生率最低,但造血重建缓慢;hi-HSCT组尽管干细胞来源广泛并且可以支持后续细胞免疫治疗,但TRM较高;而较高的a GVHD及c GVHD发生率是MMUDT组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王婧周进郑慧菲王攀峰傅琤琤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10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比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与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于未进行CD138分选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进行检测的灵敏度及预后的价值。 方法回顾109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初诊时常规核型分析与FISH检测的结果。结果常规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的总体检出率为24.8%(27/109),FISH为51.2%(56/109)。13号染色体缺失的FISH检出率为31.2%(34/109),常规核型分析为13.8%(15/109),FISH的灵敏度更高。17号染色体缺失的FISH检出率为7.3%(8/109),常规核型分析为5.5%(6/109),两者灵敏度相仿。高危核型(亚二倍体、13-/13q-、17-/17p-)及FISH阳性M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明显偏短。结论FISH检测及常规核型分析对于判断MM的预后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FISH的总体检出率高于常规核型分析,且耗费时间短,但费用高,且只能检测特定范围的改变,而核型分析虽然检出率低,但可对所有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改变进行识别。两者联合使用不仅能提高MM患者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还能够对其预后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姚颖魏炜王攀峰徐云颜霜潘金兰傅琤琤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