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晓云

作品数:12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支持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代谢
  • 3篇液相色谱
  • 3篇色谱
  • 3篇相色谱
  • 3篇高效液相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代谢研究
  • 2篇序贯
  • 2篇液相
  • 2篇溶解度
  • 2篇渗透性
  • 2篇苷元
  • 2篇吸收代谢
  • 2篇大豆苷
  • 2篇大豆苷元
  • 1篇代谢过程
  • 1篇度他雄胺
  • 1篇学成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紧张

机构

  • 12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12篇马晓云
  • 7篇罗志强
  • 6篇刘洋
  • 4篇刘洋
  • 3篇鲁利娜
  • 3篇杨瑞瑞
  • 2篇吕贝然
  • 2篇潘艳丽
  • 2篇张雷
  • 2篇赵慧辉
  • 2篇隗丽
  • 2篇王晶娟
  • 2篇唐明敏
  • 2篇董红环
  • 2篇赵保胜
  • 2篇杨文宁
  • 2篇陈新晶
  • 2篇王豪
  • 1篇李雪丽
  • 1篇张贵君

传媒

  • 2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PLC同时测定度他雄胺软胶囊中度他雄胺及抗氧剂二丁基羟基甲苯的含量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建立度他雄胺软胶囊制剂的含量测定新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4.6 mm×150 mm,3.0μm),梯度洗脱,柱温:40℃,流速:1.0 m L·min^(-1),进样量:50μL。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采用240和285 nm双波长检测。结果主成分度他雄胺和抗氧剂二丁基羟基甲苯分别在9.785~36.693μg·m L^(-1)和0.679~2.545μg·m L^(-1)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和102%,符合规定。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准确度高,可作为度他雄胺软胶囊含量测定的质量控制方法。
王豪罗志强刘洋马晓云陈新晶刘傲雪郑玲曲明悦周华明
关键词:度他雄胺高效液相色谱法
基于大鼠体内多成分代谢的黄芪质控成分遴选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基于中药多成分作用特点,探讨黄芪多成分在体内的代谢情况,遴选黄芪质控成分。方法制备黄芪水提物,ig给予大鼠(生药20 g/kg),每天3次,连续给药3 d,腹主动脉采血、代谢笼收集尿液,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对黄芪水提物主要成分、入血成分和尿液排泄成分进行鉴别,并分析主要的代谢途径,遴选黄芪质控成分。结果黄芪水提物主成分共鉴别出包括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calycosin-7-O-glc-6"-O-malonate、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等在内的15个化合物;血浆样品中指认出11个成分,包括7个代谢成分和4个原型成分;尿液样品中指认出14个成分,9个代谢成分及5个原型成分。结论根据质谱数据分析结果,遴选出黄芪中以原型入血的成分和参与体内代谢的成分,包括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大豆苷元、3-hydro-9,10-di MP、isomer of 3-hydro-9,10-di MP、calycosin-7-O-glc-6"-O-acetate和formononetin-7-O-glc-6"-O-acetate,作为黄芪的质控成分。
刘傲雪王晶娟张贵君刘洋鲁利娜王月张久旭李小阳马晓云
关键词:水提物遴选
封闭肠环法用于葛根多成分肠壁吸收代谢研究
2017年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在药物溶解性和渗透性研究的基础上,强调中药的多成分环境特点。该文采用封闭肠环法,同时结合液质联用技术对葛根水提液多成分肠吸收代谢情况加以研究分析,为中药多成分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渗透性评价方法提供遴选依据。结果在葛根水提液中推测并鉴别出36个成分,其中17个成分可在血浆样品中检测到,表明其可以吸收入血,可初步作为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肠渗透性评价成分;另外有19个成分未在血浆样品中检测到,表明其可能未吸收或与肠壁酶结合、代谢。
马晓云刘洋杨瑞瑞罗志强鲁利娜赵海誉赵慧辉
关键词:吸收代谢液质联用
大豆苷及大豆苷元溶解吸收特性差异比较及相互作用研究
2015年
目的:考察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溶解吸收特性及两者共存条件下在溶解和吸收方面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溶解度实验技术测定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平衡溶解度;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方法研究大豆苷元和大豆苷肠渗透性相互作用。结果在pH=7.4的K-R试液中,大豆苷的溶解度约为大豆苷元的6倍,两者共存时溶解度均有所增强。大豆苷元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系数约为大豆苷的3倍,大豆苷对大豆苷元的吸收有显著性增强作用,但大豆苷元对大豆苷的吸收有抑制作用。结论大豆苷元的溶解度低于大豆苷,渗透性高于大豆苷。两者合用后大豆苷元的溶解度和渗透性均明显增强,大豆苷的溶解度增强不显著,且渗透性显著降低。
董红环潘艳丽刘洋张雷马晓云罗志强杨立媛杨瑞瑞
关键词:大豆苷元大豆苷溶解度渗透性相互作用
DryLab软件辅助建立同时测定6种细胞色素P450酶探针底物的HPLC法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采用DryLab软件辅助建立可同时测定6种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 CYP450)探针底物的HPLC法。方法 选择6种CYP450酶探针底物为研究对象,应用DryLab软件辅助建立合适的液相色谱分离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 借助DryLab软件辅助建立的色谱方法可较好的将6种探针底物分离,分离度均大于2.00,各探针底物在一定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线性关系,R>0.999 8,回收率在86.38%~110.29%范围内,其RSD在1.69%~3.80%之间,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在0.42%~2.01%和1.36%~2.29%范围内。结论 通过DryLab软件建立的色谱方法可同时检测6种探针底物,缩短了色谱方法的开发周期。
杨文宁潘艳丽杨瑞瑞马晓云陈新晶罗志强王豪刘洋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高效液相色谱
桑叶不同提取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体外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体系,观察桑叶不同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经大鼠小肠获得α-葡萄糖苷酶,以4-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 NPG)为底物,以阿卡波糖(Acarbose)为阳性对照,测定桑叶水提液(WE)、水提上清液(AP-A)、水提沉淀(AP-P)及75%乙醇提取液(EE)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结果桑叶不同提取液均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不同提取液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是WE:0.08 g/L;AP-A:0.17 g/L;AP-P:0.42 g/L;EE:0.12 g/L;桑叶提取液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强弱顺序为:WE>AP-A>EE>AP-P,其中WE IC50小于Acarbose(0.11 g/L)。结论桑叶水提液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作用最强,为桑叶在该机制发挥降糖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体外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评价体系可作为该药效成分筛选平台。
唐明敏刘洋田思敏马晓云隗丽程笑赵保胜
关键词:桑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五味降压方化学成分研究及基于代谢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初探
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多成分中药复方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探索其药效与配伍组合机制的基础与必经之路。此外,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亦可为优化处方,制定科学的制剂工艺提供参考。一方面,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
马晓云
关键词:代谢
文献传递
大豆异黄酮中共存成分对染料木素溶解度及渗透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考察染料木素的平衡溶解度和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以及大豆苷、染料木苷和大豆苷元的影响。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溶解度的测定方法和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染料木素的溶解吸收特性并考察上述3种成分的影响。结果:染料木素在K-R试液(p H值为7.4)的溶解度为29.27mg/L,3种同用成分均会对其溶解产生抑制作用。在质量浓度0.60-21.30mg/L范围内染料木素在大鼠肠道内均有良好的吸收且不具有浓度依赖。染料木苷、大豆苷和大豆苷元对染料木素吸收不会产生影响。结论:染料木素属于低溶解度药物但拥有良好的渗透能力,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同服的大豆异黄酮中其他成分会对染料木素的溶解度产生影响但不会对其吸收产生作用。
董红环张雷刘洋吕贝然马晓云
关键词:大豆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溶解度渗透性
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7年
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疾病,是由多个要素和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特别是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的。该病具有多个阶段和个体差异性较大的特点。然而遗传与环境因素通过何种途径使血压上升,机制尚不明确。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钙拮抗剂作用、舒张血管、改善内皮功能、影响血液流变学、改善胰岛素抵抗、利尿、调节血脂、减轻体质量、调节雌激素受体α(ERα)等方面。通过文献检索,对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以期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邓冬王伟李雪丽李韶菁弓铭王佩佩马晓云赵慧辉
关键词:中药复方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舒张血管
大鼠体内川芎多成分序贯代谢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研究川芎单味药中多成分体内动态变化过程,阐明其体内代谢轮廓。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川芎水提液指纹图谱,以此同时检测多成分变化情况。体内代谢采用封闭肠环法研究川芎口服后多成分经胃-肠-肝代谢变化过程。结果川芎水提液指纹图谱中监测到17种成分,在胃肠道稳定性研究中均基本稳定,其中有4种成分被肠道菌代谢,3种成分被肝代谢,2种新成分是肠代谢产物,1种新成分是肝代谢产物。结论采用序贯代谢,运用封闭肠环法研究中药口服后各成分代谢轮廓是可行的,为中药的代谢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吕贝然杨文宁唐明敏隗丽马晓云罗志强刘洋
关键词:川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