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东
- 作品数:28 被引量:23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Denis Ⅱ型骶骨骨折的手术策略
- 目的 探讨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Denis Ⅱ型骶骨骨折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我中心于 2012年06月至2015年06月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Denis Ⅱ型骶骨骨折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
- 杨晓东樊仕才
- 关键词:骶骨骨折
- 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肩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肩锁韧带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两种术式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短期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59例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入韧带重建组(使用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及肩锁韧带,n=27)和钢板内固定组(使用锁骨钩钢板固定,n=3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记录随访期间肩关节活动范围(ROM)、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Constant-Merly评分,测量末次随访喙锁间距。结果患者获得6~26个月(平均11.3个月)随访。韧带重建组手术时间长于钢板内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3个月VAS评分相近(P>0.05);韧带重建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末次随访Constant-Merly总评分及肩关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疼痛程度3个分项评分均优于钢板内固定组(P<0.05),比较两组末次随访肩关节力量分项评分和喙锁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应用缝合锚钉重建喙锁韧带、肩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两种术式均能获得良好疗效,其中韧带重建术式尽管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可避免二次手术。
- 赖震李明明李燕文杨晓东吴峰谢庭裕
- 关键词:肩脱位缝合锚钉喙锁韧带肩锁韧带锁骨钩钢板
- 一例陈旧性骶骨骨折并腰骶丛神经损伤经前路探查松解术后随访15个月报告
- 骶骨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伤情较重且常合并多脏器损伤,伤后对合并腰骶丛损伤的漏诊、误诊较多,加之临床上对骶丛损伤是否早期治疗仍存在争议,因此临床上陈旧性骶骨骨折合并骶丛神经损伤功能未恢复的病例呈上升趋势。对于骶骨骨折合并骶...
- 杨晓东樊仕才
- 关键词:骶丛神经损伤
- 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合并骨盆骨折的髋臼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4
- 2016年
- 目的对比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合并骨盆骨折的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9例合并同侧骨盆骨折的髋臼移位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A组),11例采用改良stoppa切口入路(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B组患者手术显露时间分别为(17.4±3.6)min、(16.9±4.4)min,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6.8±2.7)分、(17.3±2.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627±26)m L比(742±40)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能充分显露髋臼前柱和四方体,能正视下复位并固定髋臼骨折,且手术显露简单、损伤小,手术并发症少,是治疗髋臼前方骨折尤其是累及四方体骨折的理想手术入路。
- 邵晏清熊然张潇杨晓东夏广樊仕才
- 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
- 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包括支架、胸部支撑部和腹部支撑部,所示支架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导轨和设在两条导轨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胸部支撑部包括横跨在两条导轨之间的第一底座和设在第一底座上的第一气囊,第一底座与导...
- 刘志祥杨晓东姜欢畅
- 文献传递
- 单侧穿刺可弯曲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评价单侧可弯曲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采用单侧可弯曲椎体成形术治疗的74例(85个椎体)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及分布情况,观察神经损伤、骨水泥渗漏、再骨折等并发症,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 d及6个月的椎体高度压缩率和局部后凸Cobb角,术前、术后1 d、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背痛;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甲级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肺栓塞、骨水泥反应等并发症。手术时间21~53 min,平均(28.16±5.21)min;出血量2~9 mL,平均(3.41±0.17)mL;术中透视次数15~31次,平均(18.34±2.16)次;骨水泥注入量3.1~6.2 mL,平均(4.52±0.36)mL。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8.24%(7/85椎),未发生有症状的骨水泥渗漏。6个月内邻近节段骨折发生率4.05%(3/74例),无术椎的再发骨折。骨水泥分布良好率为91.76%(78/85椎)。术后1 d椎体高度压缩率、局部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术后6个月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侧可弯曲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操作安全,疗效满意。
- 姜欢畅张兆飞杨晓东刘志祥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脊柱骨折胸椎
-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髋臼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7
- 2015年
- 对28例单一前方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髋臼前后骨折的患者术前、术后给予抗休克、牵引固定、心理、疼痛、并发症预防、康复锻炼等护理。随访6~18个月评价功能康复情况,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加强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是保障患者康复的关键。
- 肖杏玲杨晓东樊仕才熊日波
- 关键词:髋臼骨折腹直肌入路护理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症"的手术疗效
-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症"的手术操作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症"15例,其中14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男11例,女4例;年龄2...
- 杨晓东樊仕才
- 关键词:肘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
-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复位固定髋臼双柱骨折并四方体移位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直视下复位固定髋臼双柱骨折并四方体移位的手术操作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的15例髋臼双柱骨折并四方体移位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19-61岁,平均40岁.髋臼骨折按Letoumel-Judet分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9例,双柱骨折6例;有8例合并骨盆环骨折.手术采用全身麻醉下平卧位操作,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直视下对髋臼前壁、前柱、四方体骨折进行复位、钢板固定,然后显露后柱骨折,复位后经小骨盆环上缘向坐骨棘方向打入顺行空心螺钉固定后柱.术后4周、12周、6个月、1年进行随访,随访时行骨盆正位及患髋侧位X线片检查.结果 本组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X线及CT均显示髋臼前后柱骨折及四方体均复位固定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优9例,良3例,差3例,总体优良率12/15;随访8-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改良的Merle D&#39;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髋关节功能:优9例,良4例,可2例,总优良率13/15.结论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能充分显露并复位、固定合并四方体骨折的髋臼双柱骨折,临床疗效良好.
- 夏广杨晓东熊然张潇邵晏清杜贵忠李涛麦奇光王华樊仕才
- 关键词:髋骨折
- 前方腹直肌外侧入路在儿童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腹直肌外侧入路(lateral-rectus approach,LRA)治疗儿童髋臼骨折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4例经LRA手术治疗儿童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女性3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12.5岁(10~15岁),严重车祸伤3例,高处坠落伤1例,Letournel-Judet分型横形骨折1例;双柱骨折2例,前方伴后半横行骨折1例,合并骶髂关节脱位2例,合并骶骨骨折1例,合并耻骨联合分离3例。评估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4例均采用LRA治疗,术后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评价复位效果,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72个月,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4例均解剖复位,4例患者骨折在2个月内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及影像学愈合标准,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优4例。4例末次随访髋臼形态结构正常,发育未见明显影响,行走及日常生活无异常,均已取出骨折内固定。结论需手术治疗的儿童髋臼骨折发生率极低,手术方法应选择尽可能微创的方式进行,本组4例均采用LRA完成手术,取得较好短期临床疗效。
- 叶书熙杨晓东李涛麦奇光王华樊仕才
- 关键词:儿童髋臼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