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姗姗
-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市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ompo mat血细胞分离机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制备工艺探讨被引量:2
- 2017年
- 随着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血小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单采血小板的采集时间较长,献血者难以招募,目前已不能满足临床日益增长的血小板用量.浓缩血小板作为单采血小板的后备血液成分,受到临床的青睐.目前我国采供血机构有的使用手工的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有的利用血细胞分离机来制备完成制备.手工方法受制备者的手法及经验影响较大,浓缩血小板质量不稳定;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血小板质量易控制,但需对分离参数和分离条件有严格要求.因此,本文将对血细胞分离机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制备工艺流程做一探讨.
- 彭楷黄霞马姗姗邓莉骆展鹏
- 关键词:浓缩血小板
- 冷沉淀制备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去冷沉淀血浆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通过控制冷沉淀的制备过程,分析去冷沉淀血浆的质量,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离心法制备冷沉淀,检测同一献血者来源的新鲜冰冻血浆、去冷沉淀血浆、普通血浆标本中凝血因子FⅤ、FⅦ、FⅧ、FⅨ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和总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检测冷沉淀中FⅧ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去冷沉淀血浆的纤维蛋白原、总蛋白及FⅧ水平均低于新鲜冰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且其FⅨ水平同样低于新鲜冰冻血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冷沉淀血浆在临床上不能等同于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使用,应通过对冷沉淀制备过程的有效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黎美君马姗姗夏代全骆展鹏张维理邹晓萍王娟娟
- 关键词:冷沉淀
- 不同时间血浆病毒灭活主要质量指标研究
- 2012年
-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时间进行病毒灭活前后血浆的主要质量指标,为保证全血采集后,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制备出合格的新鲜冰冻灭活血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6h内、6~8h、8~10h分离全血(血液保存液Ⅱ抗凝),并完成血浆病毒灭活,在病毒灭活前后留取样本并连同灭活血浆一起速冻,检测病毒灭活前后样本中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无论是在6h内、6~8h或者8~10h完成血浆病毒灭活,病毒灭活后样本中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比灭活前样本低,均有显著性差异;
- 黎美君杨春晖马姗姗彭楷张维理邱本慧骆展鹏王娟娟
- 关键词:病毒灭活纤维蛋白原含量保存液成分血
- 混合滤白浓缩血小板质量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通过改进混合血小板制备工艺,并用血小板专用滤白滤器对混合血小板进行白细胞过滤后,评估两个厂家制备的混合滤白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从400mL新鲜全血中分离白膜,在(22±2)℃保存约16h,6袋相同血型白膜汇集并分离出混合血小板,采用对照组和实验组两个厂家的血小板滤器过滤,检测过滤前后样品中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pH值、低渗休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CD62p阳性表达率。结果过滤前两组混合浓缩血小板质量均符合国标要求,血小板计数、pH值、白细胞计数、CD62P阳性率、最大聚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过滤后产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H值、最大聚集率和血小板回收率分别为(6.53±0.60)vs(7.00±0.06)、(5.5±3.8)%vs(77.4±14.7)%、(86.8±4.3)%vs(90.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残余白细胞计数、CD62p阳性表达率和PCR分别为(3.00±4.00)×106/袋vs(2.00±3.00)×106/袋、(2.40±0.90)%vs(2.00±0.80)%、(7.30±5.90)%vs(5.60±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该制备方法经两组厂家血小板滤器过滤后,制备的混合滤白浓缩血小板均能满足现行国标要求,但实验组滤器对血小板pH和聚集功能有影响。
- 黎美君马姗姗李明海杨俊鸿代华友骆展鹏邹晓萍欧阳熊妍
- 关键词:血小板
- 制备洗涤红细胞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的探讨
- 为了提高制备洗涤红细胞的质量,完善洗涤红细胞制备操作环节。本文将从制备洗涤红细胞的原料血、储存时间、耗材、离心条件、洗涤液与保存液、制备方法等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探讨。通过探讨分析,在离心力4 658×g、离心温度4℃、离...
- 林兰邓莉周琼袁俊婕马姗姗
- 白膜法手工制备血小板与机制血小板的质量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比较手工分离及机器分离两种方法制备血小板的相关质量指标。方法对来源于街头采集的400 ml全血60袋,分别采用机器及手工分离白膜层,比较两种制备方法的白膜层血小板回收率、终产品血小板回收率、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产品容量。结果机器分离血小板白膜层的血小板回收率及产品血小板回收率均高于手工分离制备(P<0.05)。两种制备方法的红细胞混入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分离血小板终产品容量变异系数高于机器制备血小板(P<0.05)。结论机器制备浓缩血小板所收集的血小板回收率及容量均优于手工制备血小板。
- 邓莉余利华杨冬燕邱本慧马姗姗骆展鹏彭楷何大莉
- 关键词:白膜法手工血小板
- 血浆病毒灭活袋自动穿刺机试验研究报告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浆袋和灭活袋连接过程中,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穿刺替代人工穿刺,避免人工穿刺伤及手指,导致感染风险。方法将消毒空袋灌入200mL水,在血袋自动穿刺机与灭活袋进行穿刺连接,考察穿刺准确性,有无穿偏、穿漏情况,传感器响应、排出机构运行、整机程序优化、穿刺结合力测定、亚甲蓝浸润时间等项目。结果穿刺准确可靠,无穿偏及穿漏现象发生,穿刺结合力经抽查测试,符合要求。结论血袋自动穿刺机可以替代人工进行血浆袋和灭活袋的穿刺连接。
- 秦瑶夏懋书李明海夏代全马姗姗
- 关键词:血浆病毒灭活亚甲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