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怀明

作品数:19 被引量:12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直肠
  • 8篇肿瘤
  • 8篇肠肿瘤
  • 7篇直肠肿瘤
  • 7篇肠癌
  • 6篇直肠癌
  • 5篇手术
  • 5篇切除
  • 5篇外科
  • 5篇结直肠
  • 4篇结直肠癌
  • 4篇结直肠肿瘤
  • 4篇放射性
  • 4篇腹膜
  • 4篇腹膜转移
  • 4篇腹腔
  • 3篇吻合口
  • 3篇慢性
  • 3篇化疗
  • 3篇合口

机构

  • 19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广州市第十二...

作者

  • 19篇王怀明
  • 11篇马腾辉
  • 11篇王辉
  • 8篇王磊
  • 5篇钟清华
  • 4篇汪建平
  • 4篇黄斌杰
  • 3篇邝颖仪
  • 2篇黄榕康
  • 2篇刘俊杰
  • 1篇刘广健
  • 1篇卢云
  • 1篇吴小剑
  • 1篇马波
  • 1篇吴斌
  • 1篇朱亚西
  • 1篇蒋飞照
  • 1篇严婷
  • 1篇姚宏伟
  • 1篇邹瞭南

传媒

  • 5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炎性肠病...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 1篇外科研究与新...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附75例报告)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手术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75例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资料.结果: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8.6个月.完全性切除组、不完全切除组及减状手术...
钟清华马腾辉王怀明刘俊杰黄斌杰袁紫旭汪建平王磊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腹膜转移外科治疗预后分析
局部晚期结肠癌膀胱浸润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在局部晚期结肠癌患者中,肿瘤浸润膀胱的患者预后较差,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治疗观念的更新,局部晚期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推陈出新。在诊断方面,现已开展的诊断手段有尿红细胞检测、盆腔或腔内B超、膀胱镜、盆腔CT或MRI增强扫描、术中或术后病理诊断等,其中肉眼血尿、膀胱镜检查、CT检查是发现膀胱浸润较为良好的诊断方法。在治疗方面,手术为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术前新辅助治疗是目前的治疗热点。在外科手术中,临床医生综合术前评估等因素,在膀胱部分切除术和全膀胱切除术之间进行选择。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R0切除和预防局部膀胱内复发是结肠癌浸润膀胱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关键考虑因素。在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方面,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也有较多研究进展,药物治疗的关键环节在于适宜人群的筛选。本篇综述期望能为临床医生在局部晚期结肠癌患者的诊治环节提供参照依据。
蓝冰王怀明王辉王辉
关键词:结肠肿瘤术前诊断围手术期治疗
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小肠损伤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性小肠损伤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外科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期间收治的有明确放射治疗史、临床确诊为慢性放射性小肠损伤、且经外科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排除非手术治疗或仅行肠粘连松解术者。术前完善常规检查并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患者肠梗阻程度及进食情况制定相应的营养支持策略和保守治疗方式。手术方法:一期行肠管切除及肠吻合,即争取完整切除病变肠管后根据肠管的解剖位置行肠吻合术。对于术前全身状况较差、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行分期手术,即肠造口,术后予肠内营养治疗;二期行肠造口还纳和肠管吻合,对于无法行造口还纳的患者,则行永久性造口;对于腹腔严重粘连、肠管难以分离的患者,行肠粘连松解后行肠造口术或行短路手术。对于原发肿瘤转移或复发的患者,选择肠造口术或短路手术。观察指标包括:术后30 d内或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的总和,按照国际通用的Clavien Dindo外科并发症分级进行分类;术后30 d死亡率;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恢复肠内营养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结果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10例,女性63例,年龄34~80(中位数为54)岁。术前评估结果显示:肠狭窄61例,肠梗阻63例,肠穿孔11例,肠瘘20例,肠出血3例,腹腔脓肿6例,其中64例患者(87.7%)并发多个并发症;原发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共15例。全组有65例(89.0%)接受术前营养支持治疗,其中35例接受完全肠外营养,30例接受部分肠外营养,其中有3例经空肠营养管提供营养;术前营养支持治疗时间为8.5(6.0,16.2)d。一期行肠管切除率为69.9%(51/73),一期造口率为23.3%(17/73)。行肠管切除的患者中,肠管切除长度为(50.3±49.1)cm。行肠管吻合的患者中,手工吻�
何炎炯马腾辉朱苗苗黄小艳邝颖仪王怀明秦启元黄斌杰汪建平
关键词:营养支持治疗
中国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外科诊治现状分析:16家中心1 003例报告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了解我国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外科治疗的现状。方法回顾性收集国内16家医疗中心2003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同时性腹膜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资料包括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放化疗情况、术中情况、术后病理学结果、随访数据,共7个部分77个字段。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假设性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曲线。结果共收集确诊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患者资料1 003例,男性575例,女性428例,年龄(58.5±14.1)岁(范围:18~92岁)。乙状结肠癌占比最大,为31.8%(292/920),合并肝、肺转移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7.9%(219/784)和8.3%(64/769)。术前血液学指标以癌胚抗原检测最为普遍(87.74%,880/1 003),阳性率为64.5%(568/880)。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腹膜转移的准确率为40.7%(280/688)。腹膜癌指数分期系统(PCI)评分<10分的患者占比最高,为59.6%(170/285)。27.0%(262/971)的患者接受完全腹腔镜手术,72.0%(588/817)的患者行原发肿瘤切除术,55.4%(253/457)的减瘤手术肿瘤细胞减灭程度(CCR)为0。21.0%(70/334)的患者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56.03%(562/1 003)的患者有完整随访记录,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15.0个月。与PCI≥20分患者相比,PCI<20分患者的原发肿瘤切除率更高(187/205比26/80,χ^2=105.085,P=0.000),CCR为0或1的比例更高(162/204比8/78,Z=-10.465,P=0.000)。不同手术方式的CCR存在差异(Z=-3.246,P=0.001),当拟行最大程度减瘤时,大多数术者会选择开放手术(含中转开腹)。原发肿瘤切除患者的生存时间更长(P=0.000)。结论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术前诊断困难,原发肿瘤切除对延长术后生存时间作用明显。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规范治疗需进一步加强。
王怀明王贵玉黄颖任黎张宏武爱文韩加刚舒晓刚王贵英杨盈赤王自强崔明卢云冯波周建平吴斌童卫东王辉骆衍新吴小剑蔡建姚宏伟王磊
关键词:腹膜多中心临床研究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新辅助放化疗后低位直肠癌的近远期并发症研究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新辅助放化疗后低位直肠癌的近远期并发症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检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癌数据库,获得2010年9月至2017年6月接受新辅助长程放化疗及ISR根治手术的132例直肠癌患者资料,男性100例,女性32例,年龄(52.9±11.4)岁,肿瘤与肛门距离为(3.9±1.1)cm。围手术期并发症按照Clavien-Dindo分级系统记录;吻合口漏依据严重程度分为A、B、C三级,依据诊断时间(术后30d为界)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吻合口狭窄以直径12mm的纤维结肠镜无法通过为主要诊断标准,并根据形态分为单纯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并近端肠管狭窄。采用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识别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的预后因素。结果在132例患者中,全量放疗和预防性造口的比例均为97.0%(128/132)。吻合口漏发生率为31.1%(41/132),其中B、C级临床漏32例(24.2%),中位诊断时间为术后37(65)d(范围:2~214d),术后30d以上确诊的迟发型吻合口漏25例(18.9%)。随访至术后1年以上,17.1%(22/129)的患者形成慢性骶前窦道。吻合口狭窄见于28.1%(36/128)的可评估患者,其中单纯吻合口狭窄24例,合并近端肠管狭窄12例。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因吻合口漏或狭窄接受永久性结肠造口者7例,保留持续性回肠造口而无法回纳者20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射性肠炎是ISR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预后因素(OR=5.04,95%CI:2.05~12.43,P=0.000);男性(OR=5.19,95%CI:1.24~21.75,P=0.024)和吻合口漏(OR=8.49,95%CI:3.32~21.70,P=0.000)是吻合口狭窄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实施ISR具有较高的围手术期风险,术后常发生吻合口漏且易于迁延,同时与慢性吻合口狭窄密切相关。对于男性、存在放射性肠炎的高危患者,术后应警惕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
秦启元马腾辉蔡建黄小艳吴雅丽王怀明王辉王磊
关键词:吻合口瘘新辅助放化疗
直肠癌术前放疗造成手术切缘放射性损伤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探讨新辅助放疗对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来自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入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FOWARC研究的病例,均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随机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或新辅助化疗.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联合保肛手术、术前影像学诊断为放射性直肠炎、手术切缘标本完整的23例患者作为直肠炎组;以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和标本切缘长度进行匹配,在同期接受新辅助放化疗但无放射性直肠炎者及接受新辅助化疗者中各选择23例患者,作为无直肠炎组和化疗组.计算黏膜下层微血管数和狭窄血管比例,评估吻合口近、远端组织血供;采用病理学半定量评分系统综合评估吻合口近、远端组织放射性损伤程度.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或x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与化疗组相比,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患者手术近、远切缘的微血管计数[M(QR)]减少[近切缘:25.5(19.6)比50.0(25.0),Z=3.915,P=0.000;远切缘:20.5(17.5)比49.0(28.0),Z=3.558,P=0.000],狭窄血管比例增高[近切缘:9.5%(23.8%)比0,Z=3.993,P=0.000;远切缘:11.5%(37.3%)比0(2.0%),Z=2.893,P=0.004],病理评分升高[近切缘:4.0(2.0)比1.0(2.0),Z=6.123,P=0.000;远切缘:5.0(3.0)比2.0(1.0),Z=4.849,P=0.000].在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患者中,直肠炎组手术近、远切缘的微血管计数较无直肠炎组减少[近切缘:19.0(23.0)比30.4(38.0),Z=2.845,P=0.004;远切缘:19.0(13.0)比30.0(29.1),Z=2.022,P=0.043],狭窄血管比例增高[近切缘:23.0%(40.0%)比0(11.0%),Z=3.248,P=0.001;远切缘:27.0%(45.0%)比3.0%(19.0%),Z=2.164,P=0.030].化疗组、无直肠炎组和直肠炎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8.7%(2/23)、30.4%(7/23)和52.2%(1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68,P=0.007).结论 直肠癌术前
钟清华吴培煌秦启元邝颖仪马腾辉王怀明朱亚西陈代词汪建平王磊
关键词:直肠肿瘤病理学放射性损伤吻合口漏
结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总结结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探讨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08-2014年诊断为结直肠海绵状血管瘤1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CT、MRI、选择性血管造影和肠镜对病人进行诊断,1例诊断为局限性海绵状血管瘤,10例诊断为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行内镜下剥除术,7例行病变肠管切除术,3例自动出院。结果肠镜和MRI的阳性检出率为100%,8例手术病人均临床治愈,随访5个月至6年,术后病人无血便症状。结论肠镜、CT、MRI是诊断结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法,手术切除病变肠管是治疗结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手段。
王怀明俞希虎陈典克马腾辉王辉王磊
长链非编码RNA SNHG5在肝癌中表达及其对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SNHG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与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30例肝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SNHG5的表达水平;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敲低肝癌HepG2细胞SNHG5的表达量,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Q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以及凋亡通路相关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肝癌组织中SNHG5的表达水平较其配对癌旁组织明显上调(P<0.05)。敲低SNHG5表达后HepG2细胞的增殖、抗凋亡能力均受到抑制,细胞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上调。结论相较于正常组织,肝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SNHG5呈高表达,SNHG5可能通过调节肝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能力以及抑制凋亡通路激活进程而发挥促癌作用,可能是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陈洽铭葛莹莹陈昭宇王怀明
关键词:肝癌增殖凋亡CASPASE-3
直肠来源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策略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间叶组织来源肿瘤,可发生于全消化道,最常见于胃(60%~70%),其次是小肠(20%~30%),只有5%GIST起源于直肠。手术治疗一直是可切除直肠GIST的首选治疗方式,传统采用低位前切除和腹会阴联合切除等术式、切除范围广,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GIST罕见发生淋巴结转移,使得直肠GIST存在经肛门、经骶尾和经阴道入路进行局部切除的可能。该类术式创伤更小,对解剖结构和脏器功能不造成破坏。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不断研发上市,术前缩小肿瘤体积,使越来越多的直肠GIST可以实现局部R0切除。但由于直肠GIST发病率低,关于直肠GIST的治疗策略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过文泰王怀明王辉
关键词:胃肿瘤直肠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朱氏置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复杂阑尾炎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评估朱氏置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应用于复杂阑尾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139例复杂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朱氏置孔法59例(朱氏置孔组):脐孔10mm作为镜孔,脐孔水平与右锁骨中线的交点处12mm作为主操作孔;脐孔下方0~3cm水平线与右腋前线之间的交点处5mm为辅助操作孔,同时兼顾Douglas窝和右髂窝(“双功能”)的引流:主刀和扶镜手分立于患者右侧和左侧。术中采用传统三孔法80例(传统置孔组):脐孔下缘10mm镜孔,左下腹直肌外侧缘10-12mm主操作孔,耻骨上方5mm辅助操作孔;主刀和扶镜手均位于患者左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同手术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病理诊断及复杂类型等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朱氏置孔组患者中转开腹率较传统置孔组显著降低[0比10.0%(8/80),χ^2=4.552,P=0.033]。将中转开腹病例剔除后,朱氏置孔组和传统置孔组病例数分别为59例和72例。与传统置孔组相比,朱氏置孔组患者手术时间[(47.8±20.1)min比(66.0±27.3)min,t=4.383,P〈0.001]、术后进食流质时间[(35.0±20.7)h比(59.3±32.8)h,t=5.158.P〈0.001]和术后住院时间[(4.1±1.6)d比(5.5±2.2)d.t=4.162,P〈0.001]缩短,术后总并发症[3.4%(2/59)比18.1%(13/72),χ^2=6.879,P=0.009]、腹腔脓肿[0比11.1%(8/72),χ^2=5.179,P=0.023]及麻痹性肠梗阻[1.7%(1/59)比12.5%(9/72),χ^2=3.946,P=0.047]的发生率降低,住院费用减少[�
朱恒梁王怀明李剑锋郑孺阮小蛟蒋飞照屠金夫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腹腔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