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萍萍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免疫
  • 3篇角膜
  • 3篇大鼠角膜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排斥
  • 2篇排斥反应
  • 2篇角膜移植
  • 2篇白细胞介素
  • 1篇单抗
  • 1篇蛋白
  • 1篇熊果酸
  • 1篇移植免疫
  • 1篇移植免疫排斥...
  • 1篇移植排斥
  • 1篇移植排斥反应
  • 1篇生物模型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病
  • 1篇视网膜病变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于健
  • 5篇李萍萍
  • 4篇马明
  • 4篇王博
  • 3篇吴京
  • 1篇陈林江
  • 1篇刘琼

传媒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33在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在大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取Wistar鼠4只(8眼)为正常对照组(A组),另取24只Wistar鼠作为自体角膜移植组(B组),最后取24只SD鼠和48只Wistar鼠行SD-Wistar鼠之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C组、D组),术后D组每日滴典必殊眼液(每日2次),共2周。参照Larkin法对各组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评估;分别于术后第5天、第14天取材,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各组角膜组织内IL-33 mR 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为(10.13±0.44)d,D组为(18.00±0.66)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IL-33 mR NA在A组和B组角膜组织中均有表达,C组角膜组织中IL-33 mR 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在D组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IL-33可能参与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李萍萍吴京马明于健王博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33角膜移植免疫排斥
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红蛋白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分布与表达
目的 探讨脑红蛋白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中的分布与表达变化,进一步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脑红蛋白的效应与影响。方法 建立SD 糖尿病大鼠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在正常成...
于健刘琼李萍萍陈林江王菂
关键词:脑红蛋白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免疫组织化学
熊果酸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正常角膜对照组,B组为Wistar鼠自体原位角膜移植,C、D组为SD-Wistar大鼠之间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当天腹腔给药,A、B、C三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D组给予熊果酸(UA)(20 mg·kg-1·d-1),连续给药12 d。根据Larkin等角膜排斥反应评分系统,判断术后植片排斥情况。比较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和植片存活率。术后14 d检测各组中IL-2、IFN-γ、NF-κBp65、VEGF及ICAM-1的表达含量,并对角膜植片进行组织学检查与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D组角膜植片的存括时间为29.12±9.58 d,与C组9.67±2.16 d相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4 d D组角膜植片中的IL-2、IFN-γ、NF-κBp65、ICAM-1及VEGF的相对含量明显下降,而IκB-α蛋白含量较高。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形成。结论熊果酸作为NF-κB的核因子抑制剂,可以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与排斥反应,从而显著延长大鼠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王博吴京马明李萍萍于健
关键词:角膜移植熊果酸排斥反应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43
2015年
目的对比分析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眼科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47例(48眼),病程6~14个月;分为雷珠单抗组24例24眼,曲安奈德组23例24眼;分别给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5 mL与曲安奈德0.05 mg,比较两组治疗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眼压及眼底黄斑区荧光素渗漏情况,观察治疗后的效果。结果雷珠单抗组与曲安奈德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均得到提高,分别为0.08±0.02与0.06±0.03、0.21±0.03与0.17±0.05、0.29±0.07与0.27±0.04,治疗后短期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82、0.092、0.320);治疗6个月后,曲安奈德组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18±0.03)有5例出现回降现象;而雷珠单抗组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28±0.09)变化趋于稳定,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雷珠单抗组与曲安奈德组患眼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36.00±94.71)μm与(378.00±89.74)μm、(251.00±63.55)μm与(273.00±81.29)μm、(263.00±59.42)μm与(267.00±49.32)μm、(238.00±42.61)μm与(298.00±33.27)μm,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27、0.071、0.053、0.058)。另外,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的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并且黄斑区荧光渗漏均无明显增强现象。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和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均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病情发展并能改善视力。两种疗法的疗效在短期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雷珠单抗疗效的稳定性优于曲安奈德。
王博吴京马明李萍萍于健
关键词:糖尿病黄斑水肿曲安奈德玻璃体内注射
白细胞介素-22在大鼠角膜移植术后角膜中的动态表达及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仍然是导致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其免疫机制非常复杂.研究证实,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其主要效应分子之一白细胞介素-22(IL-22)对心脏、肝脏及骨髓等器官移植方面产生影响,但其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尚不确定.目的 探讨IL-22在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雌性SD大鼠24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76只,体质量180 ~22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受体大鼠随机分为自体角膜移植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另取4只健康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24只SD大鼠作为供体,48只Wistar大鼠作为受体,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24只Wistar大鼠行自体角膜移植术.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大鼠术后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2周.术后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角膜植片情况,参照Larkin等的排斥反应评分标准判断角膜植片的存活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各组角膜植片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于术后第5天、第14天任意取3只大鼠角膜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于相应时间点任意取各组5只大鼠角膜植片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计算并比较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IL-22 mRNA和配体激活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A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0 d,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为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42,P=0.000).术后不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自体角膜移植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大鼠角膜中IL-2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 d:F=2.44,P=0.00;术后14 d:F=267.92,P=0.00),其中术后5d和14 d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中IL-2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术后5 d:9.70±0.35比0.46±0.21;�
李萍萍吴京马明于健王博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2芳香烃受体生物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