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原

作品数:3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艺术
  • 12篇建筑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文化
  • 6篇建筑
  • 5篇艺术
  • 3篇视觉
  • 3篇城市
  • 2篇当代艺术
  • 2篇雕塑
  • 2篇新建筑
  • 2篇遗产
  • 2篇沙龙
  • 2篇主题沙龙
  • 2篇自我
  • 2篇文化转型
  • 2篇民族
  • 2篇景观
  • 2篇剧院
  • 2篇记忆
  • 2篇达摩
  • 2篇大剧院
  • 1篇大英博物馆

机构

  • 33篇中山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广州美术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广州市城市规...

作者

  • 33篇冯原
  • 2篇郑力鹏
  • 2篇冯江
  • 1篇李少云
  • 1篇朱晔
  • 1篇徐好好
  • 1篇余志
  • 1篇刘晖
  • 1篇肖旻
  • 1篇邓启耀
  • 1篇薛军
  • 1篇刘珩
  • 1篇庞伟
  • 1篇杨华辉
  • 1篇何健翔
  • 1篇张磊
  • 1篇刘志伟

传媒

  • 5篇收藏.拍卖
  • 4篇美术观察
  • 4篇雕塑
  • 4篇城市建筑
  • 3篇时代建筑
  • 3篇美术学报
  • 2篇文艺研究
  • 1篇城市住宅
  • 1篇东方艺术
  • 1篇美术研究
  • 1篇艺术界
  • 1篇广西城镇建设
  • 1篇建筑师
  • 1篇艺术评论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历史书写的三种方式兼谈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取向
2010年
当今的艺术世界在国际殖民主义思想崩溃后,各族群文化已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在西方文化影响世界的状况下,非西方文化也影响世界,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后现代时期,在这个状况下,我们须反思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与艺术创作的状况,认识在其间所存在的思维误区,确定自身的价值判断和文化主张,而不至于继续在文化认同的圈子里打转转。本期所刊之文章,是切中此主题的富有见地的理论性探索。
冯原
关键词:艺术批评历史书写艺术世界西方文化影响殖民主义
机器、制度与自梳女——从容桂镇的“标本”看珠三角工业化的性别史
2009年
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雄性的权力荷尔蒙分泌所引发的政冶与经济冲动,既诱发了帝国内陆的太平判乱,也引来了外洋资本主义势力的工业扩张。所有这些政治激素的紊乱现象对中国沿海的两大三角洲的农桑经济造成了干扰。首当其冲的是丝织业。
冯原
关键词:工业化珠三角标本从容
高峰型、流动型与再生型——文化转型中的中国创意产业被引量:1
2016年
2000年前后,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蛋”(中国国家大剧院)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不仅因为该建筑拥有一个无法解释的外形(形式上的创新或传统),还因为保罗·安德鲁的西方建筑师的身份(文化上的内与外),
冯原
关键词:中国国家大剧院文化转型创意产业建筑师法解释
建立于文化转型中的新建筑 “蛋”、流动型文化与反向传统,2000年到现在
2018年
必须把近2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放在一个社会与文化转型的向度之中,才能厘清何为新建筑及其相关现象。文章以保罗·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为起点,分析这个"蛋"如何改变了20世纪中国建筑的文化使命,也促进了新世纪的文化转型。中国的新建筑,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并分化为几个重要的方向,分别对应文化转型后的几个主要特征——流动型文化的国际化和创新性、全球化背景对传统的反向定义以及意识形态的新表达。
冯原
关键词:新建筑
永林三相
2008年
李永林1964年,生于广西桂林,祖籍河北抚宁。198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先后任助教、讲师。200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同年以特招入伍,次年起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教授。2002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2007年至今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
冯原
自我觉醒?生存策略?我们为何选择本土化
2013年
如果一定把对“本土化”的追求看作一种策略也没有错。把“土”作为一种手段、一种出路,当作和全球化建筑潮流叫板或融入的一块敲门砖。这种思考方式也没错。
冯原李少云
关键词:本土化建筑潮流
题材结构与风格类型——从35件入选优秀雕塑看全国美展的选择机制
2015年
一件雕塑,虽然被视为一件完整之作,其实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可以称之为叙事域……雕塑言说或表现了某个对象,这就是现实主义美学所指称的内容或题材部分;第二部分为风格域——雕塑采纳了某种特定的视觉样式,并呈现出材质、性状和手法的形式特征。
冯原
关键词:雕塑题材美展
艺术介入乡村还是乡村介入艺术?
2020年
进入21世纪,中国的艺术乡建在规模和数量上都日渐扩大。乡村的原生态素材和广域的空间,为当代艺术的创新提供了丰富资源,同时,艺术乡建也构成了对地区文化的重新解构。但这些乡村在地性艺术节或艺术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也伴随产生了很多问题,有些艺术节首届轰轰烈烈,之后便杳无音讯;有些项目始终囿于艺术家自我的小圈子;有些项目渐渐变成城市消费旅游景观……到底是艺术介入乡村还是乡村介入艺术?
余一梓华冯原渠岩左靖
关键词:当代艺术旅游景观原生态
地租竞争与城市景观的多重性被引量:1
2005年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的急速进程使得大都市的繁荣景象与第三世界般的农村面貌形成了强烈反差。即便是中心城市也呈现出各种分裂的迹象。精心打造的城市形象也不能掩盖这个事实:社会利益的平衡与否和城市空间的分配方式息息相关。所以,城市景观的多重性实际上反映出某种利益竞争的真相——这就是空间的较量。对于这一现象,无论是从城市学和社会学角度的研究还是艺术家个人化的敏锐观察都在提醒我们,在这场城市发展的浪潮之中,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度外。
冯原
关键词:城市景观多重性地租社会学角度社会利益城市学
重新安置香港——在殖民和民族的遗产之间
2013年
公元2046年,回归后香港的现行制度已维持到第50个年头。 也许在第二年,一部名为《2046》的小说会写道: “如果搭上前往2046年的车,人们就能找回失去的记忆。于是,没有人想要再离开搬儿。有些人去过,但没有回来。以为自己放不下那个人,希望回到什么都不会改变的2046……或近或远。”
冯原聂本洲
关键词:遗产民族殖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