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3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过程中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及治疗结果。结果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均给予VDLD方案诱导缓解治疗,化疗过程顺利,培门冬酶剂量分别为2 500 U/m^2、2 500 U/m^2、2 000 U/m^2,发病时间距末次使用培门冬酶时间分别为12 d、14 d、23 d。2例出现头痛,1例出现抽搐,3例均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头颅CT均支持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给予抗凝、输新鲜冰冻血浆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应用培门冬酶化疗过程中若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头晕、头痛、抽搐或神经精神改变,不能用各种脑炎、脑膜炎、颅内出血解释者,应及时行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 郝雪涛刘天峰伊慧明杨文钰董晓雷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颅内静脉窦血栓儿童
- 研究并比较CT与MRI对于诊断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性
- 目的:探讨和分析CT与MRI对于诊断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7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35例患者...
- 董晓雷
- 关键词:CTMRI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 骨盆骨折合并髂外动脉损伤漏诊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20年
- 骨盆骨折属于创伤骨科中严重的骨折类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生率约为3.48%[1-2],而且随着交通运输的高速发展及机动车数量的增多,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病死率可达18%~40%,其处理流程已经制定了相关的专家共识[4-7],强调了早期完善下肢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检查的必要性,如果不早期完善相关血管检查,若患者合并少见的髂血管损伤则非常容易造成漏诊、延误治疗,从而造成患侧肢体永久性残疾,严重可危及生命。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首诊于外院、伤后2d于2020年1月9日转入笔者医院的骨盆骨折合并髂外动脉损伤的患者治疗过程,进一步明确漏诊原因,及时总结相关的经验,避免以后类似情况的发生。
- 李岩詹金华常青松王思思孙慧张英民董晓雷
- 关键词:骨盆骨折髂外动脉漏诊
- 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 探讨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40例患者的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心腔异常增大15例(37.5%),局部范围内心肌变薄25例(62.5%),室间隔内心肌变厚4例(10.0%),T2加权像有增强信号出现22例(55.0%),左心室射血分数在50%以下24例(60.0%),心肌损伤23例(57.5%),心肌延迟性增强信号36例(90.0%)。心脏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37例,准确率为92.5%,其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26例,慢性病症11例,分别占总数的65.0%、27.5%;误诊3例,误诊率为7.5%,其中心脏瓣膜病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心脏病1例,分别占总数的5.0%、2.5%。结论 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高。
- 侯博杨素君王玉芳相世峰董晓雷张世斌
-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
- 3.0T磁共振多b值DWI的双指数函数在宫颈癌患者参数化的初步研究
- 相世峰张莉华董晓雷王俊伟高云云李莹杨素君宋利宏侯博
- 课题分析32例宫颈癌患者和24例正常宫颈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常规序列和IVIM技术扫描,采用双指数模型分别计算出两组参数ADCstandard值、D值、D*值和f值,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参数间的诊断效能用受...
- 关键词:
- 关键词:宫颈癌磁共振诊断
- 16排螺旋CT对54例骨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分析
- 2017年
- 探讨16排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骨关节创伤5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行X线平片扫描,观察组加行16排螺旋CT图像。结果:对照组平片显示18例(66.7%)患者存在骨关节损伤;观察组SSD显示23例(85.2%)患者存在骨关节损伤,观察组骨关节损伤患者确诊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16排螺旋CT对骨关节创伤的诊断优于X线平片,有助于临床治疗。
- 董晓雷杨素君王玉芳相世锋侯博
- 关键词:螺旋CT骨关节
- 核磁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观察
- 2017年
- 观察核磁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使用核磁诊断方法,对照组使用CT进行诊断。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诊断之后,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95%(19/20)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75%(15/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当中利用核磁方法,诊断准确率要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使用。
- 董晓雷
- 关键词:核磁脑静脉窦血栓
- 核磁共振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诊断分析
- 2017年
- 研究核磁共振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关节镜检查后行核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漏诊率。结果: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2%、漏诊率18%,核磁共振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6%、漏诊率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准确率高,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 董晓雷杨素君王玉芳相世锋侯博
- 关键词:核磁共振关节镜膝骨关节炎
- 小视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MRI在宫颈癌术前分级中的可行性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小视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MRI在宫颈癌术前分级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MRI常规序列及IVIM序列扫描,IVIM序列包括10个b值(0-1500 s/mm^2),根据肿瘤分化程度将患者分为高分化组(I级)10例和中低分化组(II、III级)13例。计算高分化组、中低分化组的表观扩散系数(ADC)standard值、慢速表观扩散系数D值、快速表观扩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参数价值的准确性。结果中低分化组的ADCstandard值、D值与高分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5、129.5,P〈0.05);ADCstandard值、D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5和0.854,高分化组和中低分化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100.0%和77.8%、81.8%;D*值和f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4、1.072,P〉0.05)。结论小视野IVIM MRI技术在术前预测宫颈癌的高、中低分化程度是可行的。
- 相世峰高云云张莉华李莹杨素君董晓雷
- 关键词:宫颈肿瘤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在宫颈癌术前分级及放疗疗效评价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在宫颈癌术前分级及放射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应用双指数函数分别计算出高分化、中低分化两组的参数ADCstandard值、扩散系数D值、灌注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进行统计学分析。12例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放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行盆腔IVIM检查,观察肿瘤组织在放射治疗前、后的形态及参数ADCstandard值、扩散系数D值、灌注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变化。结果宫颈癌手术患者高分化组10例,中低分化组13例,与高分化组比较,中低分化组的ADCstandard值、D值减低,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Z=-3.496、-2.660,P<0.05),ADCstandard值、D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5和0.854;D*和f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184、1.072,P>0.05);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肿瘤组织有不同程度缩小,D值增高,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Z=-1.999,P<0.05),D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7,ADCstandard、D*和f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成像可以术前预测宫颈癌的高、中低分化程度,对放射治疗评价有一定意义。
- 相世峰侯博董晓雷李莹杨振杨素君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