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莉

作品数:25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再灌注
  • 4篇手术
  • 4篇灌注
  • 3篇术后
  • 3篇缺血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胃肠手术
  • 3篇疗效
  • 3篇麻醉
  • 3篇肝脏
  • 2篇蛋白
  • 2篇凋亡
  • 2篇血栓
  • 2篇渗透压
  • 2篇手术患者
  • 2篇输液
  • 2篇重复经颅磁刺...
  • 2篇胃肠手术患者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凋亡

机构

  • 25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医学院第...
  • 1篇昆明市儿童医...

作者

  • 25篇马莉
  • 7篇陈文栋
  • 3篇蔡舒
  • 3篇张永瑞
  • 2篇周友全
  • 2篇邵建林
  • 2篇杨丽
  • 1篇鲍天昊
  • 1篇成黎明
  • 1篇谢琳
  • 1篇毕春
  • 1篇孙嘉
  • 1篇张淞
  • 1篇李娅
  • 1篇黄鹤
  • 1篇冯肖肖
  • 1篇王海波
  • 1篇涂涛

传媒

  • 3篇科技视界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云南医药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西南军医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199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七氟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603例,随机分为SF组和FP组,分别使用七氟醚-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和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T0),结肠镜分别通过直肠时(T1)、结肠左曲时(T2)、结肠右曲时(T3)、回盲部时(T4)以及操作结束时(T5)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苏醒时间、操作时间,发生不良反应、体动反应和SpO2下降≤90%的例数;采用Aldrete改良评分法评估患者苏醒时的麻醉恢复情况。结果 T0时SBP、DBP、HR、Sp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组T1、T2、T3时SBP、DBP、HR和T1时SpO2明显下降,与S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过程中FP组有29例(9.6%)、SP组有7例(2.3%)患者SpO2≤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P组有13例(4.3%)、SP组有9例(3.0%)患者发生术中体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SP组[(5.1±1.2)min]明显短于FP组[(9.3±4.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rete评分SP组(7.8±2.3)明显高于FP组(4.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操作时间、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对呼吸干扰较小,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比较具有一定优势。
王海波马莉宋泽林
关键词:七氟醚丙泊酚芬太尼无痛肠镜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胃肠手术患者脑血HO-1及S100-β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胃肠手术患者围术期脑血血红素氧合酶-1(HO-1)及S100-β蛋白的影响,及其围术期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择期胃肠手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双肓分为GDFT组(G组,20例)和常规液体治疗组(N组,20例);取两组手术开始前10min(T0)、手术开始后1h(T1)、结束前30min(T2)和拔管后30min(T3)各时间点静脉血5mL,测血渗透压;并取各时间点动脉血及颈内静脉血1mL行血气分析,计算脑氧摄取率,并取各时间点颈内静脉血5mL,测脑血HO-1及S100-β蛋白浓度,观察其变化规律及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与N组比较,G组同术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脑组织摄取氧更高(包括ERO2、pH、Da—vL),乳酸(lactate)显著降低(P〈0.01),脑灌注更好(鼻温)(P〈0.05)。与N组比较,G组脑血HO-1浓度T1时升高(P〈0.05),T2、T3时显著升高(P〈0.01);脑血S100-β浓度T1~T3时显著降低(P〈0.01)。结论GDFT能促进患者脑血HO—1升高,保护脑组织损伤而降低S100-β生成,可能与该方法能更好地保证胃肠手术患者同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脑供血/供氧有关,具有围术期脑功能保护的重要意义。
陈文栋马莉邵建林
关键词:胃肠手术S100-Β蛋白
围手术期心肌保护策略
2014年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系统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疾病的第一杀手,也是围手术期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由于术前精神紧张、术中麻醉干扰和手术创伤、术后疼痛等因素的影响,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并不少见(8%~37%)[1],尤其在中老年患者中尤为明显。
张淞马莉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肌保护
肠道淤血再灌注对肠黏膜及肝脏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目前较为成熟的方式为背驮式。术中在切除受体的病肝前需夹闭门静脉,使肠道血液回流受阻发生淤血,而在植入供体肝后门静脉开放,肠道血流恢复导致肠道淤血再灌注损伤。淤血再灌注损伤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淤血再灌注所造成的危害较缺血/再灌注更严重,但现阶段对肝移植引起淤血再灌注损伤的内在机制并不清楚,故缺乏有效治疗措施。肠道淤血再灌注不仅对肠黏膜有损伤,还可加重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未来,研究肠道淤血再灌注对肠道本身及肝脏的损伤,将为肠道淤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赵霜艳马莉陈文栋
关键词:肠黏膜损伤肝脏损伤
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于困难气道评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困难气道的早期预测及评估,对于每个麻醉医师都非常重要,而目前国内外对于困难气道的预测方法都不尽完善。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医学技术,尤其是基于影像学特点进行的模型重建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取得巨大进步。将三维模型重建技术运用于困难气道的研究,不但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气道各组织解剖特点,还可以进行气管插管的生物力学分析,对困难气道评估方法的完善、新的气管插管设备的研发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冯肖肖陈文栋马莉
关键词:困难气道计算机辅助技术
林奇综合征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的1例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1例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的林奇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为林奇综合征的诊断及管理作一小结。[方法]以云南省肿瘤医院结直肠科1例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的林奇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诊断依据作为研究主题。[结果]1...
马莉
关键词:MLH1错配修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栓素A_2和前列环素的变化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手术应激时TXA2和PGI2的变化。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老年组和青年组各20例。采用静脉复合全麻,分别于麻醉前(T1)、人工气腹时(T2)、气腹后20 min(T3)、解除气腹后10min(T4)四个时点监测SBP、DBP、MAP、HR,同时采静脉血测定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与T1比较,两组TXB2T3均显著升高,T4均下降,但仍高于T1水平。青年组T3和T4TXB2上升,但明显低于老年组。与T1比较,青年组T36-Keto-PGF1α较老年组明显升高,T4下降较老年组显著,但仍高于老年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引起血栓素A2、前列环素释放增加,老年组患者TXA2和PGI2的平衡调节较青年组差。老年人术中应加强应激反应的调控。
刘敏马莉李德亮涂涛谷琼瑶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栓素A2前列环素
不同频率的rTMS刺激左侧DLPFC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在联合不同频率rTMS治疗后阴性症状的改善,研究rTMS对抗精神病药物的增敏效果;并进一步探讨治疗后病人认知功能的改善及其与血清Hcy水平的关系,观察rTMS在精神分裂症治疗的过程中可...
马莉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重复经颅磁刺激同型半胱氨酸阴性症状
医学生实习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研究
2019年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就业、人际关系复杂等挑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普遍关注。针对医学生,尤其是实习期医学生的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方面研究甚少,本研究对目前医科类大学生实习期间心理健康、心理危机存在的方面和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建立相应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的对策,旨在培养身心健康的医学类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马莉周友全张永瑞
关键词:心理危机
肝脏缺血再灌注立早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2020年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肝胆外科手术常见重要的并发症。其缺血及再灌注过程均可引起立早基因早期反应蛋白-1、c-Jun、c-Fos表达上调,急性期调控肝组织细胞炎症反应,导致严重的肝功能异常和器官功能障碍;恢复期调控肝组织再生重建;还作用于肝脏能量代谢,对患者的生存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立早基因是一类受到刺激后可以被快速而短暂地诱导的基因,且其激活不需要任何新蛋白的合成,目前为止,已在细胞中发现100多种立早基因。深入了解肝脏缺血再灌注立早基因表达及其调控过程可为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损伤后肝恢复提供新方向。本文对肝脏缺血再灌注立早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邓小雨马莉
关键词:肝缺血再灌注C-FOSC-JUN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