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耕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岭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企业
  • 1篇企业国际化过...
  • 1篇走出去
  • 1篇跨国
  • 1篇跨国公司
  • 1篇绩效
  • 1篇国际化绩效

机构

  • 2篇岭南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作者

  • 2篇崔耕
  • 1篇刘红艳

传媒

  • 1篇财贸经济
  • 1篇战略决策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国跨国公司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外国市场选择与进入模式
2011年
基于中国跨国公司的崛起,它们如何在外国市场选择与进入模式方面作出决策需要系统研究。通过对中国制造企业的调查,我们发现它们的外国市场选择及进入模式战略在不同的对外,直接投资(FDI)的经营模式中存在着显著差异。发达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都是中国企业出口的重要市场,同时这些企业更倾向于在发达经济体中投资于营销、生产及研发领域。本研究结论对理解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海外市场选择和进入模式有重要启示。
陈增声崔耕
关键词:跨国公司
中国企业如何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企业内向国际化模式对外向国际化绩效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中国已经成为对外投资大国但并非强国,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经营绩效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中国338家有国际化行为的企业进行调查,考察了这些企业的"引进来"经历(内向国际化模式)对"走出去"结果(外向国际化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引进来"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走出去"的效果:(1)资产内向国际化对外向国际化绩效有直接的正向效应;(2)非资产内向国际化对外向国际化绩效有直接的负向效应,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对外向国际化绩效有正向间接效应。这表明,如果企业采用非资产内向国际化,则一定要通过该模式学习知识,积累竞争优势,提高吸收能力,才能成功"走出去";反之欲速则不达。如果企业采用资产内向国际化,则很难通过该模式提升企业的吸收能力,但借用该模式的杠杆作用可直接提高海外经营绩效。
刘红艳崔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