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瓣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瓣
  • 2篇主动脉瓣关闭...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纤维
  • 1篇心肌纤维化
  • 1篇形态学
  • 1篇容积
  • 1篇疏松性
  • 1篇体积
  • 1篇体积分数
  • 1篇危险性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外
  • 1篇纤维化
  • 1篇小梁
  • 1篇积分
  • 1篇肌纤维化

机构

  • 3篇山西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篇王凯
  • 1篇武志峰
  • 1篇吴山
  • 1篇尹刚
  • 1篇赵世华
  • 1篇鄂林宁
  • 1篇陆敏杰
  • 1篇孙栋
  • 1篇杨凯
  • 1篇孟辉强
  • 1篇陈秀玉
  • 1篇郑育聪

传媒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心肌纤维化的磁共振成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患者心肌纤维化的磁共振成像(CMR)特征,并分析AI患者发生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2月在阜外医院经影像资料确诊为慢性AI患者59例,入选者均接受了心脏磁共振(CMR)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TTE)。根据是否合并主动脉二瓣化畸形(BAV)将入选者分为BAV组(n=30)和非BAV组(n=29),以病理或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为金标准判断患者是否合并BAV;根据是否出现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将入选者分为强化组(n=27)和非强化组(n=32)。通过临床门诊及住院电子资料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CMR图像经后处理分析,计算左心室常规心功能参数、反流严重程度分级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LGE质量分数(LGE%)。采用Kappa检验评估TTE和CMR检测AI反流程度的一致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I患者发生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因素。结果(1)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研究共纳入AI患者59例,年龄(44.2±11.0)岁,其中男性56例(94.9%)。BAV组与非BAV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及饮酒史等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强化组患者有吸烟史者占比较非强化组高(P=0.008),体重指数较非强化组低(P=0.020),其他项目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按不同标准分组患者CMR检测的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金标准对比CMR诊断BAV的准确率为96.7%(29/30)。BAV组30例患者中左冠窦和右冠窦融合型(L-R型)20例(66.7%)、右冠窦和无冠窦融合型(R-N型)5例(16.7%)、左冠窦和无冠窦融合型(L-N型)5例(16.7%),BAV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BAV组,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LGE比例均高于非BAV组(P均<0.05)。强化组患者合并BAV共19例,其中L-R型10例(52.6%)、R-N型5�
郑育聪郑育聪陆敏杰陈秀玉杨凯尹刚王凯
关键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磁共振成像心肌纤维化
心血管MR T_(1)mapping/iECV定量分析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评价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心脏MR(CMR)定量技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心肌细胞外容积分数指数(T_(1) mapping/iECV)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患者的临床价值,并探索其与传统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5月至2016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影像及临床资料确诊为慢性AI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MR常规扫描序列、初始及增强后T_(1) mapping检查,CMR图像经后处理分析,计算主动脉瓣反流分数、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质量分数、心肌细胞外容积分数(ECV)和iECV。基于CMR反流分数结果,将AI患者分为轻度组(9例)、中度组(14例)和重度组(13例)。3组AI患者初始及增强后T_(1)值、ECV及iECV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心血管相关病史、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LGE阳性率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左心室常规功能参数LVEF与iECV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3组AI患者年龄、性别、心血管相关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不同反流程度AI患者比较:(1)3组患者LGE阳性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随着主动脉瓣反流分级程度增高,替代性纤维化发生率增加。(2)3组患者初始T_(1)值、增强后T_(1)值及ECV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815、0.929、2.496,P均>0.05)。3组iECV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725,P<0.001),重度组iECV值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iECV与LVEF呈负相关(r=-0.649,P<0.001)。结论无创性CMR定量参数技术T_(1) mapping/iECV能识别不同反流程度AI患者发生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的程度,并与传统心功能参数LVEF有较高的相关性,具有反映左心室功能失代偿前可逆阶段的潜力。
郑育聪陆敏杰尹刚董文浩杨凯何健陈秀玉王凯赵世华
关键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双源CT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小梁结构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骨质疏松症本质上是骨量的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的破坏,从而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高的一组全身性的骨骼系统疾病。骨质疏松要经历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理过程[1-4],其中骨量减少是最基本的病理改变,因此,选择一种恰当的检测手段早期检出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来预测骨折的发生成为当前医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绝经后伴骨质疏松的妇女及健康组的第3腰椎椎体进行双源CT(DSCT)成像来显示骨小梁结构,通过骨小梁结构参数统计学分析来预测骨的生物力学特性、早期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为临床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及评价其疗效提供一种可靠的检测手段。
孙栋王峻武志峰鄂林宁孟辉强王凯吴山
关键词: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形态学骨折危险性骨量减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