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艳 作品数:13 被引量:18 H指数:2 供职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一种人体解剖学教学用模型旋转展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人体解剖学教学用模型旋转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转接器、传动齿轮、电机、控制箱、底座;该装置在传统的旋转展示台基础上加入遥控电动装置,底座一个,其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电机一个;电机一侧设有控制箱,... 冯成安 李晓文 范艳文献传递 一种解剖工具存放箱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解剖工具存放箱,属于解剖用具领域,一种解剖工具存放箱,包括存放箱主体,所述存放箱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存放板,所述存放板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工具放置槽,所述存放箱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无菌放置室,所述无菌放置... 范艳 罗明英 陈媛丽 李恒希文献传递 眼外肌薄层断面解剖研究与计算机三维重建 满足飞速发展的眼科影像的需要,提供与之匹配的更详尽的眶内精细结构断层标本,对眼外肌病的影像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本实验对经福尔马林固定无肉眼病变、非器质性死亡的中等身材标本3例:女性1例,男性2例,经CT和MRI快速扫描... 范艳关键词:眼外肌 断面解剖 MRI 三维重建 文献传递 医学生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量表的研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根据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编制一个适合医学生的人体解剖学学习自主性量表。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编制医学生自主学习量表,运用项目分析、因子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方法进行量表的项目和结构验证。结果:对昆明医科大学医学专业的医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建构了一个包含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两个方面的12个因子、64个题目的医学生人体解剖学学习自主性量表,分析结果表明:(1)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医学生人体解剖学学习自主性包括12个因子,它们分别为自我效能、内在目标、学习控制、外在目标、学习意义、学习焦虑、常用方法、学习求助、学习计划和安排、学习总结、学习评价、学习管理。结论: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研制出一个针对人体解剖学科的医学专业的自主学习量表常模,为医学生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测评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依据。 叶频 陈绍春 冯成安 郭家智 范艳关键词:医学生 人体解剖学 学习动机 量表 三七皂苷Rg1对慢性应激大鼠脑组织神经颗粒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g1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皮层、海马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CUS)和治疗组(CUS-G),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慢性应激动物模型,运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大鼠进行学习记忆力测试,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皮层、海马Ng m RNA及Ng蛋白含量.结果水迷宫实验显示慢性应激后动物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而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降低(P<0.0 5);应激6周后,慢性应激大鼠皮层、海马Ng m RNA水平皆与模型大鼠有差异(P<0.05、P<0.01),治疗组大鼠皮层、海马Ng m RNA水平皆与模型大鼠有差异(P<0.01、P<0.05);慢性应激大鼠皮层、海马Ng含量水平与模型大鼠有差异(P<0.05、P<0.01),治疗大鼠皮层、海马Ng含量亦与模型大鼠有差异(P<0.01、P<0.05).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导致大鼠皮层、海马Ng m RNA水平、NG蛋白含量显著下降,造成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三七皂苷Rg1可上调Ng m RNA水平、NG蛋白含量表达,且对慢性应激所致外显行为有积极调节作用. 罗夙医 李仲铭 徐天勇 范贵航 范艳 张祥关键词:学习记忆 三七皂苷RG1 去神经支配对鼠后肢缺血诱导的侧支血管管壁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比较保留和去除神经支配对侧支血管Vimentin(波形蛋白)、CD11b(单核/巨噬细胞标志物)和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变化,探讨神经调节对侧支血管生长过程中血管壁激活的影响。方法 26只健康SD大鼠,左侧行单纯股动脉结扎,右侧行股动脉结扎加坐骨神经和股神经切除,结合共聚焦免疫荧光术分别观察在单纯股动脉结扎和股动脉结扎加去神经诱导的侧支血管Vimentin在1w、8w以及CD11b和MMP-2在1w的表达变化,鼠后肢正常血管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1w后,CD11b和MMP-2在单纯股动脉结扎侧血管外膜的表达增加,而在股动脉结扎加去神经侧表达减少;1w后,Vimentin在单纯结扎和结扎加去神经侧的表达均增加,尤其在外膜的表达高,而在8w,Vimentin在单纯结扎侧的表达类似于正常血管,但在结扎加去神经侧,Vimentin在中膜表达仍然很高并且在外膜的表达增加。其荧光强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动脉结扎诱导的大鼠后肢侧支血管生长模型中,神经通过影响侧支血管生长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炎症细胞等血管壁激活的因素,从而调节侧支血管的生长。 罗明英 邹智荣 范艳 陈媛丽 刘承杏 蔡维君关键词:侧支血管 去神经 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学及脑神经颗粒素水平的影响及药物防治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外显行为学变化的影响,检测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及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表达的变化及三七皂苷Rg1的防治效果。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CUS)、和治疗组(CUS-G),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慢性应激动物模型;采用旷场试验检测行为学变化,运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学习记忆力测试,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脑组织儿茶酚胺类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质、海马、下丘脑Ng含量。结果 6 w慢性应激后,实验组大鼠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方面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药物组,均P<0.05;水迷宫实验显示慢性应激后动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而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呈下降趋势(P<0.05);血浆、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在对照组、实验组与药物组间无明显变化;慢性应激大鼠皮质、海马、下丘脑Ng含量水平皆与模型大鼠有差异(P<0.05、P<0.01、P<0.05),治疗大鼠皮质、海马、下丘脑Ng含量亦皆与模型大鼠有差异(P<0.01、P<0.05、P<0.05)。结论慢性应激研究领域,神经颗粒素的敏感性优于单胺类神经递质,可作为敏感指标加以观察;100 mg/kg剂量的三七皂苷Rg1能够抑制应激所致学习记忆功能紊乱,对应激所致外显行为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对脑内神经颗粒素表达水平降低趋势有较好抑制作用。 徐天勇 李仲铭 刘锐 张祥 范艳 胡月新关键词:儿茶酚胺类物质 神经颗粒素 三七皂苷RG1 颏下逆行岛状皮瓣血管蒂与面神经分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研究颏下逆行岛状皮瓣血管蒂与面神经分支的解剖关系,为该皮瓣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面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福尔马林灌注固定的头颈部标本,解剖观测面动、静脉与面神经分支的交叉关系、交叉点至神经入肌点的距离、面神经各分支出腮腺处至入肌处的距离;模拟逆行蒂颏下瓣修复眼部缺损的手术过程。结果:面神经颈支从下颌角后方出腮腺向前下走行于颈阔肌深面而分布于该肌,该神经出腮腺处至面动、静脉与下颌缘交点处的距离为29.4mm±4.0mm;面神经下颌缘沿下颌骨下缘走行,与下颌骨之间常有淋巴结分隔,该神经均于面动、静脉浅面与其交叉,交叉点至下颌缘支入肌处的距离为16.9mm±3.7mm,下颌缘支出腮腺处至入肌处的距离为44.3mm±5.1mm;面神经颊支多以2干出腮腺,行程中各颊支之间及与下颌缘支、颧支之间互相吻合形成多个神经弓,在颊脂体表面常交织成丛,继而发出分支进入颧大肌、颊肌和笑肌,与面静脉形成2~4个交叉点,口角平面通常有一个交叉点,其余交叉点均在口角平面以上。结论:为了提高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的转瓣点,须从面神经下颌缘支与下颌骨之间向上牵拉皮瓣,因此需充分分离神经与骨之间的间隙,以免牵拉皮瓣经过该间隙时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血管蒂旋转点不宜高于口角水平,以免损伤面神经颊支、口角诸肌和影响皮瓣的血供。 范艳 刘子豪 李国萍 黄杰 张秀玲 段爱红 纪秉慧 陈绍春关键词:颏下 逆行岛状皮瓣 血管蒂 面神经 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实现Gnaq基因在SH-SY5Y细胞中持续稳定高表达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实现Gnaq基因在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中持续稳定高表达的可行性,为深入研究Gnaq在脑衰老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NCBI网站查询Gnaq的编码序列并设计相应的克隆引物,以高表达Gnaq的HepG2细胞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带适宜酶切位点的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连接入慢病毒载体PLIG,转染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后包装慢病毒,转染SH-SY5Y细胞;于转染后24 h、第5代时检测GFP荧光表达率;检测第3代、第5代PLIG-Gnaq-SH-SY5Y细胞内Gnaq的转录水平.结果荧光检测显示SH-SY5Y细胞的转染效率接近100%,此表达效率可持续至转染后第5代;RT-PCR检测显示转染后第3代、第5代的PLIG-Gnaq-SH-SY5Y细胞内Gnaq呈明显的高转录水平,未明显受冻存的影响.结论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实现Gnaq基因在SH-SY5Y细胞内长期稳定高表达具有可行性,可用PLIG-Gnaq-SH-SY5Y作为模型细胞深入研究Gnaq基因在神经细胞中扮演的角色及相关机制. 陈绍春 邹智荣 李国萍 叶频 范艳 李跃敏关键词:慢病毒载体 SH-SY5Y细胞 过表达 基于现代数字的《系统解剖学》移动式实验微课模式探索 2023年 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基于现代数字技术将微课引入《系统解剖学》的移动式实验教学中,构建由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数字软件有机整合的混合式微课教学模式,加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全过程及线上线下全方位中的高效互动,开拓适合于当代医学生的新型自主学习方式,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医学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新医科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 李恒希 罗明英 范艳 冯成安 李坪关键词:系统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