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置换术
  • 2篇手术
  • 2篇切口
  • 2篇小切口
  • 1篇大心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瓣膜
  • 1篇心脏瓣膜病
  • 1篇心脏瓣膜置换
  • 1篇心脏瓣膜置换...
  • 1篇修复术
  • 1篇血栓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右胸
  • 1篇右胸小切口
  • 1篇置管
  • 1篇置管溶栓
  • 1篇溶栓

机构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龙岩市第一医...

作者

  • 5篇张华炜
  • 3篇吴健
  • 2篇王志盛
  • 1篇廖崇先
  • 1篇马骏
  • 1篇罗鑫
  • 1篇罗鑫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对比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介绍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应用方法,并对比分析其相对于传统手术的优势。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右胸微创小切口MVR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67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传统MVR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67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住ICU时间、住院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并不会增加手术风险,且更利于术后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陈福楠吴健王志盛张华炜
关键词: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疾病传统手术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2015年
目的观察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4月就诊的主动脉疾病患者3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开放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进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从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这三个评价指标来看,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肺炎,2例术后出血,2例急性肾衰竭,其中1例患者死亡。治疗组有1例发热,1例肺炎,1例左侧胸腔少量积液,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病变创伤小,安全性好,且疗效显著。
张华炜
关键词: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
大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应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结果60例患者术后死亡2例(3.33%),出现并发症情况42例(70.00%),其中23例(38.33%)是室性心律失常,通过术后15 d的观察,患者心脏形态及功能指标明显降低。通过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VEDD>80 mm、LVEF<50%、LAD>60 mm、年龄>50岁、体外循环时间>108 min、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前非窦性心律、NYHAⅢ级或Ⅳ级与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是引起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非窦性心律、NYHAⅢ级或Ⅳ级是引发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临床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应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形态及心功能,术后早期死亡率较低,提高了患者远期的生存率。术前非窦性心律、NYHAⅢ级或Ⅳ级是引发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可能会增加患者远期死亡率。
王志盛张华炜陈福楠吴健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影响因素
置管溶栓在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治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置管溶栓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凝及外周溶栓治疗,实验组则采取置管溶栓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患肢腿围变化情况及临床见效时间、血管再通畅率进行.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见效时间为0.5~4 d,平均(2.11±1.10)d,对照组患者临床见效时间为3~10 d,平均(6.23±2.62)d;接受治疗后,实验组腿围变化情况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管再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置管溶栓手术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临床效果,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从而有效缩短治疗所需时间,提高血管再通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罗鑫张华炜龚亮
关键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
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术与经典外科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与经典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经超声心动图和临床表现诊断的所有单性ASD 患者45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采用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术治疗者(封堵组)20例,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者(经典外科手术组)25例,进行年龄、性别、体质量、平均手术后住院天数、体外循环时间、输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两组年龄(t =0.40)、体质量(t =1.64)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小切口微创封堵组女性比例较高(χ2=9.45,P <0.05),封堵组与经典外科手术组比较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短(t =11.11,P <0.05)、引流量更少(t =81.68,P <0.05)、切口长度明显缩小(t =22.51,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 >0.05),且经胸小切口封堵组无体外循环手术及输血。结论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是治疗继发孔 ASD 的较理想方法。
马骏罗鑫张华炜吴健廖崇先
关键词: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共1页<1>
聚类工具0